李玲娟
【摘要】素質教育及小學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以班級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落實關系到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狀態及生活習慣的養成。心理健康教育是發展核心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也是完善各項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作為小學語文班主任老師,應以語文學科教學內容的相關角度,注重對學生心理素養的養成。因此,對小學生心理素質的關注是小學語文班主任教學工作的主要內容,也是不斷探索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新模式的重要契機。本文以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為研究對象,探討小學語文班主任教師在實施及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并提出相關的應對措施,以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式;小學;語文班主任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心理健康教育是健全小學生人格品質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小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逐步發展,受教育的水平及相關的教育理念也更加平衡,使得更多的小學學校不僅只是關注學生的文化課成績,更加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是近些年仍然發生了一些不和諧的校園事故,這些不和諧事故給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程度及相應的師資力量提供了有效的參考依據。本文以健康教育教學實踐為主要內容,探討滲透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利用,對強化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小學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加強對學生的教學管理,優化評價機制
按照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眾多小學學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進行相應的加強,創新教學觀念,以優良的教學評價機制提升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素質。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一般都是由教師進行說服性的教育,對于犯錯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這種教育形式往往會對小學生產生錯誤的引導,同時讓學生以教師或者班主任為榜樣,樹立相應的權威性,利用此讓小學生對學校及班級管理產生敬畏之情,提升學生的管理意識,進而在整個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將心理教育落實到相應的教學實踐中。
(二)重視對學生身心素質及自尊心的感知
班主任是學生工作的主要引導者,在整個班級事務的管理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從工作內容上進行分析,主要涉及學校與家長之間事務的對接、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溝通等。因此,班主任與學生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效果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認真程度,因此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相反,如果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不到位,則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管理的有效性。通常情況下,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都是由班主任出面進行調解,分別做學生以及科任教師的思想工作,舒緩雙方的負面情況,從而保證日常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展。
在教育管理學中,重視對學生身心素質及自尊心的感知,這也是“細”致工作的主要內容,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思維形式及想法,才是管理的第一步。在教育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自尊心很重要。所以要以愛的教育為最高境界,尤其是作為班主任,要用切實可行的愛的方式去教育學生,這種真情并不是親情。它是一種無私的奉獻,是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出來的,以尊重和信任為起點和出發點,用真情關愛和理解學生。
二、小學班主任開展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相關途徑
(一)尊重學生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習成績難免會有所起伏,也會犯一些低級錯誤等,作為班主任教師應及時關注學生學習問題,尊重他們學習成績的起伏,讓學生用一顆平和的心態去面對所學知識,放下包袱,踏實學習。另外,在處理學生之間關系時,要分析清楚學生間矛盾的原因,首先學會傾聽,其次再分析起因、經過和結果,最后尊重在爭端事件中兩者的想法,并進行相應的勸告和教育。
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應該是暢通無阻的,尤其是對于班主任教師,因為他們接觸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更多的還是整個班級的管理工作和學生德育能力的培養,所以溝通是首要問題。真心關愛和關心學生,要求班主任教師要關心和照料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加強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引導
學生管理工作關乎學生的成長問題,是一項具有綜合性難度的工作類型,因此需要班主任老師在班級事務的管理中付出更多的努力。管理工作的進行更像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不過這種戰爭最后的最佳結局就是希望學生與班主任老師之間能夠收獲共贏,而不是敵對關系。因此,從這個角度灌輸心理健康教育對整個小學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班級內舉辦一些交流活動,也可以讓家長融入其中,交流活動的主題可以讓學生自己擬定,或者由教師直接擬定,以發散學生思維為主要目的,從實際教學的角度出發,給學生相應的學習及管理的參考建議,并且引導學生去釋放一些壓力。如果是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建議教師采取郵件的方式或者是一對一聊天的方式,幫助學生形成一定的抗壓思想。
三、結語
班主任老師應該將自己的教學與管理的心態放平,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自己制定的相應教學活動中,進而在教學的過程中直接體現自身的價值,從而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心態。相比科任教師而言,在與學生進行溝通的過程中,班主任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班主任教師可以選擇與學生近距離地交流,加上班主任是對學生情況了解得最多也是最全面的,也更能獲得學生的心理共鳴。
參考文獻
[1]肖麗梅.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北方文學(下旬),2010(9).
[2]李月玲.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滲透[J].教育教學論壇,2015(24).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