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思維導圖(Mind Map)是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博贊(Tony Buzan )在19世紀70年代初期創造的一種新的思維模式,它能夠直觀展現人類大腦的放射性思維過程。本文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把思維導圖運用到小學英語閱讀課教學中, 通過案例研究的方式為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探索一條切實可行的途徑。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教學;案例研究
一、研究背景
研究表明,人類對大腦的使用只占到大腦機能的百分之四到百分之六,即便是像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也僅僅使用了大腦機能的18%。熊春錦的《德慧智圖文思維教育——別把孩子教笨了》一書中說到愛因斯坦就是以畫圖和象形進行思維的典型代表,他的科學思考,全部以畫圖,也就是形象來進行的。愛因斯坦認為,文字和數字根本就不在思考的過程中占有顯著的位置。不難看出人類大腦的潛力只有很少一部分被開發,大部分還處于沉寂之中,通過使用"腦圖"方法后,可以大大提高人們的思維能力。那么如何充分利用人腦的功能,探索自己的語言、創造力、社交、精神、感官、空間、數字以及身體等各方面潛在天賦,成為全世界科學家們共同的課題。博贊先生在多年的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首創了"思維導圖"這一有效的思維工具,我們能否在日常英語閱讀教學中使用思維導圖來進行教學,這需要我們去實踐研究。
閱讀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技能,是英語學習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現代人類社會認知的最基本方法之一,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在外語教學的聽、說、讀、寫四種技能中,閱讀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學會好的閱讀技能可以把一個人的知識水平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學生并不能順利地通過英語閱讀獲取和處理信息,他們無法獲得英語閱讀的自由,學生和老師都無法從中體驗到成功,閱讀成為英語學習中一塊難啃的骨頭。不少教師在教學時習慣于將課文內容從詞到句逐一解析,講解細致入微,唯獨學生缺乏思考和使用語言的機會。久而久之, 學生漸漸便養成了一種學習的惰性,期望教師"咀嚼"學習內容之后再喂給他們,這樣便導致閱讀課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教學效率低。有些學生雖然對閱讀材料的主題很感興趣,但由于缺乏語言技能,在朗讀、復述課文內容時存在困難。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把思維導圖應用到閱讀教學中,就能通過圖形吸引眼睛和大腦的注意力,從而產生無數的聯想,最大限度地發揮個體的潛能。
二、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案例描述
PEP小學英語教材從五年級開始就有較長篇幅的閱讀文章,有的文章篇幅較長,生詞也較多,給學生理解和掌握文章內容造成了困難。但每一篇文章都有一個鮮明的主題和一個清晰的線索。如果老師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引導學生提取文章的主線,他們就能找到每一條主線的關鍵詞。這樣就可以使描述性文本通過清晰的線條和色彩的呈現方式顯得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而且還富有層次感,有效地降低了學生閱讀理解的難度。
以人教版PEP五年級下冊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中Read and write的課文為范例,這是一節閱讀課,以篇章的形式出現,本課主要通過Robin講述四個季節、四季的天氣以及在不同的季節里可以做的活動,本篇章有非常鮮明的主題和清晰的脈絡,我們可以嘗試用思維導圖來教學,本節課的主要教學過程如下:
(1)教師呈現四季的相關圖片來復習四季單詞,在復習的同時教師把四季的詞板書在黑板上,這些詞構成了思維導圖的第一個層次。
(2)學生觀看四季秀麗風光的圖片,在學生驚嘆于四季的美麗的同時,教師自然引出本課的課題《Seasons》,這也是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教師在剛才板書的四季單詞的中心部位寫出這個主題,到現在黑板上已經有了本課思維導圖的中心主題和第一層次。
(3)教師用PPT展現課文第一幅圖,教師提出問題:1.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學生回答的時候教師及時板書下weather這一部分相應分支。詢問學生What colour is spring?并板書春天這一季節要素的第二個分支:colour,以及顏色要素的下一級分支:green trees、pink flowers。繼續讓學生們討論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繼而板書出季節要素的第三個分支:activities以及活動要素的下一級分支:watch beautiful flowers。
(4)以此類推,學生用同樣的方法通過獨立閱讀,在課文中找到上述問題的答案,并把答案的關鍵詞在課文中用適合學生自己的勾畫方式勾畫出來并畫出剩余三幅圖的相應的思維導圖分支。
(5)學生完成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帶領學生在黑板上補充summer、fall、winter的相應分支并將板書中的內容用彩色粉筆連接起來,根據各個季節的特點使用不同的顏色,春天用綠色、夏天用紅色、秋天用黃色、冬天用白色,這樣一幅樹形的思維導圖就呈現在了黑板上。(6)生根據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在老師的幫助下復述課文。
(7)本節課結束前,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板書內容,了解閱讀過程中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三、結束語
“思維和畫圖是人類最基礎的語言?!盵1]托尼·博贊(Tony Buzen)強調,雖然思維導圖工具看起來很簡單,但作為一種學習策略,它與人腦的思維方式是一致的,它不僅提高了大腦的思考能力、提高注意力和記憶力,更重要的是它激發了想象力和創造力。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方式。通過構建思維圖,不僅可以有效地整合新舊知識,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目前,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尚不普遍,也有許多困難,但是,如果我們能堅持實踐和研究,不斷改進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運用方法,將對小學英語閱讀教學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托尼·巴贊(著),李斯(譯)。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北京:作家出版社。 1998。
[2]歐陽蘋果,陳清。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U]。湖南第一師范學報,2008,(3):17—19.
作者簡介:
楊曉梅,云南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5級教育碩士,研究方向 :英語教育 ;昆明市西山區徐霞客中心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