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桂雄
【摘要】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發展,教育領域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重視,人們對初中生課程學習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學習中的一門重要課程,對初中生建立良好的道德體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傳統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教學的更高要求,只有學生具備獨立自主的學習能力,才能夠對所學知識進行更好的吸收,建立良好的道德體系,為我國發展做出貢獻。
【關鍵詞】初中 道德與法治 自主學習 教學模式 探討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04-01
引言
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初中生在學習中的必學課程,在初中生整個初中時期,乃至整個人生當中都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更好的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成為了教師們所重視的事情。現階段而言,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還不完善,道德與法治課程內容大多為理論內容,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只有使學生產生獨立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充分使學生對這一學科產生興趣,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高社會綜合素質。
一、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上的作用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教育領域受到了廣泛重視,自2016年4月以來,小學與初中的思想品德課程改名為“道德與法治”,名稱的改變能夠更加明顯的看出這一學科所側重的教學內容,即“道德”、“法治”兩方面內容。從學科自身所具備的特有特點來看,僅僅是書本中與課堂上的學習是無法更好的掌握這門學科內容的,同時也無法更好的滿足這門學科所提出的教學要求。因此,在對初中生進行“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充足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形成一種自主學習的意識,這對教師更好的進行這一學科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提高教師教學質量。因此,在現階段對初中生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過程中,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的產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成為了教師們所需要考慮的重點問題。
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阻礙因素
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是必不可少的,然而許多學生都缺少自主學習的能力,以下,我們將簡單從教師與學生兩方面分析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造成阻礙的因素。一方面來說,教師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在現階段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這一課程的教學當中,所采用的教學方式大多還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被動吸收知識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往往強調的是學生學習的一致性,而忽略的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想法。使學生無法產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個性化發展得不到充分重視。另一方面來說,學生對于知識的學習方法也過于單一。現階段而言,因為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造成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也過于單一,無法樹立良好的學習興趣,充分融入到課程當中,并且缺乏好的學習習慣。對這一方面而言,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轉變學生的思維方式,才能夠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三、道德與法治課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
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應該更加靈活的應用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對課程產生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師進行授課過程中,可以充分應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展現多種有關課程的圖片、視頻或者聲音,使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所講內容。例如在講到環保方面與資源節約方面的課程時,課本上的知識往往會顯得枯燥,教師可以通過故事大賽的方式,引導學生講述有關環保與節約的故事,這樣可以充分使學生融入課堂,了解所講課程內容。另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有一些例如優秀文章朗讀、詩歌朗讀的活動可以開展,這些活動都對學生思想與政治教學課程中起到積極作用。
為了更好地使學生在思想政治課堂上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可以對班級同學設立不同的學習小組,在課堂知識講解前小組之間先進行討論,了解課堂內容。這樣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學生會對內容產生一定的了解,有助于加快理解所講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道德與法治意識。
結語
綜上所述,道德與法治學科是初中生必學學科之一,對初中生建立健全人格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這一課程的理解并不是單單在課堂上進行學習就可以的,需要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只有教師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使學生具備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更好地對這門學科進行了解,才能夠了解道德與法治內涵、樹立健全人格、推動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邱興鋒.新教育理念下初中思想政治科學教學探索[J]. 亞太教育.2015(32)
[2]左雨河.初中思想政治教育中實施心理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考試與評價.2015(06)
[3]周玲玲.新課標下思政課實踐化和生活化的思考[J].成才之路.20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