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平
摘要:中華民族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作為世界文明發源地之一的中國,對于民族精神的傳承必須從教育入手。高中語文教學的情感目標是為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但是由于各種現代因素的沖擊,目前高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很不夠。本文試就高中語文與傳統文化的契合進行探討,以期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能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得以滲透傳承。
關鍵詞:高中語文;教學內容;傳統文化;契合
在傳統文化的思維當中,國人常習慣用文言文來進行書面表達,從歷史遺留資料文獻所表達的內容來看,傳統文化注重的是如何修養內心,所以教師在課堂中傳授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就需要著重思考如何在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進一步影響其人格的塑造。或許有很多教師還停留在應試教育模式,將傳統文化知識分成考點來進行傳授,這對于學生真正地領悟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是非常不利的。
一、現狀
語文作為高中教育當中的基礎學科,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起充分的重視,因為對于學生來說,擁有良好的語文基礎來對其他的學科進行理解是十分有益處的。教師需要明白的是,語文教育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會使用文字,還能夠帶領學生領略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正處于教學改革的過渡期,在方式上暫時無法擺脫灌溉式教學。盡管如此,教師也不能僅僅只做好文言文以及詩詞的翻譯教學和要點講解,而是要向學生展現古文言文與詩詞歌賦的內涵所在,從而引發學生對于傳統文化內容的興趣。
課堂的時間始終有限,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注重安排各個模塊的時間,切勿拖堂,給予學生充分消化的時間。語文課結束后往往就要接著下一門截然不同的學科來進行學習,這對學生的效率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想要充分深入探討,卻在實際教學中時常無法得到實現,很多教師由于各種原因沒有把控好課堂的節奏,導致如果要進行深層次的交流探討就需要占用學生的下課時間。但是學生往往在這時都停留在表面的學習當中,也就無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同時也影響到了下一堂課的教學。
二、措施
(一)方法與內容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教學方法與教學內容的設置,因為如果想要將傳統文化融入到高中語文課堂當中,就要仔細研究教材的內容。內容上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提升語文綜合素質為出發點,結合學生實際情況來進行教學。教師需要運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進行設計,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正確的傳統文化觀念與魅力。例如,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沁園春·雪》這一課文,波瀾壯闊的語言表達方式加上對仗工整的詩篇格式,在分析詩詞內容的過程中將詩人的形象與寬闊胸懷展現的淋漓盡致,教師應當將這一表達要點滲透到講學過程當中,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其中蘊含的宏大的氣魄,獲得審美的愉悅。另外加上一些具體事例使得學生能夠體會到其中樂觀堅定的生活態度,意識到理想的重要性,學會尋找自己未來的理想并為之奮斗。
(二)創新教學
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較過去已經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那么教師在針對高中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創新的過程中就應當充分從學生的生活出發,挖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內容的興趣,激發學生對文學內容的求知欲望與探索需求[1]。在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碰撞的過程中,或許學生在生活中已經產生了自己的認識,這些認知中也有可能存在不少誤解。那么教師就要先引發學生對于語文內容的興趣,然后引導學生開始思考文章的架構、組成以及感情表達。在一些無法用語言來進行闡述的內容面前,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工具來開展情景教學,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夠采用表達內容過于淺顯無趣的內容來進行展示,而是要選取經典并且對高中生心靈具有震撼效果的影視資料或者文學作品來進行輔助講解。作為高中教師應當要明白,學生的心智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成長,教師也漸漸不再是學生心目中徹底的權威,為了能夠良好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需要不斷地通過學習來充實自己[2]。尤其對于語文老師來說,因為涉及到學生人格塑造方面的內容較多,所以就更需要注重創新教學方面的層次性與豐富性。
比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節內容時,最好不要一筆帶過地把重點放在考點講解,而是要真正地去感受學生的內心想法,在課堂上開展多個關聯主題的討論,結合歷史事件來進行多角度闡述,從而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文章中主人公那種迫切渴望自由、公正以及平等的內心訴求,獲取到積極樂觀的思想態度,之后再引導學生為之實現而付出努力,將其聯系到生活中,對整堂課的主題進行深化。
(三)名著閱讀
古典名著因為年代久遠,閱讀上來說有很多學生會感受到一定的困難,比如中國四大名著與《詩經》、《論語》等。很多時候我們往往無法強制學生去仔細閱讀所有的內容,一個是興趣影響,一個就是課業繁重。但是作為教師可以進行興趣上的引導,比如在閱讀李清照的詩詞的時候,在發覺有學生能夠對這些詩詞產生共鳴和興趣的情況下,就可以推薦學生去閱讀《漱玉詞》,領略詩人更多的風采。同時還可以向學生推薦更多的中國古代女性詞人,例如朱淑真、吳淑姬、張玉娘等。這樣既可以開拓學生的視野,也可以展開更深層次的思維探討。與其向學生不斷地低效率灌輸知識,不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或許有不少學生會對傳統文化存在較多的誤解,語文老師應當在學生存在疑問的情況下對其進行一一解答,提升學生對于歷史文化人物以及歷史時期的認識,這樣也對學生思想政治以及歷史學科的學生有一定的幫助。傳揚中華傳統文化應當以日常的課堂學習為起點,潛移默化地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認識。
西方文化以及現代因素對我國的滲透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加深,在高中語文教學當中應當盡可能地保證學生充分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否則在認識不深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造成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誤解,所以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對其進行細致的強調,才能實現傳統文化與高中語文教學之間的完美契合。
參考文獻:
[1]尤國軍.試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中國校外教育,2017,02:13.
[2]袁建保.試論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中學語文,2018,18:127-128.
[3]黃玲芳.試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語數外學習(高中版下旬),2018,06:26.
[4]張琳.試論高中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的契合[J].高考,2017,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