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冬
摘要:在教學過程中,小群體學生的興趣、志向、性格,運動能力基本相近,學生敢于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同時也善于暴露自己的、弱點,敢于提問題,勇于改正錯誤動作,形成一種虛心主動請教,討論熱烈的良好學習氛圍。達到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取長補短的學習目的。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學;小群體;教學方法
“小群體教學法”在體育教學中的運用,就是探求在體育課教學中如何更好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更有利于學生體育學科能力的培養的規律,以達到不斷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培養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的目的。同時,注重從社會學、教育學、心理學和體育學等方面來探求它的理論依據和實用價值,并不斷改進完善以增強其教學效果。中小學體育教學中小群體組合可以將學生的優化組合的自主性充分的調動起來,滿足學生的個心理,這樣可以發展好學生自己的個性,還能夠將團體的合作性發展起來,產生相對共性。
一.制定小群體教學的預期目標
體育教學中群體具有團結、奮斗、爭光、創優、進取等總目標,而且每個人都要較清楚每次課的具體目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發揮組織管理職能,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如場地、器材準備,教學組織與放松活動,組織考勤與成績考核等;群體除完成本課目標外,還可以超過目標要求,增加內容與強度.特別是以創造性地完成任務.發揮每個人的創新思維能力。
小群體練習小組在教學組織形式上雖與傳統的教學相似,但在組織原則,方法和指導思想上又完全不同。在一個教學單元開始前,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與可能,提出“小群體”組成個數,小組成員由學生自由組合而成,組長民主產生。可見,“小群體”的組成更多的是考慮學生的需要。目標整合,志趣相投,心理相容,智能互補是組成良好小群體的心理原則。
因此,小群體教學除加強學生的自控和調節能力的培養外,還必須在學習過程中根據學生表現出來的能力差異自由地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練習內容。能力差的可反復練習基本動作,而能力強的除完成本課內容外,還可以加大一些練習難度或幫助別人。這樣,學生的生理、心理也得到了滿足,達到了掌握基本技術、技能、增強體質的目的。
二.小群體教學法的內涵和操作機制
體育教學中“小群體學習法”又稱之為“人際交往”型教學模式,是一種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組合成一些小的學習群體,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促進學生主動地、協調地進行創新性學習的方法。值得強調的是,每一個學習群體中的個體均可以在課堂中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的不同而橫向流動,亦可以重新組合。
當前,我國中小學體育課的教學過程大都是按“準備活動→復習十新授教材→素質練習→整理活動”的模式進行,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繼承了這種課的模式結構并加以強化,在操作的程序上賦予了新的內容。對于主體部分的內容,通常可以進行模塊化處理,即在開學時,就把每節課都可能接觸到的內容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并分解成若干板塊,這樣就如同從電腦里提出資料一樣,可根據主教材的需要加以選擇和調整。
教師要做到對學生在小群體學習當中要進行積極向上的教育,在學生間發生的矛盾摩擦時,不要用命令的口吻對其進行干涉,要根據事情發展的趨勢向有利的方面或者目的去引導他們,變成一個傾聽者,去傾聽和分析他們的矛盾所在,并進行調解讓他們明白他們的這些行為并不是作為群體存在的光榮,在面對利益和規則的時候需要正確的對待它們之前的關系,要有顆平常心去對待競爭,對待結果的勝負。
三.小群體教學的優勢與不足
1.小群體教學的優勢
符合青少年年齡、生理、心理特點與心理傾向。小群體有很大的獨立性,優于行政小組,學生有較強烈的自由組合小群體的意向。小群體活動是一系列自我認識和自我確認的良好條件,是人際關系的基礎,是認識自己的手段。群體交往的心理實質是"信任",開始是對群體的表層信任,發展到對群體中某幾個人成為朋友或者最親密的朋友,達到深層信任。現在學生多數為獨生子女,單親現象也較普遍,他們更加向往群體活動。
小群體能夠使學生在人際關系的交往中得到了提高。要以自由組合為主的小群體活動形式比固定的行政指定小組活動形式優勢就在于前者富有情感,它可以提高興趣、意志、競爭和興奮激情,對體育活動起著動力、導向、維持、促進和創新作用。體育活動的交往,是在各種各樣的人際關系條件下進行的,關系好與不好時都要有交往,這就要求學生有瞬間應變能力,有理、有利、有度地處理好各種關系。
2.小群體教學的不足
太過于將群體的利益看得太重,不和其他的群體進行交流與合作,不能正確對待其他群體。喜歡自我隔絕,希望獨立于其他群體與集體之外,當群體或群體中的個體有不良行為時,進行袒護,不能正確地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與其他群體交往時,有侵犯行為和爭強斗勝、忽視規則、忽視行為規范,可能有不擇手段的現象,有自己群體的狹隘道德標準與哥們兒意氣。
結語
在中小學體育教學中運用小群體教學模式能夠推動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在小群體當中的學習和活動會使學生之間產生一些摩擦和矛盾,使得在某方面的觀點上或者在個人的行為上會發生一些小分歧或者小爭議,但是他們在一起群體活動的時間多,在興趣、性格和態度等多方面會有大致的了解,并且在運動技能上有著相似,這些方面都是在他們之間可以慢慢調和和融合的,能夠把自己的情緒控制好,較多的理解和寬容,能夠主動的調和將學習鍛煉順利的發展下去。
參考文獻:
[1]王曉春、中國輕工業出版社、體育課如何是好、2010年
[2]王升、河北人民出版社、教學設計法、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