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燦
【摘要】小學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基礎組成部分,對提高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水平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工作是小學教育教學當中的重要工作,在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以信息技術為依托,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 信息技術 核心素養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65-02
現如今,新課改的不斷深入促使我國教育教學制度及教學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轉變,小學的教育教學體系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及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及廣泛應用促使人們越來越重視相關課程的教育教學工作,在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有待解決,從而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教學質量,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及形成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在此種教學現狀之下,對小學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展開分析探討顯得更為必要。
一、信息技術及核心素養的概念分析
1.信息技術課程分析
隨著人們對信息技術的重視度逐漸提高,對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信息技術作為提高當代小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重要基礎課程,對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信息技術技能,提高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因此,在對小學的信息技術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加強完善課程教學體系,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術核心素養。
2.核心素養概念分析
所謂核心素養指的就是學生在教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學習所形成的適應自身終身發展及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當前,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已然成為社會教育教學工作的主要發展目標。同時,在核心素養的教學導向之下,我國的相關課堂教學模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革及改進,這對于提高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水平來說具有重要意義。通常,核心素養擁有三個層面,其中包括以基礎知識及基礎技能為基礎的“雙基指向”、以解決問題及總結方法的過程為核心的“問題解決指向”、以及以升華學習水平及學習思想為目標的“學科思維指向”。
二、小學信息技術科學素養培養的有效策略
1.建立“趣味”教學目標
小學生正處于心智能力及學習能力的萌芽階段。因此,在信息技術課程學習的過程中,往往無法對相關的課程內容產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正確的認識到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當中,老師更要充分的發揮其教學引導職責,并且充分的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學習心理,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為此,老師可以建立“趣味”的教學目標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小學生通常天性愛玩,且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因此,老師要充分利用這一特性,比如在圖片下載的教學當中,通過建立“尋找最美的星空”此類教學目標,來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上網查找及下載學習,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進行“因材施教”
學生的家庭環境及自身學習基礎的不同導致了其學習能力的差異性。此外,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的不同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認識,這都是不可避免且無法實現統一的,為更好的開展相關的課程教學工作,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過程當中,就要加強對各個學生相關學習情況的了解,包括其家庭環境及教育背景的了解以及學習基礎的了解等,從而做到“統一規劃教學流程、差別對待教學主體”,實現“因材施教”,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采取不同的具體教學方式,尤其要加強對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教學指導,從而提高課程的整體教學水平,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核心素養。
3.以榮譽感促進學生提高核心素養
榮譽感是學生在學習成果得到肯定時產生的一種喜悅的滿足的心理感受,這就好比給了小學生一顆“糖果”一樣,能夠讓學生在高興的學習情趣當中,進行更好的知識學習。小學生的心理情緒往往非常容易得到滿足。因此,老師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的過程當中,要通過適當的引入獎勵機制,來對學生的教學成果進行評價獎勵,從而激勵學生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學習當中獲取良好的榮譽感及“成功感”,促進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的形成。
信息技術是一門重要的技術課程,且相關的學習知識及學習內容也比較枯燥,為進一步提高小學生信息技術核心素養,老師在對相關課程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建立“趣味”的教學目標、針對各個學生進行“因材施教”,提高學生的學習榮譽感,從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惠中. 基于“標準”的小學教師核心素養的培育[J].中國德育,2017(05):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