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在宏
摘要:如何引導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課堂活動是教師教研的重要課題之一。本文依據小學生心理特點,在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設計五階段教學過程和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等三個方面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主動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創造性。下面,作者結合個人從教以來的經驗,就如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進行探討。
一、依據學生心理特點,在課堂內外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1、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學是師生的雙邊互動活動,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有機結合,在這個過程中始終離不開學生的密切配合。要使學生心情舒暢,樂意與老師配合,從某種意義上取決于師生關系是否良好。
2、要及時對學生進行肯定。小學生心理成熟度極低,自我認識模糊,使得他們一方面對事非的判斷能力較弱,喜歡模仿別人,易受人同化,另一方面也具有“愛現”,喜歡受到別人、尤其是師長的表揚與肯定的特點。作為小學教師要注意學生的這一年齡與心理特點,利用好自己在學生心目的權威形象,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及時對學生好的一面進行肯定,強化學生自尊心的同時,也引導和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
3、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及習慣。小學生由于其易受影響,從而表現出來“從眾”和自制力較低性格特征。作為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從整體上營造愛學習、互幫互助的班級氛圍,鼓勵學生在課堂外進行小組探討,集體學習。
4、重視學生的口頭表達。人的語言表達是與其思維能力相關聯的,有時還與其情緒有關。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上數學課時應該盡量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合理設計五階段教學過程,為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創造條件
1、合理設置預習目標,讓學生提前感受新知。這一環節是對新知識的初步了解,是認知的起點和依據,也是形成新的認識結構的根基。教師要注意根據知識之間的內存聯系,設置有啟發性的教學情境,為新知識提供最佳預習目標,喚起學生學習興趣,誘發學生主動探知的欲望,使學生一開始就進入主動學習狀態。
2、重視學生的合作探究設計,讓學生將新知內化。這一階段是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讓學生通過自己發現問題、互助小組探究討論問題、全班合作交流中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都是要把握探索性問題的度,要有意識地設置問題情境。要注意選準啟發點,因勢利導,不斷加強學法點撥,為學生思維“鋪路架橋”,幫助他們克服知識構建上的障礙。
3、合理編寫練習,加強學生對新知的理解。教師要根據課程的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好練習。練習的內容要面向全體學生,難易適度且有趣味性。題型要有強化新知的單一基礎題,又要有動手操作的實踐題;要有突破難點的針對題,又要有克服思維定勢的變式題;要有以新帶舊的綜合題,又要有一題多解的開放題。力求通過不同形式,多個層次的練習,使學生認知得到強化,思維得到發展。
4、當堂作業,鞏固新知。這一環節,教師要根據實際,讓學生在課內完成一定量的作業,作業內容要體現因材施教原則,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作業完成后,讓學生互批互改,教師引導互評互議,隨時發現問題,及時矯正。
5、全課小結,突出新知,再現重點。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地談本課學習的收獲,歸納所學內容,通過整理,形成知識坐標系談本課的體會,總結學習方法,從自己的學習經驗成敗的體驗中,悟出怎么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探索知識的成功喜悅,促進學生愛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三、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
1、注意數學學習的生活化。數學來源于生活而最終服務于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來幫助他們理解、掌握新知識,也要注意讓學生學會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切實感受數學的價值,從而使他們真正地理解數學,熱愛數學。
2、注重啟發式教學。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動手、動腦,進行探索、分析、歸納,降低學習的難度和坡度,使不同的學生都獲得成功的體驗,使學生體驗到數學活動充滿著探索性和創造性。
3、重視小組合作交流。小組合作學習,是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重要途徑。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了他們更喜歡多人一起學習、探索。根據全班學生特點合理設置分組,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生與他人相處的正確方法。
4、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教法制約學法,并給課堂學習帶來重要影響。課堂教學方法多種多樣,不同的內容、不同的課型,教法就不同。一節課只采用一種教法的極少,同時單一地運用某一教法,也不利于學生智能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尤其是在班級內學生學習差異性較大時,更要注意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不能單純為追求教學形式而教學。
四、思考和建議
1、對作業的設計及布置。教師要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要精心設計課堂,也要注意設計好課堂外的學習環節,合理布置課外作業,不要搞題海戰術,作業的布置上也要因人而異,以免學生因對學業的厭惡而導致學習數學的積極性下降。
2、注意對不同課程類型的區分,注意自主式教學方法與教授式教學方法的選用。數學教材呈現給學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標準化的數學模型,教師要注意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來選取不同的教學方法。
總之,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 不斷地引導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他們熱愛數學、熱愛生活的情感。
參考文獻:
[1] 田金嬋.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版主學習[J].才智,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