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春波
摘 要:農業發展良好對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關鍵性作用,近年來在高科技不斷發展的推動下,新型現代農業技術已經在全國各地普及。從農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智能化的農業已經逐漸取代傳統農業,本文通過對現階段農業推廣模式以及我國農業推廣現狀對四川省敘永縣摩尼鎮提出農業推廣目標,并對該地區農業推廣模式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業推廣 ;發展模式; 四川 ;敘永縣
農業推廣主要是一項農村咨詢服務工作,主要目的是在農村地區開發人力資源。主要方法是相關推廣人員通過溝通與當地管理部門以組織的形式培養當地農村居民,從而提高農民的農業知識以及改進他們對農業的態度,促進當地的農業創新,使村民擁有決策能力,并且能獨立解決問題,成為新型農民,發展當地農村產業。
一、現階段農業推廣模式
農業推廣是促進農村產業發展的主要形式,同時也是重要的推動力量。傳統農業推廣的最主要目標是促進地區農業生產,在社會不斷發展的推動下現階段農業推廣的目標已經不僅限于此,還包括社區發展、自然資源開發等其他內容。三農本為一體,當農業推廣對農民、農業進行指導工作時,自然也包含農家生活及農村發展所需要的其他技能。農業推廣模式可以分為多種類型,我國主要有綜合農業發展計劃、商品發展與生產系統、培訓和訪問體系、常規農業推廣模式等。此外,其他國家也有大學組織的農業推廣、農民自我組織的服務模式,但是在我國并不常見。
二、當地農業推廣現存問題
通過對敘永縣摩尼鎮農業推廣現狀進行研究發現,該地區主要存在的問題首先是推廣機制不夠完善,在農業推廣中,相關單位存在多層級的現象,從而導致地區農業推廣資源分散,項目重復的問題出現,此外在財政經費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在農業推廣中,由于對社會投資的吸引力不足,因此缺少推廣資金,導致農業推廣與農業現實生產之間存在脫節現象。其次是存在科技供給不足的現象,該地區大多數青年人選擇進城打工,留守人群主要以老幼為主,因此在農業推廣方面認知不足,制約當地的農業發展。最后該地區缺少較為專業的人才推廣隊伍,導致這一現實的根本原因主要是推廣人員工資水平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人才發展的積極性,使人才隊伍的穩定性受到影響。
三、關于農業推廣事業的措施
根據對四川省敘永縣摩尼鎮及周邊地區的農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解,發現四川地區關于農業推廣工作已開展多年,因此已經具有相當良好的基礎,在一定程度上對當地農業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農業推廣屬于綜合性、系統性較強且需要長期發展的工作,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需要適應農業發展潮流,只有這樣才能在不斷發展中有所創新。下面對該地區的農業推廣工作提出幾點具體措施:
1.開展基地與工作站相結合的模式
在農業推廣工作中,不論是示范基地還是工作站的建設都是為了促進該工作更快更好的發展,并且在各個地區能夠發揮農業推廣工作的真正價值。例如在該地區建立示范基地,并在開展工作中以優勢互補為原則,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開展政府與農民及科研單位相結合的模式,有利于在當地開展現代化農業推廣活動。
在政府部門的監督與管理下,各個科研單位與農民簽訂合同,從而能夠在該地區建立示范試驗與轉化推廣為一體的農業基地,實現該地區的農業技術創新。為到達這一目的,應對影響該地區農業發展的最主要因素開展科研攻關,最后將攻關結果試用在基地內的農業生產中,使基地示范的開展效果能夠促進當地農業的進一步發展。建設工作站的主要目的是滿足農業企業在推廣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并且有利于解決農業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所面臨的技術升級以及產品換代等問題。工作站的建設主要有農業企業負責,并對其投入經費,再由科研單位攻關,在農業推廣中實現科研單位與農業企業合作。開展這種工作模式能夠滿足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物質收益需求,同時也能夠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開展基地與工作站建設也可以單獨存在,主要以農業生產需求與農業推廣條件確定。
2.開展“1+1+1”模式
“1+1+1”模式主要是指科研單位+農業企業+農戶。該模式的主要特點是不在依靠于企業或者個人,使工作開展形式更加靈活,方法類型更多,手段更加豐富。該模式的具體工作流程是科研人員通過與農業企業合作以建立基地的形式進行農業創新產品的推廣。“1+1+1”模式在四川省其他地區如雅安、樂山、成都等都進行嘗試,實踐證明該模式能夠實現技術的開發、咨詢及入股,此外也能夠在實驗區發揮基地與培訓工作的作用,從而促進地區的特色農業發展壯大。
3.開展新型推廣模式
在我國農業發展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將地區農業推廣與信息技術的發展相結合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發展趨勢,因此在敘永縣摩尼鎮地區發展農業推廣事業,也可以開展“互聯網+區域農業推廣”,但現階段這一模式的開展區域較少,需要勇于嘗試。通過對該地區的實地考察發現,認為比較可行的方法是可以在敘永縣摩尼鎮搭建農業推廣網絡平臺,且網絡平臺主要包括農業技術咨詢、三農政策綜合普及、農業技術操作培訓等。要保證網絡平臺的開展可以使相關科研單位通過服務端面向所有涉及的服務對象,并針對農戶或農業企業的需求為其錄制需要的農業技術實踐操作視頻放在網絡平臺上,以便于相關人員能夠隨時學習。
四、結語
綜上所述,農業推廣不僅局限于農業技術應用方面,在觀念以及思想上也應該事先農業推廣,從而促進我國各地區農業發展的創新。有關敘永縣摩尼鎮發展農業推廣事業中,通過對當地農業發展現狀進行了解,結合其農業發展的具體需要,認為有效的農業推廣模式主要是開展基地與工作站相結合、“1+1+1”模式以及網絡平臺的建立,希望該地區能夠在新型農業推廣模式下,促進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茜,張暉,張大勇,王雯. “應用型”農業推廣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的再思考[J]. 中國高教研究,2017,(06):45-49.
[2]張正新,韓明玉,吳萬興,吳鋒,韓虎群. 美國農業推廣模式對我國農業高校的啟示與借鑒[J]. 高等農業教育,2017,(10):88-91.
[3]陳夏莉. 我國農業推廣體系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J]. 廣東農業科學,2016,(16):175-177.
[4]. 四川農業大學2003年農業推廣、獸醫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簡章[J]. 四川畜牧獸醫,2016,(06):60.
[5]劉國瑜,張永竹,章東林. 我國當前農業推廣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思路[J]. 南京農專學報,2015,(03):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