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艷
摘要:詩歌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中的常見文學體裁,其對促進小學生綜合全面發展有著積極作用。本文基于詩歌的內在本質對小學低段的語文詩歌教學策略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段;詩歌教學
詩歌是抒情文學體裁的代表,以其高度凝練、意蘊深厚的語言,來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和思想情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更要引導學生去體會和感受這種富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形式,在深遠的意境中,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一、詩歌教學對于小學生的作用
1、凈化心靈
學習詩歌的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心靈都能融入些許詩的靈性,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從而促進個人品質的提升。詩歌之中有思古、亦頌今,或閑適,或曠達,但不論哪一種情感體現,都是作者本真的情感流露,都能夠豐富小學生的情感體驗。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豐富的情感,詩歌才變得更加生動,更具活力;也正是因為這種至真至純的情感才更適合當作小學生的精神食糧,和學生心靈產生共鳴。
2、培養情感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無論兒童詩還是古詩詞,這些體裁都意蘊悠遠,營養豐富,對學生的心靈起著凈化的作用。教師在詩歌教學中,首先要確保自己對詩歌的情緒內涵把握到位,進而才能夠在教學中將詩歌中蘊含的情緒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在字里行間,領略詩歌的語言美、情趣美。例如,教材中的《四季》、《秋葉飄飄》、《柳樹醒了》、《四季的腳步》以及古詩《詠柳》、《春日》等,都可以培養小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培養想象力,提升創造力
小學生對于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和想象力,但這種想象力也需要教師的有技巧的喚醒和開發。詩歌作為形象生動、表情達意的文學體裁,同樣也需要運用豐富的想象力來加以鑒賞,因此,詩歌教學既能夠保持小學生的天性,還能夠激活和開發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在《夜書所見》這首詩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朗讀,閉上眼進行聯想,感受詩中落葉飄零、秋風瑟瑟的景象,并問一問學生,如果你們處在這種寒氣襲人的異鄉,會有什么感覺呢?再看后兩句的“夜捉蟋蟀”更將詩人漂泊流浪、形單影只的凄涼寂寞之感反襯的淋漓盡致。教師通過朗讀展現詩中畫面,這是再現想象,再用問題的方式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這是創造性的體現。在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點燃學生的創造欲,更要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激發創造力。
二、詩歌教學策略
1、激發學生興趣
詩歌的語言以凝練、簡潔為特征,只有使學生感受到詩歌中的畫面,才能夠充分地融入到詩歌情境中,學生在理解詩意的過程中,也就自然而然地樂于學習和體會詩歌的內容。例如,在《草》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來讓學生看一看各種草的樣子,并讓學生畫一畫自己想象的枯萎的草、春風吹過的草……再如,在《望廬山瀑布》中,這是一首用夸張把景物描寫到極致的境界詩,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圍繞“望”字,透過紅日下縹緲于青山藍天之間的香爐峰,再將視線轉移到山壁上的瀑布,這時的重點就由“望”字變成了“掛”,也只有如此壯觀的綺麗景象才能夠用“遙看”二字來加以烘托,學生結合視頻中的瀑布,感受這首詩化動為靜,以及詩人對瀑布那種不可名狀的勢不可擋的描寫手法。
2、創設情境體驗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選文具有趣味性的特點,教師在進行這情感產物的解讀時,更要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情境,從而在教學過程中加深學生的感受體驗。此外,這些詩歌選文還具有“季節性”、“知識性”和“生活性”等特點,例如《四季的腳步》、《柳樹醒了》、《秋葉飄飄》、《春曉》、《詠柳》、《秋思》等等,這不僅符合語文教學的生活性要求,而且教師也可以通過還原詩歌畫面的方式,來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去領略和感受。
3、加強情感閱讀
誦讀是閱讀方式之一,更是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將一篇好的詩文熟讀成誦,反復揣摩,在弄懂每一個字、每一句話的用意和含義的同時,找到它的氣勢脈絡和內在的聲音節奏,這正是詩歌教學中誦讀的本質。詩歌教學要以文為本,引導學生在文本中揣摩和推敲,找到應屬于這篇作品的情感與氣韻,更要以人為本,通過誦讀來激發學生對詩歌鑒賞的熱愛,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并掌握正確的鑒賞方法。
4、鼓勵聯想想象
詩歌教學的最終目的即是培養學生從中吸取寫作技巧,從而轉化為自身的語文能力之一。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并結合誦讀體驗,從續寫開始,嘗試將一些詩歌擴寫成一片散文等等,培養學生將鑒賞能力轉化為寫作能力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所見》時,詩中描寫了一個小牧童充滿童趣的生活畫面,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有的認知經驗,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聯想,既可以是從畫面入手,將牧童生活的地點放大,也可以從衣著、神態、動作等方面入手,將小牧童的形象變得更加逼真。
綜上,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詩歌選文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教師在教學中更要從這些詩歌反映的不同方面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使學生在進行語言文字訓練的同時,在思想情感上也能夠受到詩歌意蘊的啟迪和熏陶。
參考文獻:
[1]李潔.小學語文課堂中詩歌的有效教學策略[J].中國教師,2018(S1):34.
[2]姜琴.探索小學語文詩歌的教學方法[J].華夏教師,2018(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