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杰 吳旭飛
摘要:《語言導論》課程是英語專業本??茖W生的一門必修課,屬于英語專業知識課程。該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語言導論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對于學生有效使用語言、提高交際能力、增強言語修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盡管目前《語言導論》教學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下,該課程教學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實際困難。本文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調查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現狀,并通過系統分析該課程教學中主要存在的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索《語言導論》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 語言導論 教學現狀 課程設計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D9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8-0082-02
隨著經濟全球化趨勢的逐漸增強,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專業性、應用型人才的數量及其對人才的培養能力。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能順應社會改革發展的潮流,人才市場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大,因此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根據英語專業本科教學計劃,《語言導論》課程一般都在大學第三學年第一學期開設,是英語專業本??茖W生的一門必修課,屬于英語專業知識課程。該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學到語言導論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對于學生有效使用語言、提高交際能力、增強言語修養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用價值。然而,對于英語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接觸到用英語講授的含有大量術語的理論性課程,與一、二年級開設的基本技能課有著本質區別。因此,學生普遍容易對該門課程產生畏懼心理,缺乏濃厚、持久的興趣。
為此,許多學者進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討。潘之欣(2002)、吳莊、文衛平(2009)、張銘澗、李忠善(2009)分別以調查問卷為基礎,對語言導論類課程的具體實施情況及學生反映做了調查,提出了一些對課程改革的對策;黃永亮(2007)、張廷(2010)分析了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相應的教學方法與對策。于艷、趙明利(2010)從元認知理論的視角探討了《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這些研究都從不同角度促進了《語言導論》課程的改革,許多高校的《語言導論》精品課程也相繼產生。然而相比于碩果累累的理論實踐研究,從本質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應用《語言導論》中的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標卻未能得以全面實現。本文通過問卷、訪談等形式,調查了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現狀,試圖探索出《語言導論》課程設計和課程改革的新思路。
一、《語言導論》課程教學現狀
本研究選取了陜西省西安市四所本科高校(西安外國語大學、西安文理學院、西安理工大學、陜西學前師范學院)中200名英語專業已修完語言導論課程的高年級學生和一定數量的講授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師,展開問卷調查和訪談。問卷調查主要涉及學生對課程設置的意見和建議、學生對課程的總體評價(課程興趣、教材評價、課程收獲等)、實際教學與學生期待的對比(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語言、多媒體使用等)、授課內容對解決實際問題的作用等方面。調研發現,當下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導論》課程教學中的主要問題為:
首先,很多教授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師反映,由于《語言導論》課程的強理論性和抽象性,該門課程成為最讓教師和學生頭疼的課程。該課程中隨處可見的抽象、枯燥、難學的術語,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無法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同樣由于《語言導論》課程的抽象性,在理論體系的呈現過程中,經常出現“違背”語言原則的特例現象。對于教授《語言導論》的教師來講,辛苦的備課、透徹邏輯的講解、清晰的總結、靈活的教學手段也終是調動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盡管目前《語言導論》教學已經意識到培養學生語言綜合知識運用能力的重要性,但在目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視角下,《語言導論》教學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內容相對陳舊,教學忽視對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對學生的評價只注重單一的考試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比較單一,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時間和機會等。
再次,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習慣常常以模仿、記憶、背誦等方法為主,而在該課程中,如何訓練學生的思維是教學中的突出問題。傳統的知識講授、理解、記憶過程很難加強學生的思維訓練,不易完成學生思辨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在畢業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論文撰寫及修改等實踐環節中,教師的指導和學生的體驗都不夠充分。
最后,《語言導論》是語言知識課,如何平衡理論知識和提高學生語言能力之間的關系是教學中無法回避的問題。
二、《語言導論》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
從以上《語言導論》課程教學中反映出的比較突出的幾大問題出發,本文擬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體系、教學效率、實踐教學等方面綜合探究《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設計及教學改革方法。
(一)教學內容
《語言導論》應以教學大綱為綱領性文件,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制定教學內容;同時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適當的篩選,講授時詳略得當。為了讓學生對《語言導論》有一個總體的了解,基本概念、基礎理論要詳;前沿的、各家學說只做簡略介紹。這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握好理解與判斷、掌握與運用、分析與綜合的關系。對教材上不同的內容要求掌握的程度要有區別。有的內容只要求學生理解,而有的內容要求學生能融會貫通地將理論加以運用。
(二)教學方法
《語言導論》教學應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與方式,合理安排教學環節與內容。課程以教師講解、學生討論及課題研究為主要形式,強調課堂內外學生的充分參與,旨在提高學生的觀察、思考、創新與研究能力。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授課方法,采用小組討論、課堂匯報、微型研究等多種活動形式,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事先以任務的形式讓學生對基本的知識概念、定義進行理解,課堂上主要檢查學生的理解程度,突破難度、加強理論的應用。以語言能力為導向,在產出中進一步理解,提升、強化語言導論應用能力。
(三)教學手段
將微課、慕課等現代教學技術和《語言導論》課程教學相結合,以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和初步的科研能力為目標,應用任務型教學法、產出性教學法。課后推行自主性學習方法,以學生為中心,以知識為起點、能力為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專業綜合素質。以參與式、互動式、體驗式教學模式為基本形式,建立由多媒體、紙質等構成形式組成的立體式教學載體。
(四)教學評價體系
《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評價體系應當采取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把注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有效地結合起來, 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實現該課程的教學目標。
(五)教學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語言理論聯系語言實際?!墩Z言導論》屬于普通語言導論,是以人類一般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從理論上說,語言事實的選擇不僅局限在英語語言之內,而是可以更廣泛。除了要把語言導論的基礎理論,涉及的概念、原理、規律解釋清楚,更重要的是把這些理論與英語以及漢語甚至方言實際聯系起來。用所學的語言理論分析、討論鮮活的語言現象,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學生對語言的感悟。因此,可以通過對英語、漢語普通話以及方言之間的異同的討論,增強學生對漢語與英語差異的敏感性。
(六)實踐教學
應用型高校內《語言導論》教學更應該注重強化課程對學生英語教學實踐的指導作用。高等師范院校英語本科專業是為中學培養合格的英語教師,因此該門課程在師范類院校和在普通高校開設的語言導論概論具體授課方式應有所區別。
三、結語
本文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出發,通過問卷調查,發現目前《語言導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在分析問題成因的基礎上,總結既往教學,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探索《語言導論》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的新思路,認為合理有效的《語言導論》課程教學設計與教學改革,應關注該門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評價體系等方面。希望本研究能對應用型本科高校《語言導論》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改革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黃永亮.《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陽師范學院學報,2007(6).
[2]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
[3]吳莊,文衛平.“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問題與對策[J].中國外語,2009(3).
[4]于艷,趙明利.《英語語言學》課程教學改革探究——元認知理論視角[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2010(6).
[5]張銘澗,李忠善.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效果調查及對策研究[J].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9(3).
[6]張廷.淺談高校英語語言學教學問題及對策分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2).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