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 秦文 秦岳琳
摘要:課例研究體現教師個性化的發展,教師在研究中逐漸完成從教學型向教研型教師的轉變,在協作中共同發展。課例研究的實施要激發教師主動參與的興趣,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構建研究共同體,以評價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課例研究 中小學教師 專業成長
中小學教師的教學研究能力決定了教師專業成長的發展程度,而針對課堂教學的研究是教師的實踐場域。“課例研究”的目的是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把它作為一種教師校本培訓的基本途徑,從而致力于教師專業發展。
一、課例研究的功能
(一)體現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課堂教學是一個充滿變化的、動態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有一定程度的不可預見性的特點。課例研究中凝聚著不同個體的教師對課程及教學的獨特感悟與理解,體現著教師的教學經驗和一定的創造力。對貼近教學一線的課例研究而言,有教師自己的教學設計,有本班學生的學情分析,還有自己搜集的相關的教學資料和設計的多媒體課件,這些都是教師自己獨特的教學材料。課堂教學結束后,還有教師形成的教學反思、教學日記。這些組成了課例研究的主要內容。在備課研課的過程中,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結合本班學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點,按照課程標準和教材的要求,寫出適合本班學生特點的教學設計,充分體現了教師的個性化發展。
(二)在協作中實現共同發展
傳統的教案剛性太強,柔性不足,尤其是面對課堂教學中的生成時,往往忽略不見,過于注重基礎性和普及型,忽視面向個體的因材施教。課例研究,不僅體現教師與教參之間的單向溝通,還有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這種合作反思以及教師與教研員的交流反思,使得交流的主體在彼此的溝通中,實現教師與教材,教師與文本,教師與教師,甚至教師與專家的多向溝通,在溝通中開拓思維、取長補短,實現共同發展。
(三)實現從教學型向教研型教師的轉變
新時代的教師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型的教師,而是熊熊燃燒不斷加油的火炬,是具有成長能力的教研型教師。在課例研究中,教師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可以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促使教師積極反思,參與研究,將行動與研究融為一體,將教育教學工作與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結合起來,探討、解決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使實踐工作接近合理、科學、有效。
二、課例研究的實施
(一)更新觀念,激發教師主動參與的興趣
教師的工作上表面看來主要是課堂教學,但更重要的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理性的分析及反思,并在思考中獲得專業發展的動力。課例研究不僅僅局限于某一節課,而是一個由點到面的過程,教師相互取長補短,將本校甚至區域內教師緊密連接在一起,構建教研共同體,從而實現個體的超越,激發教師自我激勵、追求卓越的動機,從而改變自身傳統的知識本位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本班學生的特點,運用到課堂教學實踐中。
(二)重視研究,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教師的發展離不開良好的環境氛圍,基于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的課例研究,依賴于一個有著濃厚教研氛圍的學校環境。首先,教育行政部門應多渠道培育教師開展教研活動的良好環境,通過集中培訓、網絡培訓等方式激發一線教師的動力,也可以通過公開課、同課異構等活動讓教師積極參與其中,校長要重視教研,完善學校的各項教研制度和體系,保護教師從事課例研究的積極性與創造性,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增強教師的自信心,同時開發教師校外學習、培訓、參加學術交流的各種渠道,組織課堂教學比賽,促進教師專業水平的提升;其次,全校教師也要積極參加到教研活動中,通過主動參與、交流分享,實現同伴互助、共同成長,提升自身的專業水平。
(三)創設條件,構建研究共同體
教師的發展,內因是關鍵。課例研究貼近教師的一線教學,能較好地調動教師參與的積極性。研究共同體通過行動對課例進行行為研究,以課堂教學為依托,緊貼一線,建立平等對話、合作交流、經驗分享的平臺,通過教師備課、共同磨課、集體說課、現場授課、課后反思等環節對課堂教學開展研究,共同體的每個成員都在貢獻自己的教學建議,同時也在活動中汲取他人的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方法。課例研究共同體建設可以促進教師群體在教學觀念、班級管理、教學水平的提升,達到全面發展與個性化成長的和諧統一,進一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推動本校教育教學改革的發展。同時對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構架體系,以評價促教師專業發展
發展性的評價體系是課例研究過程中促進教師發展的保障。要改變過于關注結果的評價標準,在關注結果的同時更加注重關注教師開展課例研究的過程,從有利于教師發展的角度,依據課例研究的特點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并把課例研究的工作與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一起列入教師的評價內容,不僅關注教師個體的表現,也關注教研共同體的成長,使課例研究成為教師、學生乃至學校的共同需要。在 “課例研究”中,教師既是設計者,又是表演者,更是評價者。
參考文獻:
[1] 馬曉麗.教案中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2).
[2] 李賢智; 王祖琴.跟崗培訓:實施農村骨干教師有效培訓的新模式[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1,(8).
作者簡介:
李海英,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講師;秦文,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秦岳琳,四川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