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英
摘 要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發展,《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升。該課程是一門與學生成長密切相關的學科,不僅能夠在開展該課程的教育活動中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正確價值觀,更能夠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法律意識,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但目前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教學現狀并不容樂觀,一些小問題的出現成為了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攔路虎,影響了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筆者認為,要想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就必須找到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對癥下藥,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才得以構建。
關鍵詞 初中;高效課堂;道德與法治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176-01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思維成長和行為習慣養成的過渡時期,很容易受到不良道德行為與觀念的蠱惑和影響。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有效性必須進一步得到提升,以引導初中學生健康成長與學習。但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在開展教學活動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該課程“低效開展”。解決這些問題就是目前《道德與法治》任課教師在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中走出的第一步。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教學現狀
筆者認為,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摘要存在以下三點教學問題。
(一)教學觀念傳統,學生主體地位不明確
受傳統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在開展課程授課的過程中容易將教學分值化,將自己擺在教學課堂的主體。這樣的被動式學習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僅降低,而且所學知識也無法應用于實踐生活,反而局限于試卷、教材,教學效率可想而知。
(二)教學方法單一,“蜻蜓點水”式教學
現階段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仍然以教師主講授課為主,“一言堂”教學現狀明顯。即使部分教師一經采用了一些新式的教學方法,但理解并不到位,甚至將其作為“按本宣讀”的工具,導致課堂氣氛僵硬,學生的參與度低下。
(三)教學形式單一,缺乏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項與我們實際生活相關聯、緊密的課程,但在目前的課程開設上,幾乎全部都是理論教材、課堂教學,沒有深入實踐活動,教學的有效性可見一斑。
二、構建高效《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教學策略分析
正是基于上述所說,目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影響了高效教學課堂的構建。所以教師才更應該對癥下藥,積極解決問題,從問題出發尋找對策。
(一)正視新課改下的教育新理念,轉變教學觀念
新課改下出現了諸多的教學新理念,包括“以生為本”、“興趣教學”、“學科核心素養”等等,這些教育新理念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育理念,更能夠成為教師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新的指向標,需要教師正其內容并且學習,以轉變教學觀念。教師要正確掌握《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實質性目標,如培養學生的道德觀念、法律觀念,讓學生能夠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而不是將分值化的要求強加給學生,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在正確教育新理念的指引下,構建高效課堂將有明確的新方向。
(二)創新教學方法,構建多元、趣味課堂
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出現在教師的教學課堂上,是教師構建高效教學課堂的新武器。《道德與法治》教師必須結合初中學生的特點及需要進行合理的應用,以創新教學課堂,注入新活力與新動力。筆者在實踐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甚至是游戲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并且靈活利用信息技術等新式工具,改變了“蜻蜓點水”、“一言堂”的教學現狀,讓課堂變得更生動有趣。
如筆者在開展教學時,經常針對探討性較強的內容將學生們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們集思廣益,通過合作、溝通與獨立思考來解決問題。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了學習的直接主人公,學習的能動性得到了迅速的提升,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提升。
(三)科目教學結合生活,開設豐富實踐活動
《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項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課程,它不能夠依仗教材脫離生活展開教學。任課教師要想讓教學更有效,教育更深入,就必須將教學內容結合生活。可以開展豐富的實踐活動,也可以通過模擬情景等讓教學與生活相對接。
如在開展《我與社會》時,筆者為了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于是開設了有關的清凈活動,讓那個學生們根據不同的生活情境來介紹自己,包括去朋友家做客向朋友父母介紹自己的業緣關系式介紹;到親戚家去玩向親戚介紹自己的血緣關系式介紹;到外地旅游向游人介紹自己的地緣關系介紹等等。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高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構建,不僅要求教師要從教學觀念上轉變,更要求教師從教學形式、教學方法上變革。任課教師必須站在課程的發展前沿上,掌握新動向與教育新方法,積極應用與創新于課堂,以實現高效《道德與法治》教學課堂的創建。
參考文獻:
[1]陳水宜.核心素養下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7).
[2]劉德東.試論初中道德與法制教育方法[J].中國校外教育,2017(13).
[3]盧立.初中奧德與法治教學中存在的的問題及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