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勇
摘 要 中小學體育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心理、生理特點,掌握他們生長發育的一般規律,以實現體育教學的科學化。然而合理而周密的組織教學是體育教學科學化的重要體現。體育課大多在室外進行,組織教學就需要排除各種干擾,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從心理和物質上做好充分準備,保證體育教學過程的順利進行。因此,上好一節高質量的體育課是每位體育教師所追求的目標。
關鍵詞 磁化;變化;轉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8)11-0215-01
上好一節體育課,要從“三化”著手,即磁化、變化、轉化。
一、“磁化”是前提
所謂“磁化”,就是增加教學的吸引力。羅伯特·特拉費斯說過:“教學是一種獨具特色的表演藝術,它區別與其它的表演藝術,這是由于教師與那些觀看表演的人的關系所決定的。”體育課表演的技巧性、和諧性和美感愉悅性的特點,就是教師內在的人格顯露。教師的表演同演員一樣在聲、神、行等方面具有藝術修養,向學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實情感,只不過不像演員那樣“自我”罷了。我認為學生對體育課缺乏興趣,與其責怪學生,不如反問自己。要使體育教學有實效,第一要緊的是要把學生的心“磁化”過來,使學生樂學。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便形成合力,產生“磁化”效應,從而產生師生間的情感共鳴。
二、“變化”是關鍵
所謂“變化”,就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的特點,變換教學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一)把猜謎、講故事引進體育課。目前,體育教學方法基本上是教師講解動作概念、要領,示范,然后學生隨教師進行模仿練習,方法單調,吸引不住學生的興趣,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不到充分的發揮。如果采用提問式教學,可收到良好的效果。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聽故事、猜謎語的特點,我在教《前滾翻》時,出了個謎語讓學生猜:“兩手用力撐,兩腳迅速蹬,團身如球滾,展體似雄鷹。”謎語一出,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易學易記,從而達到了寓教于學的目的。因此,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法,要有選擇性和針對性,常變常新,步步深入,始終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把教學過程變成學生想學、樂學的自覺行動。
(二)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練習。由于學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時往往是“人到課堂心未到”。我們學校是寄宿學校,學生一個星期才回家一次,每逢星期一上課,這種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就更加嚴重,甚至連隊伍都排不好。針對這一情況,我根據教材內容,編一些韻律操,配上音樂或指揮學生做反口令練習、模仿動物動作等各種新穎、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練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采用小型競賽。低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熱衷于小型競賽,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如:當學生掌握快速跑動作后,就可以組織他們進行直線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單腳跳可演變成跳進去拍人和斗雞;投擲小壘球可組織學生打坦克、打飛機比賽,由于比賽激烈,學生就能較好地全身心投入。又如:學生甲在走廊上玩,學生乙在其背后打了一下,只見甲猛一轉身,拔腿就追,直到甲、乙兩人都氣喘吁吁地趴在地上為止。此種在操場上屢見不鮮的鏡頭引起我們的思考:為什么學生在學習起跑時反應就不那么快?為什么學生練習耐久跑時就不能那樣賣力?其實,學生在玩耍時都顯露出其個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學過程能適應其個性,能激發其個性傾向性,那么教學效果就會大大的提高。
三、“轉化”是手段
現今的學生中獨生子女非常多,他們在自己的家庭中是個特殊的存在,被父母、外公外婆、祖父祖母奉為掌上明珠,是一家人的核心,說啥是啥,要啥給啥,非常溺愛。這種教育方法導致這些孩子性格孤傲、我行我素、沒有好的習慣,禮貌缺失。在家中根本不聽家長的話,在學校也不服從老師的約束和管理,不愿意參加學校的集體活動,不愿意上課,特別是體育課,逐漸的就成為了老師和學生心目中的差等生。作為體育教師如何面對和解決差生現象,是體育教學工作中的重點內容。體育教師要積極了解所教差生的情況,認真剖析為什么成為差生,找準問題的根本,對癥采取方法和策略,將差生的轉化工作落到實處,爭取不讓每一個差生掉隊,全面培養和教育學生,提高他們的教學質量。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下幾種方法和步驟。
(一)教學形式多樣化。初中的體育教學,其練習方法、形式可采取多樣化,特別是在體育課的準備部分,可根據學生神經中樞容易興奮、好勝心強等特點,體育課可進行形式多樣的準備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果一節體育課準備部分的練習組織得當,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那么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會集中精神,認真學習教師所講的體育技能。而徒手操的形式也可以多樣化,可以進行雙人、擊掌操、行進間徒手操等。可以在課堂中開展趣味體育,如拔河、跳繩、飛碟練習、負重競賽。
(二)寬以待人的同時,更要嚴于律己。課堂上,如果教師懶懶散散,行為舉止不恰當,學生就會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如果教師嚴于律己,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學生就會模仿老師,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表率行為,具有很強的感召力。因此上課時,我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能示范的盡量做示范,能參加的練習盡量參加,所以在我的課上基本沒有躲懶的現象,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很高。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采用了一些新方法,目的在于激發學生上體育課的興趣,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更好地完成體育課堂的教學任務,起到了較好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裴娣娜.論我國基礎教育課程研究的新視域[J].課程·教材·教法,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