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紹寧
摘 要 中學時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最佳時期。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利用化學學科特點從改變教學形式,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幾方面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造就一代創新型人才。
關鍵詞 創新教育;課堂教學;創新意識;觀察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082-01
一、推陳出新,培養強烈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在一切創造發明活動中,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是基礎,而創新能力是核心。所謂創新能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特殊才能的創造力,即科學家等杰出人物的創造力,他們的發明創造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新型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另一種是自我實現的創造力,這種創造性對社會或他人來說可能不是新的,但對于自己來說是新穎的、獨特的、前所未有的。例如學生的創造性學習等。創新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自我實現的創新能力。我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經常運用創設問題情境,重“探索”、重“過程教學”,多學科“滲透”、“綜合”等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的核心在于“新”。創新意識就是創造的愿望與激情。沒有愿望,沒有激情,即使有創新的機會,也會失之交臂,所以必須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強化問題意識,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具有新的教育理念,教給方法比傳授知識更重要,過程教學比結果教學更重要,知識是啟發智慧的手段,過程是結果的動態延伸;改革課堂教學方法,課堂教學再也不僅是忠實圓滿地教授規定內容,而應是主動地、合理地、創造性地豐富和調整教學內容。例如:在研究金屬活動順序時,有的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濕法煉銅是用鐵制取銅,速度肯定比鈉制取銅慢,為什么不用鈉制取銅呢?”這時教師因勢利導,先組織學生就所了解的知識和生產實際展開討論:①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是否符合反應規律?②鈉能否作為制取銅的原料?學生討論的結果認為雖然符合反應原理,但鈉太活潑,冶煉成本高,不宜作原料。這時又有學生提問:“課堂上演示一次中,鈉和硫酸銅溶液反應真的快于鐵嗎?”教師采取延緩評判的原則,組織學生動手實驗,結果學生發現燒杯中出現奇異的現象,并未出現紅色的銅,而是生成了藍色的硫酸銅。針對現象,教師再次組織學生動手實驗:將鈉放入水中,奇異現象之后用無色酚酞試液檢驗,酚酞呈紅色,說明溶液呈堿性。學生思維活躍,忙于寫化學方程式,爭著解釋以上幾個同學提出的問題:鈉太活潑,和水反應生成酸,不能和鹽溶液發生簡單置換。并有感而發:“多問為什么,就有機會獲得更多的知識。”創新意識大大增強,激發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探求解決問題的創新能力。
三、突出學科特點加強觀察能力的培養
心理學認為觀察是一種有計劃、有目的的感知活動,是啟迪智力的門戶,也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化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要想使學生真正學好化學,這需要學生認真精細地觀察或親自動手操作。因此,在化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首先從培養觀察能力做起。
中學化學教學中觀察力的培養,主要是貫穿在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無論哪種類型的實驗,教師都要盡力使反映問題的主要方面成為學生感知的對象,特別是對那些現象貧乏,一瞬即逝,而又是顯示本質性的內容,教師更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懂得“觀察什么”、“怎樣觀察”。例如,在做鎂帶在空氣中燃燒的實驗時,大多數學生只觀察到足以引起興奮的現象——發出耀眼的強光,而常常忽視本質現象——白色固體物質的生成,其實,前者并不是揭示問題的本質現象,而后者才是實驗目的要觀察的主要現象。同時要注意防止學生用頭腦中已有的印象代替應該真正觀察到的直觀材料,另外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不要束縛其觀察的空間,否則,將導致教師一味的指到哪里,學生看到哪里,從而使學生觀察缺乏主動性,不但束縛了思維力,想象力的發展,那就談不上培養什么學生的創新能力了。
創新的關鍵在于“創”,而“創”是一種精神。只有敢于想、敢于闖、敢于干,有創新的勇氣和精神,才能開辟新領域,創出新天地。如果畏首畏尾,裹足不前,不肯吃苦,不肯鉆研,沒有持之以恒的意志,是不可能實現創新的。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適時組織以“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為題目的故事會或演講比賽,使學生了解、熟悉科學家的偉大發明創造和他們獻身科學的動人事跡以及他們為人類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貢獻,鼓舞學生學習化學的勇氣,堅定學好化學的信心和決心,培養他們獻身科學、獻身人類的高度事業心和責任感,挖掘深埋于內心的創新動力。在學生中樹立敢于攻克難關、不畏艱辛、勇往直前的楷模,通過學生自我介紹成功的喜悅和探索的樂趣,號召同學們向著理想的彼岸奮力拼搏,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再加上教師善于發現勤于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積累他們的點滴進步和成績,表揚鼓勵,就配制成了一劑治療自卑、增強自信、勇敢創新的良藥。
總之,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創新興趣的環境,把創新教育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不同層次對學生進行創新訓練,就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同時培養創新型人才,這是一個相當艱巨的任務。必須要有一支創新意識強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里的教師能時刻關注著“創新”二字,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中的需要,經常地提出具有創新意義的問題,并引導學生去解決這些問題,努力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經濟意識、創造意識、自我價值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出一代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蘇辛.問題意識[J].中國遠程教育,20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