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晶 周麗群 劉萍
【摘要】本論文針對高職食品檢測課程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緊密結合檢測實際,對課程的教學進行了改革,包括調整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和方式、完善考核評價方式等,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尤其是實踐操作技能。
【關鍵詞】食品檢測 課程改革 小班化 第三方考核
【基金項目】浙江省2016年度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項目(kg20160970)支持。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017-01
隨著社會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受到了廣泛關注。食品從原材料的選取、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等各個環節,都存在安全隱患。近年來,食品惡性污染事件層出不窮,因食品導致危害人類健康的事件屢見不鮮,直接影響了人們的生活,食品分析檢測成為了捍衛食品安全的重點防線[1]。
1.食品檢測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
1.1食品檢測課程的重要性
食品分析檢測是一項專業性、操作性很強的技術,因此,培養食品分析檢測的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食品類專業學生來說,食品檢測課程是認識食品檢測的主要途徑,是學生從理論到實踐的過度,所以該課程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該課程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質量,從而影響高等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必須加強食品檢測課程教學改革,使學生熟練掌握食品分析檢測的常用方法,充分意識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1.2食品分析檢測教學現狀
高職食品類專業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和現代技術應用能力與用人單位的實際要求有明顯差距,學生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要性認識不夠,重理論輕實踐;同時實踐教學中過于偏重基礎驗證型實驗,難以調動學生興趣、積極性和探索求新的愿望,使得實踐教學效果與預期目標難以一致,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與企業的檢測程序對接不明顯。食品企業一般是按照接受檢測任務單、采樣、前處理、分析檢測、數據處理、得出結論,最后提交檢測報告等程序進行而在現行教學中,一般是按照傳統形式,即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這幾個方面進行安排,沒有按照實際工作過程進行。二是與職業標準對接不明顯。現行教學中,較重視項目的檢測方法,實驗試劑的配制和實驗器材的準備往往由實訓老師來完成,教學中未涵蓋職業道德、實驗室管理等知識,學生只是單一的認識項目檢測方法,不能綜合認知規律,造成學生能力上的短板。
2.食品分析檢測課程教學改革內容
2.1教學內容改革
食品分析檢測課程教學內容上,適當弱化理論內容,強化應用內容。根據“以應用為目的,以必須夠用為度”的原則,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尤其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一是對教材進行整合。將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化學分析、儀器分析和食品理化檢驗等課程整合為《基礎化學》與《食品檢驗技術》兩門課程,改變了整合前的課程重復、學時過多的現象。整合后的《基礎化學》課程主要講解化學基礎知識及化學分析的基本操作,《食品檢驗技術》課程分為“基礎分析與數據處理”、“光譜技術”和“色譜技術”三個方向,“基礎分析與數據處理”方向主要容量分析、重量分析及數據處理,“光譜技術”方向主要學習紫外-可見吸收光譜分析和原子吸收光譜分析,“色譜技術”方向主要學習氣相色譜分析和液相色譜分析,每個方向分別安排在不同學期,各60學時和一周集中實訓。二是調整實驗內容。弱化驗證性實驗,強化與企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檢測項目,如咸菜、香腸等腌制品中亞硝酸鹽含量的測定;豬肝中維生素A的測定;黃瓜中農殘的檢測等。三是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改革[2]。選取幾個典型實際工作項目,在項目檢測前,學生需做好準備工作,如模擬申請采購、領取試劑、準備儀器、配置溶液等;檢測后,學生需對結果進行分析并遞交檢測報告單。
2.2.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改革
2.2.1 改革教學分班制度
實踐教學主要是讓學生多動手多操作,按照普通班級分班教學,班級人數較多,在實踐教學時現場混亂,使用大型儀器時只有少數學生有機會操作,大多數學生只能觀賞。因此,在分班體質上進行了改革,食品檢測課程實行小班化教學,將班級分成3個(A、B、C)小班,與教學的三個方向,即“基礎分析與數據處理”、“光譜技術”和“色譜技術”相對應,采取每學期輪流上課形式,讓學生人人有機會操作,且有多次機會操作。
2.2.2改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一方面采用項目教學法,將教與學有機結合,有利于培養學生查找資料能力、自學能力、規劃能力和組織能力等綜合素質,有利于畢業時實現“零距離”上崗。另一方面采用仿真教學。如在液相色譜實物操作前,讓學生先進行仿真學習,每位學生帶著工作任務在計算機上按照仿真操作步驟反復進行各項仿真項目的操作,使學生形成初步認識和熟悉基本操作后再進行實物操作,將虛擬仿真和真實操作有機結合,培養學生自我探索、獨立思考的能力[3]。
2.3考核評價方式改革
課程考核評價方式一般是 “期末一張卷”,本課程將改變這一傳統考核方法,按照以技能考核為主的原則,采取多種考核方式相結合的綜合考核辦法。
(1)引進第三方考核。改變以往任課教師一人命題、一人考核、一人給分形式,聘請第三方專業技術人員對學生進行考核,有利于學生學習的緊迫性、學生評分的公平性。
(2)階段性考核和期末考核相結合。在幾個項目結束后,可以根據所講內容進行一次階段性考核,既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情況,也為后續教學是否調整提供參考。同時,階段性考核可以促進學生平時認真學習,避免臨時抱佛腳、死記硬背現象。
(3)加強過程性考核力度。重視過程性學習評價和考核,靈活采用考核形式,評價和考核規范,加大過程性考核成績占總評成績中的比例。
3.小結
食品檢測課程將實際工作項目引入課堂,根據企業檢測崗位的檢測項目設計教學內容,采用小班化教學、項目化教學及仿真教學等手段,使學生真刀實槍地操作實施,使學生不僅學到了理論知識,還顯著提高了操作技能,為較快適應企業工作,實現角色轉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胡煒東.基于行動導向的高職食品檢測類課程實踐教學模式研究[J].科技信息,2013(25):283.
[2]姜大源.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的結構邏輯[J].教育與職業,2017(13):6-12.
[3]杜月林,黃剛,王峰,等.建設虛擬仿真實驗平臺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模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5(12):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