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網絡暴力是指在網絡上的公眾平臺(如微博、論壇、貼吧等)上對他人進行言語上的攻擊、謾罵、詆毀等,以至于對他人的心理造成傷害,甚至于威脅他人生命安全的一種新型暴力行徑。其特點是匿名發表、言論自由、語言粗魯、對他人內心傷害較大。作為近幾年互聯網高速發展的負面產物,它的影響力不容小覷。
關鍵詞:青少年;網絡暴力;現狀
一、網絡暴力產生的主要原因
在目睹許多網絡暴力的事件時,人們總是感到疑惑,為什么那么一個不起眼的事件會在短時間內被曝光在網上、被披露在大眾視野里?為什么會出現那么多惡毒的言論?為什么會有那么多人受到攻擊?也不明白為什么原本安靜平和的粉絲圈子或者游戲社區會出現那么多紛爭和罵戰?為什么總有人要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對素昧平生的人進行言語上的暴力和攻擊?似乎這些是我們應該思考的,一個問題的真正的源頭。
1.由一個人或一個組織的引導
“營銷號”這個詞語最近頻繁地出入我們的視野。營銷號,顧名思義就是那些收錢辦事,在網絡上發布一些評論,揭露所謂的真相,或是發一些能夠吸引大眾視線的東西的賬號。這些賬號往往言辭犀利,觀點偏激,然而關注他們的網民也不占少數。所以他們往往引領了一整個事件,引起了一個暴力事件的開始。
2.網上抒發憤怒的便利
人是需要自我認同的,換個現在流行的說法,人是需要存在感的。而正義的自我認識是這種存在感的要素之一。當然通向正義感的方式很多,但哪有上網罵人這么高的性價比——這邊義正辭言地敲幾個字,那邊鏡子里一個正義英雄的形象已冉冉升起。
這大概就是中國人的劣根性所致。在網上動動嘴皮子多簡單,不僅能發泄自己的憤怒,還能展現自己是一個正直的人。更何況是隱身于集體當中,又溫暖又安全,還戰無不勝。前面是張三李四,后面還有王二麻子,占領不了別的高地,道德高地還占領不了嗎?許多網絡暴力的施暴者心中都一定有這樣的思維存在。
3.由于網絡的匿名性
由于網絡的虛擬性,使得參與者每個人都可以隱瞞或編造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的匿名性,又使得現實生活中本該遵守的規則都失去了應有的約束力。這對于自律性不強、容易沖動與放縱的年輕網民來說,無疑是一個自由的天堂。網民作為大多數匿名群眾中的一員,不必為自己的行為承擔任何責任,風險更是趨近于零。在這種背景下,現實生活中道德底線和法律底線都被匿名性輕易沖破了,網絡暴力便自然而然地產生。
4.法制與精神文明建設的滯后
現如今,我們只看到過部分明星起訴一些發表不實言論的人,而普通人遭遇網絡暴力后,由于時間精力和財力的限制,并沒能將這些施暴者訴諸法律。況且也缺少健全的法律幫助他們保護自己。全國人大常委會2000年頒布的《關于維護互聯網安全的決定》第四條中就已明確規定了“利用互聯網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實誹謗他人,構成犯罪的,將追究刑事責任。”但,怎么樣才算構成犯罪呢?我們也不清楚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打了擦邊球。對于網絡暴力,我國還沒有直接的法律來約束,在現有的法律中也多是模糊籠統的表述,可執行性不強。
二、青少年群體中的網絡暴力
提到網絡暴力,大家總想起那些公眾人物,然而青少年也是網絡暴力高危受害人群。
都說學校是社會的縮影,我們生活在學校,就像一只腳踏進了社會。其實網絡暴力并不離我們那么遙遠,它就在我們生活中,潛伏在黑暗的角落里。
網民年輕化,是網絡暴力突現的直接原因。這些年輕的網民,血氣方剛,充滿激情,沖勁十足,但也容易沖動,容易被激怒,容易放縱自己 ,所以說我們也應該把注意力放在青少年群體中。
青少年網絡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及形成原因:
1、網絡游戲中的網絡暴力
網游和手游正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侵蝕著青少年的生活。
越來越多制作精良畫面精美人物美觀的游戲出現在市面上,并且在青少年群體中流傳開來。這些游戲操作不是那么困難,角色也十分豐富有趣,青少年在游戲中往往能獲得他們所渴望的那種對英雄氣概,對正義的追求。隨時隨處,我們總能看到一些青少年手捧手機或者平板低頭沉迷游戲。這種風氣慢慢在學生之間蔓延。我們無法阻止青少年玩網絡游戲,但或許我們可以讓游戲社區文明又秩序井然,減少網絡暴力的發生。
2、明星粉絲圈(飯圈)里的網絡暴力
“飯圈”通常是指由明星的粉絲團體形成的一個圈子。一般的特點為人數眾多、影響力大、跟風性極其嚴重。
在飯圈里,大家都是因喜歡同一個明星而聚集在一起,所以飯圈里的人大多都互相認識,在發生爭執時,極容易引起一大批人的圍觀和參與。而那些在微博中粉絲數很多的所謂的“大大”,由于微博的公開性和擴散性,更加容易帶領節奏、煽動關注人的情緒,并且事情一旦發生,很快就能傳播到各自的好友圈,導致小事愈演愈烈。
3.網絡論壇中的網絡暴力
中國現有的論壇包括貼吧、天涯、豆瓣、新浪、鳳凰、搜狐等等,數量很多,使用者自然也很多。作為一個大型的公眾平臺,它吸引人的原因主要在于開放、包容、充滿人文關懷的特色,而其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以論壇、博客、微博為基礎交流方式,綜合提供個人空間、相冊、音樂盒子、分類信息、站內消息、虛擬商店、來吧、問答、企業品牌家園等一系列功能服務,并以人文情感為核心的綜合性虛擬社區和大型網絡社交平臺。論壇同樣具有言論自由和匿名的特點。所以一旦因一個話題而在討論區引起紛爭時,往往也是非常激烈的。
可以想象,當整個論壇都被言語激烈的帖子充斥時,網絡環境還會好嗎?我想不僅僅是對立的雙方受害程度深,對于話題的中心人物來說,其所受傷害不亞于此。
三、對于網絡暴力的解決措施
(一)環境方面
青少年作為目前網絡平臺上比較龐大的群體,由于心智尚不成熟,具有從眾性、盲目性和過激性,所以極易在網絡上主動攻擊別人或受到攻擊。因此,樹立青少年對于網絡暴力的正確觀念、通過引導、限制和規范青少年在網絡上的行為,才能從根本上減少網絡暴力帶來的危害。
會對青少年起到影響的環境因素包括:
1、家庭氛圍
家庭是最好的學校。父母的行為習慣及教育引導會對青少年產生極大的影響。父母自身應該約束自己的言行,做青少年的良好榜樣。
父母不太正確的行為往往會影響青少年的行為。由于某些父母的負面行為的耳濡目染,一部分青少年會因此染上惡習。例如對他人惡語相向、談吐粗魯等,而這些陋習在網上體現的尤為明顯。所以,為了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父母需要給自己的孩子做良好的示范,比如在孩子面前不使用侮辱性的語言、對于一些新聞不要做出過激的評論,以及不隨意用言語等方式攻擊他人等。
2、校園氛圍
學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對于初、高中生而言,一周七分之五,甚至七分之六的時間都是處在學校的環境中,甚至超過了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學校是供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地方,更是培養健全人格的地方。
所以,減少網絡暴力的發生,學校方面應該做出相應的舉動。比如約束進出網吧,制定關于侮辱誹謗他人的校規校紀、嚴查網絡暴力現象并給予相應的記過、宣傳演講、老師教育等等可行的方式。
3、社會氛圍
社會風氣同樣也是影響因素之一。公民素質對于良好的社會風氣的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政府應該加強對于公民素質的建設,規范言行、出臺相關政策、加強宣傳教育等,營造文明的氛圍,讓公民在各種場合中都能體現出自己的修養。這將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一項需要從每個平凡日子改善的工作。這不是一個人的責任,而是全體公民共同努力的目標。
同時,國家明文規定,未成年人不能進出網吧。但不少網吧為了盈利,對未成年人睜只眼閉只眼,無疑是對法律的無視。這也促使許多青少年沉迷網絡無法自拔,從而導致一系列網絡暴力事件的產生。這也是社會需要亟待關注與解決的問題。
(二)法律方面
網絡暴力之所以如此猖狂,其主要原因還是在于沒有嚴格的法律來制約。很多人都認為,在網絡上發表言論后不需要負責任,所以一些網民肆意用骯臟的語言侮辱他人。而這些人卻沒有因此付出任何的代價。
2016年3月,國務院下發的《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中就要求,2016年6月底之前完成網絡暴力實名制,但似乎只是一紙空談,終究沒有得到強有力的執行,約束力都還不及部分地方性法規,在很多時候甚至還面臨“無法可依”“無法執行”的尷尬情形。特別是對于網絡暴力,我國還沒有直接的法律來約束,在現有法律中也多是模糊籠統的表述,可執行性不強,對網絡暴力行為也沒有定性。
對于青少年而言,面對網絡暴力的侵害,仍有很多的受害者陷在痛苦之中無法開解。很多人在遭受網絡暴力后都會選擇沉默,認為“沒必要”“不知道該找誰解決”“講出來也沒用”等等。因此,在通過國家的努力完善法律的同時,也應在青少年團體中,大力進行這一方面的法制宣傳教育,比如利用課堂教學、專題講座、學校普及、政府發放相關宣傳單等方式,讓青少年“有法可依”“有權可用”,用最直接、最有利的手段,讓自己不再遭受無端的痛苦。
四、總結
網絡在人們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而網絡暴力在未來也可能會愈演愈烈。筆者在撰寫這篇論文時,也被調查所產生的數據深深地震撼。在我們身邊都已經有因網絡暴力而受到影響的鮮明例子,可想而知其在社會上的危害程度。
以上文字中所提到的網絡暴力的還僅僅只是一小部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還會有更多、更駭人聽聞的事件產生,而如果等到那時候才醒悟過來、才采取嚴格的措施去解決的話,難度將會非常大,而在采取措施之前發生的事情,又有誰來為此主持公道呢?又將會有多少的生命因不堪壓力而就這樣結束?減少網絡暴力的危害、保護青少年絕不僅僅只是一紙空談。希望通過這篇論文,能使更多的人認識到網絡暴力的危害性,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類似事件的發生,在未來能夠看到更多、更有效的解決措施。
作者簡介:
魏昕婧玥(2001年9月25日出生) 性別:女 籍貫:四川都江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