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皎潔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國內民航企產業也迎來了巨大發展機遇和挑戰,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市場和人民,民航服務對相關新型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高職院校民航服務心理學課程作為培養專業人才的重要課程,怎樣提高教育質量,完善民航服務心理學教學機制,是廣大教育工作者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問題。本文將通過對創新高職民航服務心理學教學機制探討,在總結問題的基礎上提出有益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育 民航服務專業 服務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6(b)-0165-02
民航服務心理學是民航產業服務基于心理學的一種新的實用型課程。教學質量與效率直接關系著民航服務專業人才綜合素質發展,由于航空服務專業工作環境與效率具有鮮明的特點,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優異的心理素質,還要具備良好的溝通技巧和行為禮儀,因此,作為培養新型綜合專業人才的高職院校,應當積極創新教學機制,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結合民航崗位專業發展需求,全面提升民航服務心理學課程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
1 高職民航服務心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理論與實踐應用分離,課程定位不準
高職院校民航服務專業主要是以旅客為服務對象,專業能力主要體現在與旅客的溝通技巧以及對問題優化處理的能力,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更是以了解乘客心理活動規律與特征為目的,通過對人際關系規律的把握,以更妥善的方式來處理民航服務問題。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民航服務心理學課程定位不準,沒能將理論和崗位實踐能力作為整體進行設計,課程理論概念繁雜,并與崗位實踐應用分離,導致學生缺乏應有的學習興趣。
1.2 課程知識框架零散,職業能力結構性缺失
民航服務心理學是對服務對象心理特征規律研究。歸納。應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課堂教學缺乏對心里特征以及時間應用案例的深入研究,課程知識框架零散與航空服務專業崗位能力目標脫節,專業教育缺乏全面性,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以及持續發展等當面的培養,甚至一些高職院校將民航服務心理學作為拓展課程進行教學,導致民航服務心理學課程的教學失去了應有的價值和意義。
1.3 教學方法落后,師資知識結構單一
高職院校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普遍存在課程教學方法落后與師資結構單一的現象,無法滿足崗位專業的實際發展需求,在教學過程中主要以描述性理論為重點,缺乏對專業心理層面與技能層面的研究和培養。其次,師資知識結構單一教師傳統教學觀念濃厚,習慣于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大多數高職院校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教師分為兩種類型,第一種類型具備實際崗位工作經驗,主要以自身經驗開展教學缺乏理論系統培訓;第二種類型具備系統扎實的理論基礎,缺乏實踐崗位經驗,以理論知識為教學重點,嚴重忽視了專業規律應用的實踐性。
2 高職民航服務心理學教學機制創新策略
2.1 致力關鍵能力培養準確定位民航服務心理學
高職院校要準確定位名航服務心理學核心概念,課堂教學要突出職業專業特色,以培養學生關鍵能力為教學目標,主要從職業道德、責任感、溝通技巧層面入手,以崗位與人才專業發展標準和需求為依據,將教學知識內容體系重新整合構建,在課程教學中以理論基礎知識結合實踐技能的教學模式,重視對學生實踐技能應用能力的綜合素質培養,突出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理論與技能應用結合的系統性,進而全面有效的突破傳統教學知識的單一局限性。
2.2 以職業能力提升為依據,提高航空服務心理學的實踐作用
高職院校要依據現代職業教育標準及時轉變教學觀念,在課程教學中重點突出服務心理學特點,在設置專業課程的同時,還要在民航服務相關專業學科中滲透心理學概念,以加強學生對服務心理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緊密結合教學案例,采取模擬演練的形式,創設教學情境組織學生在課堂進行實踐練習,確保學生具備靈活運用服務心理學的實踐能力。比如,教師組織學生分別扮演乘客與航空服務人員,讓學生運用理論知識模擬演練在飛機出現故障時怎樣應對乘客的負面情緒,以加強學生對服務心理學應用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在民航服務專業心理學的課程教學中,還要依據航空服務崗位工作特征,對民航服務心理學的學習領域進行分類設計,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旅客心理需求識別教學,主要是通過對旅客語言行為判斷分析,來理解乘客的心理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服務標準增強乘客的滿意度;第二,旅客投訴應對教學,運用心理學情感態度與情緒疏導等心理學技巧,通過耐心的傾聽與溝通以消除乘客的負面情緒為目的;第三,溝通心理技巧教學,通過民航服務專業心理學教育使學生的個體品質得以提升,確保在崗位實踐中學生可以運用體態語言完善與乘客互動關系;第四,自我激勵和心理互助教學,通過心理學習知識教育促使學生增強對自我綜合素養的認知,在實踐崗位中可以通過對自我行為和心理判斷,對職業壓力進行有效的疏導和干預,確保自身在服務過程中始終保持良好的服務心態。
2.3 改進教學方法,完善心理學課程教學組織形式
為了有效創新民航服務心理學教學機制,高職院校首先要正視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的核心地位,全面完善教學參考教材與課程設置體系;其次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努力提高對教師專業綜合素質培訓,確保教師具備豐富的崗位實踐經驗與扎實的理論基礎。在課堂中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形式,完善課程教學組織形式,依據學生個體特點與職業發展需求,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增強對學生的實踐體驗教學,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心理學專業知識深化能力。教師要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民航服務心理學專業的課程學習中來。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效果:第一,案例教學法,通過真實案例培養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二,情景模擬教學法通過對典型或重點工作情境的創設,拓展學生的心理學應用思維;第三,任務小組教學法,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問題進行探討交流,培養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與表達能力;第四,社會調查教學法,高職院校組織學生到實地崗位去實踐觀察,通過對民航服務崗位優秀員工的學習,全面增強自身綜合專業素養。
3 結語
綜上所述,以上本文主要敘述的是高職民航心理學教學機制創新問題以及對策研究,通過分析可以看出,民航服務心理學直接影響了民航服務專業人才綜合素養的提升,然而在傳統航空服務心理學課程普遍存在理論與實踐應用相分離,課堂教學方法落后,師資結構單一等問題現象,進而導致在實際教學課程中,無法滿足職業能力的個性化培養需求,始終無法獲取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應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構建合理教學體系,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全提高學生的綜合專業素養。
參考文獻
[1] 解為.“民航服務心理學”課程實施現狀及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的課改思路[J].新課程研究(中旬刊),2017(8):102-103.
[2] 解為.《民航服務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方法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7(49):112-113.
[3] 趙蕾.淺談語言交際在民航服務中的運用[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17(13):45-46.
[4] 邢靜,陳卓.淺談高職《民航服務心理》實踐性教學過程[J].職業時空,2015(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