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亞鳳
摘要:創新意識是創新能力的前提,課堂教學是創新教育的主要陣地。在教學中,教師應創設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樹立學生的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數學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從三個方面入手:①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②做到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發展其創新思維;③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其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34-0145-02
現代教育觀點認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即思維活動的教學。如何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養成良好思維品質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長期以來,我校的數學教學一直處于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課堂教學依然存在著許多弊端。
從教師方面來說:①教學觀念不端正,單純以傳授知識的方法抑制了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②教學方法不恰當,填鴨式教學大行其道;③教師霸占了課堂的大量時間;④教學目標不明確,手段落后,效率極低。
從學生方面來說:①學生學習數學缺乏主動性,總是被動學習,不感興趣;②不會獨立思考,缺乏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④學習信心不足,更缺乏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的數學課堂顯得枯燥無味,學生學起來也愁眉苦臉、望而生畏,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和創造能力的提高。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的人才,顯然在當今綜合國力競爭中已無法立足。時代呼喚我們要改革,教育要求我們要創新,為此在教學中我嘗試性的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使他們由“厭學”轉為“樂學”,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的幾點嘗試。
1.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1.1 培養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的思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每個學生自覺求知的內動力。興趣能引起人們的追求、探討、研究和思考,促進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深刻認識和理解,而持久的興趣可能導致發明、創造。作為教師,我精心設計每節課,力爭使每節課形象、生動,有意創造動人的情境,設置誘人的懸念,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學們認識到數學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經常指導學生運用已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解釋自己身邊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材中“想一想”、“讀一讀”、“議一議”的內容,不僅能擴大知識面,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比較好的題材。對于這些內容我適當的分散難點,創造條件讓學生樂于思維。例如在學習圓這一章時的導課,我以學生最常見的自己家的看門狗為題材,讓學生思考:白天狗應該拴在大門口的什么地方,晚上又應該拴在什么地方,這樣激起學生學習本章的興趣,便于進入內容的探討。又如列方程解應用題是學生普遍感到困難的內容之一,主要困難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數方法分析問題的思路,習慣用小學的算術解法,找不出等量關系,列不出方程。因此,我在教列代數式時有意識地為列方程的教學作一些準備工作,啟發同學從錯綜復雜的數量關系中去尋找已知與未知之間的內在聯系。通過畫草圖列表,配以一定數量的例題和習題,使同學們能逐步尋找出等量關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提高,指出同一題目由于思路不一樣,可列出不同的方程。這樣大部分同學都能較順利地列出方程,碰到難題也會進行積極的分析思維。還有,課本講到概率時,我用我們經常在商場中見到的摸獎活動讓同學們去思考,真正做一回顧客,試求出可能的概率,從而作為平時是否參加這樣活動的一個標準,這樣學生覺得學著有用,與自己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非常用心,這樣在不自然間就產生了興趣,也就能學好了。
1.2 鼓勵學生獨立思維。初中生思維比較狹隘,遇到問題喜歡問別人,不喜歡自己動腦,往往導致思維雷同,缺乏研究探索精神。因而我鼓勵學生敢于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共同研究探討,共同進步。
2.做到教會學生思維的方法,發展其創新思維
教育家孔子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他很恰當的闡明了學與思的關系,只有處理好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在數學學習中要使學生思維活躍,就要教會學生分析問題的基本方法,這樣才有利于培養學生正確思維的方式。
要讓學生善于思維,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沒有扎實的雙基功底,思維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數學概念、定理是推理論證和運算的基礎,準確地理解概念、定理是學好數學的前提。在教學過程中要提高學生觀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認識能力。
在例題課中我把解(證)題思路的發現過程作為重要的教學環節。不僅要學生知道該怎樣做,還要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是什么促使你這樣做,這樣想的。這個發現過程我采取引導學生完成,或者由學生講出自己的尋找分析過程,我予以評價總結。在數學練習中,我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致觀察,挖掘對解題起關鍵作用的隱含條件的能力。學會從條件到結論或從結論到條件的正逆兩種分析方法。對一個數學題,首先要能判斷它是屬于哪個范圍的題目,涉及到哪些概念、定理或計算公式。在解(證)題過程中盡量要學會數學語言、數學符號的運用。初中數學研究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數量關系的,另一類是研究空間形式的,即“代數”、“幾何”。所以我要同學們熟練地掌握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綜合法、分析法及反證法等一些重要的數學方法,只要有一把正確的鑰匙,就不怕進不了門。例如船行是否能夠觸礁的問題,我先讓學生分析船怎樣才能觸礁,然后讓其求出觸礁的范圍,最后再看船在航行的過程中能否到達這個范圍內,從而解決這一現實問題。
3.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從而提高其創新能力
在學生初步學會如何思維和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后,我加強思維能力的訓練及思維品質的培養。不斷引導、鼓勵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教學中我時刻注意揭露矛盾,使學生思維環環緊扣、步步深入。問題是思維的出發點,所以我緊扣學生心弦提出問題,啟發學生積極思維,靈活地引導學生的思路,防止思維的片面性,從而發揮學生的智力,開闊他們的觀察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我注意培養學生思維的條理性與敏捷性。根據解題目標,確定解題方向。訓練學生思維清晰,條理清楚,遇到問題能按一定順序去分析、思考,對復雜問題善于由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的思維方法。這樣學生在思維過程中,才能迅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使學生思維活躍,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創設一種民主、寬松、和諧的教學環境和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即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善于啟發、引導、點撥、解疑,使學生變學為思。當然,良好的思維品質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但只要我們能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通過各種手段,堅持不懈,持之以恒,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創新意識,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的數學教學就一定會有所成效。
參考文獻:
[1] 李志清.《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活動設計策略》[J].數學建設.2007(7).
[2] 齊秋蓮,祁海勇.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國教育學刊,2015年第11期.
[3] 劉海燕,劉海峰.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學周刊,201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