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瑞華
摘要:教學不僅是知識的傳授過程,更關注學生素養的發展,在數學素養中,良好的習慣讓學習事半功倍,因此培養良好的習慣也成為教師們肩上的重任。本文作者結合小學數學的教學,對良好習慣的培養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良好習慣;導學案;驗算紙;錯題集
好的學習習慣不勝枚舉對于小學數學學科來說,教學偏重基礎性,習慣的培養也不例外,小學數學教學也應從基礎性的習慣開始培養,如預習、檢查和總結三大習慣,預習是學習的前提,檢查是教學的必備內容,而總結更是學生減負增效的必然路徑。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小學生數學習慣的培養可以從這三個方面入手。
一、導學案輔助,培養預習習慣
預習是學習過程的預熱階段,是接受教學的準備環節,好的預習工作不僅讓學生在課堂上輕松自如,而且效率可觀。在培養學生預習習慣的過程中,筆者喜歡運用導學案等工具,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深入知識。
比如在“角的度量”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之前,筆者分發了本課的導學案,提醒同學們要堅持課前預習,同時結合導學案來進行預習。導學案首先將本部分學習的目標列舉了出來,包括用量角器測量度數、比較兩個角的大小;之后,引領學生們通過填空的形式回憶了角的組成,展示了幾個不同的角,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比較這些角的大小;然后,通過例題鼓勵學生們總結出如肉眼觀察、平移等比較角大小的方法,通過對比分析,促使學生們探究角大小的影響因素,尤其是角大小與邊長短的關系、與開叉程度的關系;其后,通過畫圖,展示了1°的角和量角器的構造,進而指導學生領悟量角器量角的步驟;接著,導學案展示出了一些生活中的角,包括建筑物、桌椅結構、電風扇等等,讓學生對角和角度形成初步感知;最后,是一些例題,主要內容是鼓勵學生自己用量角器測量角度大小,對量角器的使用方法進行“實戰演練”。在導學案的輔助之下,學生們逐步深入新課,展開閱讀、理解、思考和運用的過程,21天就可以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那么堅持通過導學案來預習,學生也必將領會預習的方法和要領,形成預習的習慣。
二、驗算紙整合,培養檢查習慣
數學學習或者計算的過程中,驗算紙必不可少,然而在驗算紙的使用方面,許多學生都存在偏差。檢查是學生從小就被強調多次的好習慣,它讓計算變得完整、正確率高,而驗算紙的科學整合,則可以提升檢查的效果。
比如教學“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時,學生們常常需要計算,于是筆者要求學生們每次上數學課之前都準備一張驗算紙,為課堂的計算做好準備。對于驗算紙的利用,筆者向學生們傳授了一些心得:第一,驗算紙上應該標明每道題的題號,比如計算第一題,要在紙上寫上“1.”然后在周圍進行盡量工整地計算,這樣在檢查時可以清晰地找到每道題的驗算過程,節省很大一部分時間;第二,驗算紙上應確保寫出每一個步驟的過程和內容,如含有小括號的兩步混合運算題目,需要先對括號內的數據進行計算,那么在驗算紙上學生應先寫出括號內數據的計算結果,再寫出括號外的數據結果。清楚的順序既可以提升學生運算的準確率,又可以使驗算過程一目了然。驗算紙的整合利用,引導學生更加科學地進行驗算,同時也默默地鼓勵著學生們養成檢查的好習慣。
三、錯題集匯總,培養總結習慣
建立錯題集在中學階段是教師們強烈要求的習慣,然而未雨綢繆并沒有害處,這項習慣應該在學生小學階段就得以養成,這是知識總結的好方法,更是避免學生犯同樣錯誤的必經之路,鼓勵錯題集的建立,勢在必行。
比如完成“小數”這一章的學習之后,筆者布置了一項艱巨的作業——搜集本章所有的習題和測試題,將錯誤的內容總結在自己的錯題集中,同時總結錯誤原因、防止再錯的方法等。第二天收上來學生們的錯題集之后,通過翻閱,筆者發現學生們大都能認真對待這項任務,匯總了許多“小數”部分的錯題,旁邊的原因分析中有“數錯了數位”“計算錯誤”“小數性質的混淆”等等,同時學生們也總結出了不少防止再次錯誤的方法,包括反復檢查答案、時常回顧課本概念、提升計算能力等。錯題集的匯總,讓學生找到本章學習的不足之處,同時總結自己的問題,記錄錯誤的發生,進而反省,不僅可以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而且促使自己認識到總結習慣的重要性,無形中培養學生們的總結習慣。
在數學學習中,好的習慣讓學生受益終生,同時好的習慣也應“從娃娃抓起”,因此教師們應自覺肩負起培養學生良好習慣的重任。預習習慣是數學學習的奠基環節,可以由導學案、預習單輔助養成;檢查的習慣是數學學習的必備習慣,驗算紙的應用方式亟待學生們整合;總結習慣是數學學習的重要習慣和核心環節,錯題集、錯題本可以極大助力這一習慣的培養。數學學習的習慣還有很多,小學數學的教學可以從基本習慣的培養展開,今后筆者也將盡自己所能,培養學生們更多、更好的習慣,促使數學教學不斷取得新突破。
參考文獻:
[1]劉長勇.寓教于習慣——新課程下小學生數學習慣培養[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7(11).
[2]包海英.讓好習慣伴隨一生——小學數學教學中良好聽課習慣培養策略研究分析[J].新課程(中),2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