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秋菊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職業教育的地位越來越凸顯。中職教育是為社會提供專業性強且勞動技能豐富的基礎勞動力,其教育內容主要偏向于專業技能。近年來,隨著社會對人才選拔要求的提高,中職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基礎知識的教學,我們從英語課程內容的改變中就可以發現這一點。但是,由于一些教師思想守舊,忽視學生主體地位,一直以教為主,讓學生未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阻礙了學生英語能力的提升。本文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為主要內容,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闡述了中職英語課程的教學過程,希望對各位同仁給予一定的幫助。
【關鍵詞】自主學習 中職英語 課堂教學 習慣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6-0096-02
英語作為世界性語言,是全球人民交流的橋梁,其在全球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所以英語教學被各界人士所關注和重視。但是由于中職學生的基礎比較差,學習起英語來比較困難,所以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知識框架,制定合理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英語,從而提高自身的英語技能。使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英語水平,將其應用于工作崗位,實現英語教學的意義。鑒于此,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進行了培養,讓學生學習英語不再局限于教師的“教”,而更看重于自己的“學”,這樣可以保證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快速地提升。
一、培養課前預習的習慣
課前預習是指學生在未學習課堂知識之前,首先自己通過查資料或者觀看視頻對課堂內容進行學習,將不懂的知識勾畫出來,這樣可以等到正式上課時,能夠進行針對性、有目的性地學習,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習慣是促進自主學習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將課堂中的重點和難點加以了解,這樣在正式上課時能夠輕松駕馭課堂,使學習起來不再那么費力。例如,在學習《Festivals》這節課時,筆者給學生布置了課前預習的任務,讓學生將中國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的慶祝方式進行對比,并對春節的由來進行查閱,之后在課堂上讓學生將其不同之處用英語表達出來,并將關于春節的句式和單詞,如“turkey”“Lantern Festival”“celebrate”“What?蒺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s?”“When is Thanksgiving Day?”等進行掌握。由于學生在預習前已經對課堂知識進行了了解和學習,所以在正式上課時對內容就不再陌生,掌握起來相對容易。所以,預習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培養合作學習的習慣
合作學習來自于西方教學理論,在剛引入我國時,首先在小學進行了實驗,之后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學生通過合作學習有助于培養自身的合作意識和協作能力,同時還可以確保參與度,讓學生在合作中能夠加強英語交流,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注重實施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掌握“Excuse me?”“Thanks for your advice.”“You?蒺re welcome .”“May I help you?”等句式的用法,提高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合作精神。可見,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學習經驗的交流,從而完成學習任務,促進英語的自主學習,為自身的發展與成長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
三、培養課外閱讀的習慣
學生若想學好英語,只是僅限于教師在課堂中的講解是完全不夠的,所以學生要通過課外閱讀豐富自身的英語知識,提高自身的英語技能。與此同時,通過課外閱讀,學生還可以為寫作積累素材,增強英語語感,了解英語文化,從而培養自身的英語素養。因此,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可以從課外閱讀入手,讓學生通過閱讀能夠將自己的觀點得以表達,提高英語的應用能力。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課外閱讀習慣,教師可以舉辦閱讀比賽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的內容以小故事的形式分享給大家,并交流閱讀心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將閱讀中學到的單詞和句式加以運用,并且還可以鍛煉自身的聽力和口語能力。總之,課外閱讀讓學生在豐富自身英語知識的同時,擴大了自己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總之,作為一名中職英語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能力為己任,依據學生認知規律和身心特點,創建高效的教學活動,并設計有趣的教學模式,吸引學生學習課堂知識。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進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框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英語知識并提高應用能力,最終實現提升學生的英語技能和英語素養的教學目的,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周畫.中職英語有效教學的策略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