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洪鋒
【摘要】新課標提高了對農村小學學習的要求,這意味著教師需要進行更好的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知識。語文學習難度是最小的,所以要從語文教學做起,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中有新的突破。文章主要講述了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
【關鍵詞】新課標;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方法
打造高效課堂既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又能讓學生最大程度上學習到必要的知識,這正是當前語文教學中缺乏的。農村小學生的眼界不夠開闊,語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對世界有新的認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愿意去學習,同時還能教給學生表達自己情感的方式,通過文字描寫自己內心的感受。語文的學習能夠讓學生體會到學習帶給自己的愉悅感,讓學生更愿意去學習,如果能建立高效課堂,學生學習起來就更加輕松。所以新課標背景下雖然提高了對教師教學的要求,但是如果能夠堅持,隨之而來的成果也是無法替代的。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在當前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每節課按照同樣的教學節奏和步驟對學生進行教學。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并沒有體會到語文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性,只是認為語文是自己閱讀的一種方式,而且語文學習起來也不是很難,學生在課堂中也不會認真去對待,即使迫于壓力認真聽講,也是心不在焉,腦海里沒有認真思考課堂中的內容。教師面對學生的這種學習狀態一直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課堂教學似乎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學生能夠學習到多少東西并不重要。而且在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幾乎是零交流,師生之間的配合很不默契。語文教學的這種狀況決定了學生無法學好語文,對語文的認識只是簡單地停留在最表面的階段,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對這門課程沒有投入很多的精力,都不重視這門學科,這是導致學生語文能力差的主要原因,這種狀況受到了教育界的重視。
二、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打造方法
(一)改變教學方式
傳統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不出任何意外、按計劃讓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但是并不能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在很多學生眼中,語文已經成了可有可無的一門學科,如果教師還是一直堅持傳統的教學方式,課堂中按照自己的安排進行教學,不考慮學生的意見,那么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會大幅度降低。所以,要想打造高效課堂,教師就要改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愿意去主動接觸語文,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這樣才能使學生配合教師的教學。教師可以采取互換角色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全新的教學。比如在進行《狼和小羊》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代替自己上臺講課,這篇文章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全文都是小羊和狼的對話,一步步展開情景。教師可以讓小學生提前預習這篇文章,然后把自己認為重要的需要學習的東西給其他學生講解出來,一方面能夠讓學生體會教師教學的不易,在課堂中能夠多體諒教師,和教師有更好的配合,另一方面小學生教學中用的語言更容易被其他同學理解,學生之間沒有代溝,這樣能讓學生的學習更加透徹。同時,新的教學主體能讓學生體會到新奇感,在學習中能夠集中精力,和之前排斥語文課堂的表現相反,小學生會開始期待下一次的講課,這對打造高效課堂來說是一個很好的突破口。改變教學方式是改變學生語文學習態度的重要一步。如果教師不改變自己,學生肯定也不會改變自己,只有教師愿意去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學生才能對語文學習有新的認識,愿意去學習語文知識,順利打造高效課堂。
(二)多和學生互動
在之前的教學中,教師缺乏和學生的互動,整節課都是在自己理所當然的理解中進行的,有時學生在認真聽講,但是教師沒有注意學生的情緒和學生是否能理解這些內容,是否能跟得上自己的腳步。慢慢地,學生就會放棄聽講,高效課堂的打造只有教師喋喋不休地講是無法實現的。教師只有通過和學生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和興趣,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講課,教學才能順利進行。比如在講《憫農》這首古詩的時候,教師做好準備工作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給學生翻譯,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這首古詩的意思,但是有些句子翻譯過來和原文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正常理解應該是“又有誰能知道這飯菜的來歷,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翻譯過來就成了疑問句,但是原文中是陳述句,語氣不一樣,學生就會存在疑惑。教師如果不和學生互動,學生的疑問就無法提出來,教師也無法解答;通過互動,教師就能明白學生在這里有問題,不理解,然后給出合理的解釋,這樣一來,學生在接下來的聽講中就會更加認真,受到教師的重視以后,學生也能積極地去面對學習。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是教學中必需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需要這種方式來調動,雖然小學生無法給教師提出教學中的建議,但是師生交流能給教師一些啟發,讓教師結合學生的意見和反饋調整自己的教學,把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完善。
(三)合作式學習
除了教師要進行改變,對學生的要求也要進行改變。農村中的學生不善于和人交流,所以在學習時也是相對獨立的,但是完全獨立也表明了學生的缺點。教師可以在語文課堂中鍛煉學生的這種能力,讓學生多多和人交流對話,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習到有用的知識。合作式學習就是很好的途徑。比如在進行《小鷹學飛》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中互相討論,小鷹在學習飛行的過程中面對困難的態度是否正確?鷹媽媽的堅持有什么價值?這種做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讓大家各抒己見,語文課的氛圍能夠被調動起來,最后學生也能給出正確的答案,在這次討論中學到知識的同時感受到合作學習的樂趣,更愿意與人交流,學生的語文學習就會變得自主,即使沒有教師的強制性要求,學生也能自發地去學習。合作式學習是小學生成長的必經之路,把合作式學習放到語文課堂中,能讓學生有更快的進步,教師打造高效課堂也會由于學生的進步而更加順利。
總之,在核心素質要求之下,教師要打造高效課堂,要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構建高效課堂,讓學生的素養得到全面提升。師生共同合作,實現高效課堂,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將小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實現課堂的高效。
【參考文獻】
[1]王小龍,張昊哲.注重引導突顯個性 打造務實高效的語文課堂教學——小學語文高效課堂“七段教學法”思路[J].新一代月刊,2016(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