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俊
摘要: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很多新的方法和觀點都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作為語文這門課程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因此也同樣需要進行相關的改革來提升語文教學的質量。目前我們的小學語文教材在不斷地進行修改和更新,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所以對于語文教學的實效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在自己的實踐教學中善于總結更多科學的方法應用到自己之后的教學中,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本文我們將針對有效教學的重要性進行闡釋,從而找到有效教學的在語文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措施,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示。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教學方法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1.教學理論與實際現狀不符合。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當中,語文教師經常會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偏離開來。因為部分的小學語文教師仍然存在語文教學的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課本內容以及記憶和背誦課本內的知識的觀念,這就造成了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以書本的知識為主,很少以開拓性擴展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我們不能說向學生講解教學課本中的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是錯誤的,畢竟每一個知識點的拓寬都是需要以課本知識為基礎,但是我們也不能脫離實際的生活經驗,對學生進行教學,因為這樣的教學方法難免會使學生在學習效率上面無法得到提高。許多語文教材中的知識與實際生活并不相符,比如說一些童話故事的題材內容或者一些古詩詞內容,小學生在對這些知識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很大的疑惑。如果小學教師依舊是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授課,那么會造成學生無法高效地掌握課本知識,這樣就無法達到小學教學的目的。
2.目前小學教學的方式太過于形式化。在進行全國新課標改革之后,大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都開始使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因為新課標改革的進程沒有達到成熟的階段,而且這些教師對改革之后的教學方法還存在不能理解或理解還不夠深入的現象,這就導致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存在形式化比較嚴重的現象。比如說新課標改革提倡學生積極進行課堂問題討論,但是大部分教師在進行合作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對學生的討論時間以及討論次數進行嚴格把控,這種方式的實施沒有考慮到學生討論的實際情況。其實這從一定程度上就屬于對合作教學方式的生搬硬套,并沒有了解到合作教學的真正內涵,最后導致合作教學的方式沒有取得突破性的進展。
二、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方法探討
鑒于以上我們看到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我們有必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來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實效性,從而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
1.設計談話式的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我們實際的教學中,如果老師能夠極富情感的進行教學,通過富于藝術性的語言來描寫文本中的內容,那么就會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自然也會使得學生更愿意走入到課文中參與學習。那么我們在進行教學的導入設計時,不妨采用談話的方式進行。我們可以根據課文的內容然后引出一個問題和學生展開討論然后帶著學生自然而然的走入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樣學生便更愿意在老師的帶領下去文中探索,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例如我們在學習《春潮》這一課時,我們可以引入雪萊的一句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那么引發學生思考春天是如何趕走冬天的呢?然后引出冰河的融化,再帶領學生走入到課文中,那么通過這種談話的方式老師引導著學生展開對文本的欣賞和感悟,讓學生能夠充分感受到學習知識的樂趣。
2.尊重學生,構建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師生關系。小學語文的學習對于學生日后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新的課程標準中指出了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我們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教師除了要在教學中尊重學生之外,還需要充分地認識到學生的主體地位,要積極的轉變自己的觀念和教學中的位置,讓學生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師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創設平等交流的機會,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奠定基礎,提高教學質量。
3.對教學方法進行合理的創新。其實教學方法的創新并不是說要每個教師都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而是希望老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同時對他們的創新能力以及實踐能力也進行綜合性的發展。也就是說,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充分的認識到教學方法創新的重要性,并且從學生的實際發展角度對創新方式進行考慮。比如說學生在進行課堂問題討論時,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引導,而且對整個討論過程最好是不要進行過多的干預,這樣不僅能保證學生討論的深度,還能使學生利用討論的機會來培養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4.教學內容一定要切合實際生活。為了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語文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進行課本知識的傳授,也就是說,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比如,在進行《賣火柴的小女孩》這一篇課文的講解時,如果只是單純地對學生進行課本知識的講解,那么他們可能會懷疑為什么賣火柴的小女孩會產生幻想呢?這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生活中的例子來進行同化講解,讓他們將平時到商店中購買商品,但自己口袋又沒有足夠金錢時的感受。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自己的感受和小女孩的感受結合在一起,進而達到了解課文的目的。
5.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課文知識固然是我們學習語文的基礎,但是學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語言的實踐活動同樣重要。那么目前我們的語文學習也開始側重實踐性,很多的語文內容都具有了一些實踐性強的環節。那么作為教師就要充分的結合這部分的內容對學生展開教學。通過這部分內容的有效開展來增強學生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同時通過實踐課程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加熱愛語文的學習,提高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但是值得教師注意的是,我們在開展實踐課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結合我們的課文的知識點,不可以脫離課本,通過實踐活動的輔助作用,來幫助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態度的積極和端正,讓學生在一個良好的狀態下進行學習,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總結
伴隨著新的課程標準的深化,當前每個學科都在進行著自我調整。語文的教學實效性是我們教師不斷追求的,那么教師為了能真正的做到教學的有效性,就要不斷地了解學生,積極地探索有關的方式和方法,從而提高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翟琴.淺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J].魅力中國,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