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云
摘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小學階段很重要的一個環節,也是對小學語文老師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營造讀書的良好氛圍,提高學生的基本閱讀能力,以促進學生全面閱讀能力的提高,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閱讀能力;興趣;語感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小學語文老師的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是擺在我們從事語文教學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具有獨立的閱讀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閱讀理解能力對于擴寬學生的視野,使其感知外界新鮮事物有著重要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好壞與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聯想力以及學生的語文成績有著直接的聯系。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就要發揮自己的智慧,用生動的語言激發學生的想象以及探究的熱情。如,教師可以在“晨頌”和“午讀”時間,引導孩子閱讀經典的詩歌和短文,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同時不要急于求成,而應該在平時多給孩子閱讀的時間,讓孩子在反復讀、細讀、品讀的過程中培養語感。學生閱讀完畢老師應該與他們進行適當的互動,根據閱讀文本提出針對性的問題,與同學們在課堂上交流討論,尊重學生的想法并對其進行適當的鼓勵。
2.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積三十年的經驗,使我確信學生的智力取決于良好的閱讀習慣。”可見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關系學生終生的一件大事。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學習,從中培養和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精神和競爭意識,培養學生善于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學習習慣,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結合書本的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閱讀方向與合作學習,然后把收集到的資料、書籍等加以整理,進行專題閱讀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合作閱讀,積累內化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并且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了自主合作學習的力量和樂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悅。也提升了學生合作、交流、協調的能力。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如果閱讀粗略,養成了不良的閱讀習慣,將成為‘終身之果。可見,如果良好的閱讀習慣養成了,將會終身受益。所謂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兩個意思:一是要養成每天閱讀的習慣,持之以恒,日積月累地吸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陶冶性情;二是閱讀時,引導學生采取認真的閱讀態度和正確的閱讀方法,如認真檢索、勤查字典的習慣;做讀書筆記的習慣;能圈、點、勾、劃,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發表議論、思考問題、背誦摘錄的習慣。只有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專心致志地讀,開動腦筋地讀,才能學有所得。
3.注重閱讀積累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豐富自己的語言知識。首先,背誦是積累知識、豐富語言的好方法。但這里的背誦不是死記硬背,是在閱讀時進行準確地感知和透徹地理解的基礎上背誦,教師要幫助學生抓住感知的重點、理解的要點背誦課文。如采用提綱式的方法進行背誦。對于一些名言警句、詩歌,有的學生目視口誦記得慢,可以采用手抄與背誦相結合的方法。其次是摘記法。在閱讀中引導學生隨時隨地積累,把讀書時發現的好詞語、句子、片段摘錄下來。對摘記的優美詞句,把同類的抄在一起,如可按寫人、寫活動與場面、寫景狀物、名言警句等歸類。只有有了一定量的語言積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4.增強創新能力的培養
培養創新意識是閱讀創新教育的主要內容之一。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設情境,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在教學《稱象》這一課時,我首先設計一個融洽的課堂交流氣氛,讓學生感到無拘無束。緊接著問:同學們,如果不用石頭,你們還有更好的辦法稱出大象的體重嗎?這一問,頓時激發了學生的極大興趣,思維也變得更為流暢了。有的說:用泥土,因為泥土比石頭方便;有的說:用水,這樣既省時又不費力氣。這樣,既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又可以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去更新和創造,有利地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5.堅持課外閱讀
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光靠一本教材和課堂上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學生加大課外閱讀量,理解能力就增強了。我們老師要鼓勵學生課外廣泛閱讀。閱讀的內容應該切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興趣愛好,是課堂所學的延伸。在現今這個多元、開放的信息環境里,學生獲取閱讀資源的渠道有很多,教師要盡量多的向學生推薦一些中外優美的文學名著,讓學生在自我閱讀中,感受到文章所創設的情境的美及語言的魅力,讓學生覺得閱讀是一種美的享受。
總之,提高小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我們一線教師的重要任務之一。只要我們明確閱讀教學目標要求,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循序漸進的訓練,持之以恒,爭取使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呂艷[1].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應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J].好家長,2014,0(38):55-55.
[2]何昌芳.探究提高學生小學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0(27):169-169.
[3]陳新巖.淺析怎樣提高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能力[J].時代教育,2017,0(18):18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