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紅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事業不斷發展,高中教育教學也得到較好發展,并且取得比較理想的成果。在當前高中各科教學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一種必然發展趨勢,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同樣如此。因此,在現代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化學教學更加符合教學要求及發展,應當在學科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進行課堂教學,從而對學生化學水平及能力進行較好培養。
【關鍵詞】高中化學 學科核心素養 培養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5-0180-02
高中化學在現代高中教育階段處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在學生化學知識水平及化學能力培養方面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就目前高中化學教學而言,為能夠更好培養學生化學素養,應當以學科核心素養理念為指導,在學科核心素養方面作為入手點,積極選擇合理策略實施高中化學課堂教學,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良好學科核心素養,最終可使學生化學綜合能力及素質得以有效提升,使高中化學教學及學生能力均能夠得以更好發展。
1.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構成及內涵
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已經成為十分重要的一種教學理念,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對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而言,其主要包括五個方面內容,即科學探究及創新意識、變化觀念以及平衡思想、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能力,還包括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能力、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這五個方面均具有十分深刻的內涵。通過在這五個方面入手對學生進行化學教學,不但能夠使其化學素質及能力得以提升,并且能夠使其綜合素質及能力得以有效提升,這對學生今后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科學探究及創新意識
這一方面指通過教學可使學生充分意識到在解釋、發現以及創造與應用科學知識方面,科學探究屬于一種必要實踐活動,可使學生提出更加有價值的問題,并且對其進行積極探究。另外,其還能夠以問題及假設為出發點,將探究目的確定,對探究方案進行合理設計,從而較好進行實驗探究,同時,可使學生在探究中加強合作,對于一些異常情況能夠較好表達自身看法。
1.2變化觀念及平衡思想
這一方面所指的就是可使學生對物質不斷運動及變化的實質能夠充分認識,使其能夠了解化學變化應當以一定條件為前提,并且要符合一定規律,還能夠使學生對化學變化本質充分認識,這樣才能夠更好學習化學知識,并且可使學生意識到化學變化具有一定限度,可適當對其進行調控。此外,還應當使學生從不同角度對化學反應進行動態分析,通過對化學反應原理進行應用將實際問題解決。
1.3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
這一方面主要就是使學生能夠具備證據意識,使學生能夠在掌握一定證據基礎上,對于物質、結構及相關變化給出可能性假設,并且通過分析推理進行論證,可使學生在觀點、結論及證據三者之間構建邏輯關系。另外,還能夠使學生意識到可通過分析及推理等方法對研究對象本質特點加強認識,還能夠認識研究對象的構成要素及關系,在此基礎上構建相關模型,可運用相關模型對化學現象進行合理解釋,探究化學現象本質以及規律。
1.4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
該方面所指的就是使學生能夠從不同層次對物質多樣性進行認知,并且能夠對化學物質合理進行分類,能夠從元素、分子及原子水平對化學物質加強認識,可形成正確物質組成觀念,使學生能夠從宏觀及微觀相結合角度對實際問題進行合理分析,并且將其較好解決。
1.5科學精神及社會責任
這一方面主要就是要求學生形成求實、嚴謹態度,能夠形成積極探索知識的意識,對于化學知識在社會發展方面的重要的作用及意義能夠清楚認識,可形成綠色化學觀念,可正確判斷與化學相關的一些熱點社會話題。
2.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2.1用化學史進行優良品質的教育
英國化學家原子論的創始人道爾頓,以“黎明即起,午夜方眠“作為治學的座右銘,自學成才。瑞典化學家舍勒原來是一個藥店的學徒工,由于他頑強的學習精神,刻苦鉆研,結果發現了許多氣體并合成了許多有機物。英國化學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測量氣體的密度時,發現由亞硝酸銨制得的氮氣和由空氣分離所得的氮氣密度不同, 但是僅幾毫克的差別。別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們卻認真地分析研究,進一步地分離測量,最后發現了稀有氣體。通過以上的事例,使學生明白要想成功,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
2.2 通過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從小熱愛祖國,學習勤奮。留美 8年獲博士學位后,放棄國外的優越條件,以赤誠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永利堿廠。“七七”事變,天津淪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時,侯德榜態度堅決,斷然拒絕,后率眾入川籌建工廠。在他的努力下, 經過多次的探索和試驗,終于發明了“候氏制堿法”,名震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2.3通過環境保護教學,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全球,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 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 在國外, 如英國的煙霧事件, 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及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 在我國, 每年廢水、 廢氣、 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 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酸雨,由環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4用好化學教材,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中學化學教材蘊含著許多豐富的愛國主義教學內容。古代化學史,我們的祖先取得了許多的成就。如造紙術、火藥的發明和運用分別比歐洲早10個世紀和5-6個世紀,造紙術燒瓷器和火藥是我國古代的重要的化學工藝,也是我國成為文明古國重要的化學工藝,這些技術也遠遠領先于世界各國。英國科學家培根說過一句話: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只有造紙、印刷術、火藥和羅盤對整個歷史的進程影響最大。我國燦爛的古代文化產生深遠影響,是使學生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最好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好的學習報效祖國。
3.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化學教學有效策略
3.1加強化學探究實驗教學
對于高中化學而言,其實質為以實驗探索及分析推理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化學實驗探究屬于一項重要內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開展,應當以化學實驗探究為依據,在此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化學教學得到比較理想的效果。然而,對于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實驗探究而言,大多數并非為獲得新發現而進行設計,基本上都是對前人實驗進行重復,通常情況下,高中化學課堂實驗探究的完成都是以教師知道實驗結果而學生不知道實驗結果為基礎的,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探究意識以及探究能力進行培養。在實際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應當對各種相關教學資源進行充分利用,選擇可行有效的探究主題,教師及學生共同對探究過程進行規劃以及實施,從而使學生探究意識能夠得以形成,并且也能夠對學生證據推理及模型認知進行培養,最終可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能夠得以形成。在實驗探究過程中,教師應當注意對學生思維嚴密性、敏捷性以及創造性與整體性進行培養,從而可使學生科學思維品質得以形成。例如,在對“氯氣的性質”這一內容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依據自身理解及相關實驗進行自主探究,教師可指導學生自主設計氯氣性質的相關實驗,由于該實驗具有一定危險性,教師應注意對其進行嚴格指導,避免危害學生健康。通過自主探究,學生逐漸形成探究意識,具備一定探究能力,最終具備科學思維品質。
3.2進一步強化概念及原理教學
在化學學科教學及學習過程中,化學概念及原理屬于最本質內容,在學生化學學習能力培養方面可起到基礎作用,并且在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可起到工具性作用。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作為化學教師在注重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同時,也應當對基礎知識教學加強重視,能夠對學生在基礎概念及原理方面較好教學。在當前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保證所選擇教學內容能夠對化學基礎知識逐漸轉變為學科核心素養比較有利。例如,在對化學物質分類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進行引導,使其能夠將物質分類基本方法掌握,使正確物質分類觀念能夠得以形成,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分類思想進行應用,從而對元素、分散系以及化學反應類型等相關概念更加深入地理解。在對典型元素及物質進行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引導,使學生掌握化學物質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其能夠逐漸形成元素觀念及微粒觀念,在此基礎上對更多元素及物質加強認識,最終形成宏觀辨識及微觀探析素養。
3.3合理創設教學情境
對于化學這門學科而言,其與人們生活及社會生產之間具有十分密切的關系,化學專業的不斷發展,使社會生活方式及社會生產方式均發生很大變化。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為能夠使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及方法就是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較好體會化學知識的價值,使學生能夠養成科學精神,最終可對其社會責任感進行培養。在實際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在創設教學情境時應當保證所創設情境具有真實性、情感性及知識性特點,并且還應當具有較強針對性,在此基礎上才能夠更好融入教學情境,更好體驗情境,最終可使其正確價值觀念及社會責任感能夠形成。化學教師可帶領學生到社會上開展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了解實際社會現象,并且能夠更好地了解化學知識在社會實際中的應用,使其樹立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社會問題的決心,最終形成較強社會責任感。
在當前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學生綜合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新課改標準下,對學科核心素養也越來越重視。因此,在高中化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化學教師應當在深入了解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通過有效途徑及方法對學生各個方面學科核心素養進行較好培養,從而使化學教學更加符合社會發展需求,促進其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