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娓
摘要:本文以小學時期的數學和學生們的主體地位作為主要的論述對象,結合當下小學生們在學習數學中存在著的若干問題進行了分析。建議老師們應該積極轉換自身的位置,由主導性身份轉移為服務性身份,從而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這樣一來也能夠使學生們可以感受到數學學習的真正樂趣,從而解放自身的創造性與學習活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方法;主體地位
眾所周知,老師對于學生們的學習和成長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和作用。然而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們應該明確究竟何者為主體。唯有真正搞清楚了這個問題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在以往的教學中,因為老師們沒有真正樹立以學生為學習主體的理念,因而經常使自身的教學陷入了老師為主導的怪圈,這使得學生們的創造性和學習活力受到極大的阻礙。老師們應該從現在開始轉變教學思維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
一、當下小學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自我定位不夠準確
老師對于學生們的成長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然而也有一句話叫做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習的關鍵還在于學生,學生在教學中才處于真正的主導性的位置,因而老師們首先應該明確這個概念,并由這個定位來逐步開展自己今后的工作,老師們應該充分尊重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能夠真正激活學生,使其不僅能夠學習,同時也能夠真正愛上學習,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老師們應該以“以人文本”作為自己的教學綱領,而這個“人”便是學生。然而就現下的情況來分析,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不知道自身的真實位置,將自己設定為教學的主體,造成了主客顛倒的教學姿態,因而束縛了學生們的學習自主性和能動性。
(二)學生們對教師的依附性過強
小學生們存在著的一個普遍問題便是對于老師的依附性太強。有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數學,如果沒有老師的指導,自己就感到一片茫然。這樣的學習狀態對于學生們而言是極為不利的。真正好的教育應該使受教者能夠逐步擺脫施教者的教導和影響,逐步走上真正屬于自己的道路,面對學習上的問題與難題,能夠更好地自主面對、自主解決,這樣學生們才能夠真正走上一條獨立化的道路。然而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學生們對于老師的依附性還是太強,缺少獨立思考的能力,每當遇到學習上的難題,不曾加以思考,就急于從老師們那里得到答案。事實上,這也是因為學生居于學習中的從屬性地位而衍生出來的問題。
(三)學生們缺乏學習自覺性
老師對于學生們的管束如此之緊,同時又在學習中居于主導性地位,學生們在面對較為抽象的、邏輯嚴密的數學之時,易于產生畏難和怯懦心理。這些主客觀因素相結合,從而導致了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的時候缺少起碼的自覺性。因為缺少自覺性,所以在學習中往往處于被動的姿態,也難以真正使自己進步[1]。例如在學習平面幾何的時候,在學習正方形的時候便學習正方形,在學習長方形的時候便學習長方形,在學習平行四邊形、梯形的時候便只學習這些圖形,沒有能夠真正將這些知識融會貫通起來,發現其中的共同點。這樣一來,學生們總是緊隨在老師們身后,學習效率便也就大打折扣。小學時期的學生不僅僅需要學習,更為重要的是要通過學習來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學習體系和學習方法,從而能夠使自己成為真正實現學習上的獨立。
二、如何在教學中真正以學生為主體
(一)強調教師的服務性特征
老師們要使學生真正居于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應該明確自身的位置,應該由過往的教學主導者轉變為教學中的服務者,能夠結合學生們的真實訴求來給予學生相應的服務和幫助。這樣一來學生們能夠感受到外在的壓力減輕,就會真正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也能夠使學生們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得以激發,從而實現自身的進步和發展。例如在學習立體幾何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的時候,老師應該主動設問,讓學生們自主探究,從而能夠激發學生們的創造力,在潛移默化之間給予學生們相應的指引。例如表面積的計算公式是如何得到的,表面積與體積之間有何差異等等,都是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探究的知識點。
(二)積極設立學習小組
有道是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建議老師們充分結合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設立學習小組,從而使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能夠被充分地激發出來,也能夠使學生們在團結互助中實現學習與人格的雙重進步。例如在學習解方程的時候,建議學生們通過學習小組交流解方程的心得體會,從而對于解方程有著更加深入的認知和了解,更加懂得應該如何求解方程[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也能夠使學生們更加團結和交流互助,更能激發自身的學習潛能和主觀能動性。
(三)鼓勵學生們自主授課
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老師們如果想要學生們真正懂得、徹悟一件事的本質,就必須要真正親自去實踐,才能夠使自己得到深入的認知和了解。為了強化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老師們可以適當地請學生中的代表親自為同學們授課,設置題目請同學們來作答。這樣一來,學生對于所知所學能夠有著更加深切的認知和理解,同時,也能夠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例如在學習重量單位的時候,老師可以請學生給全班同學授課,老師在此過程中可以給予相應的幫助,例如將導學案和相應的試題給授課學生準備好,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授課。在授課學生講完之后,老師們可以根據他的授課給予相應的品評,并再度強化里面的重要知識點,從而加深學生們的認知[3]。
(四)注意事項
要知道,老師們所說的在教學中將學生們真正視作主體,并不是老師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能夠真正將學生們放在教學中的中心和核心位置,不斷地調整教師自身的坐標,從而更好地為學生們服務。
三、結束語
老師們如同是園丁的話,那么果園里的“果子”需要更好地生長就必須要使自己足夠強健。本文結合當下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若干問題,建議老師們應該凸顯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更好地為其服務,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實現自身的發展和進步,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李堯.課堂教學中如何體現主體性教育[J].安徽教育2010年04期.
[2] 王小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點滴體會[J],教育教學論壇2010年28期.
[3] 張敏.由表及里 動態生成[J].新課程學習(下)2011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