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蘊霞
[摘要] 現階段,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提高的同時,加劇了慢性病病發的程度。特別是糖尿病的發病率在眾多慢性病中呈現了增長的趨勢。老年患者在患2型糖尿病之初并不能及時發現,主要是通過一些并發癥得知,因為這種病情發病的時間較長,一旦老年人患有糖尿病,就需要面臨并發癥的苦惱。這不僅使老年患者的身體狀況愈發糟糕,生活質量直線下降,給患者的心理造成了很大陰影,還使患者的增加了更大的經濟負擔。由此可見,通過臨床分析研究,減少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的幾率就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 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時間;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8)08(b)-0003-03
Analysis of the Onset tim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YAN Yun-xia
Zhenru Tow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333 China
[Abstract] At this stage, while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has increased, it has aggravated the extent of chronic diseases. In particular,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has shown an increasing trend in many chronic diseases. Older patients can not be detected in time at the beginning of type 2 diabetes, but mainly known through some complications. This disease takes a long time to develop, and once the elderly have diabetes, they need to face the trouble of complications. This not only makes the elderly patients' physical condition worse and worse, as well as the quality of life, which causes a great shadow to the patient's psychology, and also increases the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linical analysis and research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type 2 diabetes in the elderly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Key words] Elderly type 2 diabetes; Chronic complications; Onset time; Risk factors
我國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使得社會壓力逐漸加大。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正在侵蝕著老年患者的身體健康,這就需要患者每天食用藥物才能緩解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帶來的不適。另外,根據調查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與遺傳因素、環境因素、自身生理性老化引起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作用不足等等方面有直接的關系。基于此,該次研究根據多年治療糖尿病的經驗,選取在該院就診的140例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主要分析了其并發癥的發病時間和危險因素。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文主要對在該院就診的1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了分析研究。這140例患者中男患者占84例,女患者占56例;他們的年齡在59~88歲之間,而這些患者已經有20年以上的糖尿病史。同時當患者在確診得知患有并發癥的年齡是在36~69歲之間。老年人患病的標準應該采納:①符合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關于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和分型要求;②符合年齡范圍內(即≥60歲);③患者確診患有糖尿病的具體時間和基本資料等。
1.2 方法
針對患者的一般資料中的年齡、性別、患病時間、飲食情況、是否吸煙、喝酒、是否有家族遺傳史、血糖控制水平等問題進行整理;患者還需要進行各項檢查,如:驗血(主要查看血小板平均體積、纖維蛋白原、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是否在參考值范圍內)、葡萄糖測定(分別在進餐前和進餐后進行兩次檢查,是否超出標準范圍值內)、尿糖測定、胰島素和胰島素釋放試驗、糖化血紅蛋白等。
該次研究主要運用生存數據分析法,如:患者確診時間、并發癥確診時間。時間單位以年為標準,兩次診斷的時間即為生存時間。其中,首次將確診的1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為觀察的起點時間,對第一次確診的并發癥作為觀察終點時間。其包括:視網膜病變、腎功能衰退、心血管疾病、四肢血管、神經病變、腦血管疾病等進行觀察。
1.3 診斷標準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診斷標準照
主要是運用《2010年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為參照標準:①患有2型糖尿病的患者出現視網膜病變的幾率占到20%~40%以上,患者在進行眼科檢查時,發現患者眼睛出現各種病變時,如:微動脈瘤,出血斑點、靜脈串珠狀、視網膜內微血管異常、黃斑水腫等出現一種或者兩種癥狀。②糖尿病腎病出現異常,主要表現為腎小球高灌注和高濾過,腎血流量和腎小球濾過率(GFR)升高,且增加蛋白攝入后升高的程度更顯著。在每天注射尿微量清蛋白大于等于30 mg后出現異常的現象。③在排除以上兩種并發癥病變的前提下,患者出現下肢疼痛、麻木等癥狀,使患者感覺有螞蟻在爬等異樣,主要是從患者的腳趾上行可達膝蓋以上部位。嚴重的患者下肢關節病出現潰瘍等癥狀,這樣都是引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主要表現,在排除其他病變,如:頸腰椎病變(神經根壓迫、椎管狹窄、頸腰椎退行性變)等病變。④在患者進行心電圖診斷時,出現異常現象,胸部X線檢查顯示心臟增大,左心功能檢測出現異常等,患者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病變的可能性加大。⑤在進行CT檢查時,發現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的程度加深,就會導致患者出現腦血管疾病或者腦梗的現象。這就表明話患者患有糖尿病腦血管病變和下肢血管病變的可能性。⑥糖尿病皮膚微血管病變,可以見于全身任何部位,但以下肢脛骨前和足部皮膚微血管受累產生局部紫紺和皮膚缺血性潰瘍多見。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根據患者體重和身高,可測出患者的體質指數(BMI)。并以(BMI)26、55 kg/cm2為標準,年齡以60歲為標準,并以實驗室的測試結果為參考范圍。根據采用生存數據法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根據對14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年的生存率分析,其第1年的生存率為:生存人數為102例,其生存率為72.85%;第2年的生存人數為80例,其生存率為57.14%;第3年的生存人數為64例,其生存率為45.71%;第4年的生存人數為24例,其生存率為17.14%;第5年生存人數為6例,其生存率為4.29%。根據數據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根據對兩組患者進行生存率的Logistic回歸分析,對不同患者出現的糖尿病并發癥進行分析發現,患者得病的主要原因主要與遺傳因素、患者視網膜、心血管檢查、心電圖、血脂控制水平等有著很大的聯系。同時,患有不同并發癥癥狀的患者,其生存率出現差異。根據對正常患者和異常患者的比較,如有糖尿病遺傳的家族史和沒有糖尿病遺傳史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6.5年、3年之間、血脂水平正常和非正常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5年、3年之間、高密度脂蛋白正常和出現異常的患者中位生存期為1~2年。見表2。
隨著我國對慢性病調查和對老齡化的研究分析,全國的老年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9 390人,占總人數的14.3%。特別是對我國流行病學的調查發現老年人患糖尿病的幾率出現了較高的增長。特別是我國老齡化問題較為嚴重,而糖尿病并發癥已經嚴重威脅到人們的生活,甚至使患者出現死亡的概率。給社會和個人增添了更多的經濟負擔。
3 討論
一般老年糖尿病史患者是指患者的年齡在≥65周歲,主要包括60歲以前診斷和60歲以后診斷的糖尿病患者。而老年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的主要類型。同時,這兩種患者的治療方式和管理手段各不相同。主要是與患者并發癥的種類不同。首先,60歲之前發生慢性并發癥的人數較多,其風險也會高于60歲之后患病的幾率。而沒有家族遺傳史的糖尿病患者發生慢性并發癥的時間要早于患有遺傳史的時間。主要是因為,患者遺傳史的患者一般了解糖尿病的基本情況,會對其慢性并發癥引起特別的重視和提前預防。其次,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偏低,就會造成患者動脈管腔狹窄、動脈粥樣硬化、心血管病的風險。可見,這種并發癥是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最顯著因素,需要引起患者的特別注意。因此,患者需要時刻關注自身的血糖控制情況。而糖尿病控制的監測指標主要是糖化血紅蛋白。它的常值為4%~6%,如果超出范圍就說明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出現了危險情況。因此,降低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可以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慢性并發癥對于人體的損害。
其中,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中最嚴重的癥狀就是糖尿病腎臟病變,主要是因為,患者一旦發現這種疾病時,基本已經到了最為嚴重的階段,這種疾病在最初時不會有任何的癥狀,特別是血壓和血糖沒有明顯的增高,一般會趨于正常。這就致使老年患者出現死亡的現象大大提高。而隨著時間的推遲,這種疾病就顯露就來,患者會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的現象。這就成為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致死的最關鍵的原因。因此,這種疾病需要引起患者的特別重視。望這次的研究能夠患者帶來更多的用途。
對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危險因素分析:影響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因素較多,通過對患者進行臨床實驗調查和對患者日常行為和認知水平等方面得出的結果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通過各項檢查后,積極配合醫生的囑托,按時吃藥,控制自身的飲食情況。并按照醫生規定的時間進行復查,以檢查患者是否存在慢性病,一旦發現患者患有慢性病的可能就應該及時告知患者,進行科學的治療。從而引起患者的注意。這充分表明了現在的患者已經充分意識到老年糖尿病帶來的種種危害,從而提高健康教育的管理效率。有效的減少了老年患者慢性并發癥帶來的折磨和經濟上的負擔,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見,臨床醫生專業的干預和提醒已經成為該疾病的保護因素。但是,想要在全國各地實現這種方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4 總結
糖尿病慢性并發癥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變化,風險也會加劇。特別是患者應該重視自身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糖化血紅蛋白。在日常的治療或者生活中,應該控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升高和糖化血紅蛋白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他們能夠直接影響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的病發時間。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進行合理、科學的藥物治療和自我調節,以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參考文獻]
[1] 俞瑋.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時間及危險因素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1):174.
[2] 楊靜.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時間及臨床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6,54(14):41-43.
[3] 王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亞臨床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的臨床分析[D].烏魯木齊:新疆醫科大學,2016.
[4] 李偉芳,李華,董捷,等.老年2型糖尿病慢性并發癥發病時間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5,18(14):1632-1636.
[5] 李偉芳.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慢性并發癥的相關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2015.
(收稿日期:2018-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