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紅
【摘要】現代的職業教育得到了飛速發展,中職高校的規模也在持續拓展,為社會輸送了很多的專業性人才。職業教育想要得到可持續的發展,就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掌握企業關于人才需求的新目標,從而對中職學生的核心能力進行不斷培養,進一步改進職業教育體系,使中職學校的畢業生擁有更高的就業技能。
【關鍵詞】中職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策略
中職教育的核心是對應用型人才進行培養,使中職學生擁有步入社會直接進入工作崗位的技能。對于就業后的中職畢業生的調查結果顯示,企業了解到一些中職畢業生有工作能力不熟練或者動手技能不強的問題,這和中職學生的培養方向完全不同,針對這個問題,中職教育應該做出對應的轉變。
一、核心能力的內在與內涵需求
核心能力即職業核心能力,它適用于各類不一樣的職業,是職業生涯里除崗位專業技能以外的基本技能。中職學生的核心能力擁有如下特點。首先,能力的單調性。中職教育重點是根據培養目標來劃分班級,除了學習必要的文化課知識,中職學生重點就是接受單一化的學科教育[1]。其次,專業可塑性很強。伴隨著科學技術的持續進步,畢業學生在工作中碰到的是一個始終在產生改變的工作環境,這就需要學生進一步使用已知的技能與知識,而且可以與自己的專業共同發展,具有順應專業改變的技能。
二、培養中職學生核心能力的問題
1.核心能力的培養比較單一化
核心能力的培養完全不同于專業知識的培養,主要經過制定合理、科學的人才培養計劃來培養專業知識,并且在每一個實踐步驟與每一門課程中實現;而核心能力屬于一種行為習慣,是一個人完成事情的能力,能力的培養是一個耳濡目染的過程,不是經過一門課程能夠實現的,應該全面培養[2]。中職學校設立的課程、學生管理、校園環境、實驗室、實習車間、教師行為等都是培養核心能力的關鍵。
2.核心能力的培養欠缺系統設計
如今中職學校利用入學教育的軍訓、安全教育以及專業教育,設立就業指導與公共禮儀等專門課程,邀請專家舉行講座,安排社團或者興趣小組進行各類技能比賽等活動,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核心能力,然而還遠遠不夠。由于培養核心能力的途徑是多方向的,學生的課堂管理、日常管理、教師素質以及校園文化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構成部分,假如不開展綜合、系統的設計,就會極大地影響核心能力的培養。
三、中職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策略
核心能力的培養與普通的知識教學不一樣,其教學目標不是掌握核心能力的相關理論知識,而是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擁有核心能力的人。學生應該學會做事,可以影響自己所處的環境;學會認知,獲得理解的技巧;學會合作、溝通、和他人一起生活;學會生存,將命運掌握在自己手里,完善人格。
1.管理理念方面
為了讓教育實現現代化,不斷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能力,就應該從教育基礎開始做好,對管理理念進行創新,轉變不順應時代發展的管理思想,在管理思想中引進創新的意識,明確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在培養中職學生核心能力的時候,老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詳細情況,明確管理思想可以控制學生的技能發展需求。中職學校在發展中期,已經擁有較為時尚與科學的管理思想,最后可以產生和時代發展相同,和社會需求相切合的管理理念。在管理理念中引進創新意識,老師在實行核心技能培養方案的時候,必須要選擇適合的對策,不要讓學生產生逆反心理,通過交流與引導,提升學生的技能。在培養中職學生的核心能力的時候,應該積極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及學習自主性。
2.管理對策方面
設置中職學校的課程時,需要專業技能、知識都達到標準。從如今的形勢來分析,很多學生可以實現這一教育目標,可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也具有學生不重視核心技能培養的問題。于是在全部的中職教育進程中,尤其是學業后期更應該從管理策略方面出發,達到核心能力培養秩序化的趨勢,轉變管理策略落后的問題,不但有靜態管理,而且有動態管理,兩者互相補充,互相聯系[3]。相比于靜態管理,動態管理更加具有靈活性,其在培養核心能力的進程中,按照學生的現實情況調節監督體制,并且客觀分析了學生的日常表現,制定了體系的培養管理策略,順應了學生核心能力培養的需求。靜態管理主要是指用已經產生的管理策略,達到最基礎的教育目標。動態管理具有的機動性與靜態管理具有的恒常性,一起明確了中職學校的管理對策,不但順應了部分杰出人才的輸送需求,而且順應了為社會運送技術性員工的需求,調整管理對策,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核心技能。
3.教學投入方面
在學生的核心能力培養的進程中應該實施教學投入。在制定核心技能培養方案時,就應該按照學校的現實情況實現人力與物力上的投入方案。以核心能力培養的視角去探究,投入應該從三個方面思考:第一,硬件投入;第二,軟件投入;第三,人力投入。在培養核心能力的進程中,首先應該考慮人為因素,應該按照能力培養的有關要求,配備師資,可以切合教育的需要與要求,重視以人為本,與物質投入保持一樣的節奏。硬件投入是指教育設施的不斷改進,學校應該創建核心能力培養的有關設施與設備,確保在教學進程中不會由于設備的損壞影響教育成效[4]。軟件投入是指和當代化教學設備相配合的手段與技術。中職學校在對學生核心能力進行培養的進程中,應該使用多媒體技術提升教學品質,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核心能力培養的整體覆蓋。從現實的教育情形來分析,學校不會按照每個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教育培訓方案,然而能夠將培養的情況解析進程實行匯總,能夠經過投入軟件設施,使學生不但具有關于個體的多媒體評價體制,而且享有群體的教育。這樣進一步實現了核心能力培養的目標。中職學校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對教育的成果產生了直接的影響,然而不管是哪一類投入都不可以盲目,都應該站在客觀實際的角度,制定的投入方案應該具有可行性,才可以進一步承擔起學校教育發展的需求。
4.課程實施方面
在中職學校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現實操作過程中,具有培養目標和課程設計結合不緊密的問題。廣泛的課程實施應當設置課程指導與培訓,確保實現核心能力的培養目標。從教學出發,中職學校在開展核心能力培養的進程中,第一,應該創建起老師與學生之間和諧的互動關系,完成全面的準備工作,第二,應該對有關培訓的課程設置實行嚴格把關,確保學生的學習需求,第三,使學生很快地掌握核心能力培養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清楚自己的學習目標,可以積極地去實現學校的培訓目標。從課外教學出發,中職學校應該按照學生自身的具體情況對有關的培訓安排進行調整,使學生真正可以在指導與培訓中提高核心能力。
5.學生主體方面
從教育出發,教育的主體就是學生,不管我們要進行怎樣的教育,假如教育主體沒有主動參與,學校與老師不管怎樣努力也是沒有意義的。在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的過程中,也具有類似的問題,學生不想提升自身素質,教育的效果令人不滿意。于是,為了達到核心能力培養的目標,就應該把學生作為主體,從學生的現實情況分析,制定出更加詳細的教育教學方案,使學生在加入到有關的培訓活動之后,可以對核心能力的培養產生一定的了解與參與興趣。在學生明白核心能力培養的教育方向以后,學校應該持續利用使學生自主學習的策略,探究自身核心能力所到達的程度,針對自己的缺點調節培養目標,最終可以實現學校制定的核心培養目標的相關要求。培養核心能力的后期,隨著學生主體的個人素質的提升,也進一步提高了中職學校的發展空間。中職學校應該做好宣傳工作,經過創建網絡平臺,使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進程變成報道的主體,調動溝通互動,提出在培養進程中存在的問題,使大家溝通討論,逐漸形成核心能力培養的互動網絡,實現核心能力的培養教育目標,提升學生的個人素質,進一步提高整體的社會素質。
四、結語
中職學校的學生基礎較為薄弱,于是中職教育的難度很大。怎樣在教育教學進程中完成培養目標,培養出及格的崗位從業者,是每個中職教育工作者都應該主動面臨的問題。我們要讓職業教育的學生擁有良好的核心能力,逐漸提高個人素質,進一步順應社會發展的需求。中職學校在對學生核心能力進行培養的道路上應該持續積累優秀的教育經驗,為企業培養更優秀的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殷君,王志.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中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路徑探析[J].才智,2018(6).
[2]趙博瓊.農村中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25):77-80.
[3]余廣慶.中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6,10(10).
[4]孫克甫.中職機電技術應用專業學生核心職業能力培養的途徑與方法[J].高考,201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