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雄澤
摘 要: 大學生社團活動如“百花齊放”般相繼涌現,但是對于大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實踐引導作用,隨著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本文以小林同學的故事為例,分析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導當代大學生在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發掘興趣的同時,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
關鍵詞: 校園文化 專業夢想秀 就業
一、 案例簡介
小林(化名),女,2016級物流工程專業學生。入學以來,該生無論是在學習成績上還是學生工作方面都表現得尤為突出。在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和數學競賽中,表現相當優異,第一年成功拿到一等獎學金;在系院的學生工作中,擔任黨務和班級的主要干部,到處都可以看到她辛勤又忙碌的身影,工作態度認真又負責。這樣一位頗受老師和同學喜愛的人,突然在大二的時候跑來找我訴苦。
小林說,上了大學,因為興趣加入了很多學生部門,自己很享受社團活動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但是過多的活動占據大部分時間。自從接觸到職業生涯規劃的課程以后,針對就業問題,咨詢已畢業的學生,發現專業對口工作競爭激烈,就業形勢嚴峻,感受到未來就業方向很迷茫,而自己對未來的求職規劃并沒有想法,不知道該準備些什么,處于猶豫不決的狀態。她認為社團的活動雖然很多很豐富,但是對未來就業幾乎起不到作用。經常想象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怎么辦?是否應該犧牲參加活動的時間,做一些對自己未來就業有利的事情?在剩余的大學時間里,該做什么準備?這種對未來的迷茫和現實的困擾一直使她焦慮不安。由于我既是她的輔導員又是學生部門的指導老師,她希望我能針對社團活動和未來就業該如何協調的問題提供幫助。
作為一名高校輔導員,同時也從事學院的學生工作,對于這位學生的困擾,我看在眼里,強烈的責任感讓我意識到要努力幫助她,解決她在學生工作和未來就業方向上的迷茫。
二、案例思考
在校園的日常生活中,學生社團活動如“百花齊放”般相繼涌現,但是對于大學生本身所學的專業知識并沒有起到很好的實踐引導作用,從高中生過渡到大學生,很多人只看到了大學生活的自由,很少有人馬上意識到未來的就業問題。隨著如今大學生人數越來越多,就業形勢愈發嚴峻,面臨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本文以小林同學的故事為例,分析如何更加有效引導當代大學生在積極參與社團活動發掘興趣的同時,為將來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這是我們在輔導員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小林是我的學生,我對她的學習成績與工作等方面情況較為了解,針對她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思考:
首先,小林在班級擔任團支書一職,在學院黨務工作者的一員,她十分享受參與學生社團活動的樂趣,投入了相當多的精力和心思,但是隨著活動量的增加,甚至達到超負荷的程度,她感覺力不從心。她認為大學生活動雖然充滿各種選擇性,但是大大小小的活動過多,占據了自己大部分的時間,而自己像大多數人一樣,更傾向于畢業后找到一份好工作,可是在大學課堂里所學的內容不能很好地得到實踐,看不到跟未來就業的緊密聯系,出現了焦躁、懈怠的情緒。學生社團活動是校園文化的一部分,如何更合理地開展學生活動使其不成為學生的“負擔”?如何更加有效地引導學生實踐專業知識?
其次,小林表示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沒有任何頭緒,沒有思考過未來要從事什么工作,應該如何發展。她重視自己的興趣愛好,但是在現實面前,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職業規劃意識較為薄弱,出現了焦慮迷茫的狀態。身為她的輔導員,我深感自己不僅僅是一名忠實的傾聽者,更是一名人生導師,應該更加有效地指導學生。作為一名求職的過來人,如何運用平時積累的方法,幫助小林理清思路,正確引導她的自我定位和就業觀呢?
三、案例分析和措施
在平時的學生走訪工作中,我發現,小林所遇到的情況,對大多數學生而言都是存在的。大一面對充滿多種選擇的學生社團活動,一些學生為了興趣努力融入社團之中,慢慢地投入時間越來越多,難以集中學習,甚至逐漸忽略了未來就業的規劃。學生社團在創立初衷上來說,是學生自發自覺地因為某種興趣愛好組成的群眾性團體,是開展校園活動的紐帶,是豐富校園文化的途徑。但是在新的環境和形勢下,一些學生社團成了大學生眼里“舉辦活動的機器”,我們需要進一步思考社團活動與大學生需求的關系。針對小林的情況,主要舉措如下:
(一)積極引導,重拾自信。
在我的眼里,小林一直是一個熱愛學習、自覺性強、充滿干勁的學生。但是在繁雜的社團活動中也感受到了力不從心,漸漸容易出現煩躁情緒,熬夜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體質越來越弱。為了深入了解小林的情況,之后我又走訪了學生宿舍并對她進行進一步的輔導談話。小林表示,在大學生活中,因為興趣選擇社團,所以將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學生活動上,很少有時間放松自己,加上對未來就業的焦慮,有段時間總是郁郁寡歡。針對這個問題,我鼓勵她重視自己的心理壓力,及時調整好工作、學習、生活三者的關系。通過經常性的聯系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幫助小林迅速調整狀態。她逐漸意識到自己心態調整的重要性,不再糾結于過去的選擇,放眼現下和將來,重拾自信。
(二)換位思考,解其所憂。
學生碰到問題時,由于缺少社會閱歷,容易采取極端的行為,例如自暴自棄式的躲避問題。輔導員需要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問題和需求。在與小林的談話過程中,我讓她對自己未來的求職意向和職思路進行描述。通過談話,我發現她對自己了解得較為全面,但是自身定位不夠深入。在工作方面沒有過于要求未來的事業發展,甚至沒有考慮過企業等因素,只是單純想找一份簡單的、穩定的工作。
針對這樣的情況,我采取“現身說法”的方式,向小林分享自己學生時代的就業故事,并結合學院往年畢業生就業數據,讓小林深入了解自己的專業和行業發展的方向,提出建議,鼓勵她通過上網搜尋、咨詢專業老師、向有經驗的家長、學長學姐了解等途徑,針對自己的性格特點和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發展方向。此外,根據小林的《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給出科學合理的建議,引導她明確接下來長期與短期奮斗目標和實施計劃。
(三)合理規劃,助力成長。
小林不僅是我的學生,而且是學生干部,在她的問題反饋過程中,我意識到學生社團活動應該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實際需求。不僅小林向我反映說,社團活動太多了,而且通過經常性走訪學生宿舍,我了解到一些學生除了興趣外還想學習到更多關于未來就業的知識。除了縮減學生社團的活動外,結合經管學院已有的活動,針對學生所感興趣的就業話題,專門打造“專業夢想秀”品牌系列活動。
“專業夢想秀”,主要以各類具有專業特色的比賽為依托,實現了將專業與夢想相融合的目標,為學生提供知識實踐的平臺,擁有一份大學生生涯規劃的指引導向。首先,通過專業大講壇系列活動,將各個專業特色和就業教育觀緊密結合,讓大學生充分認識自身專業就業方向,更好地選擇未來的求職道路;結合職業生涯規劃大賽、專業成才辯論比賽讓大學生不斷了解自己專業的就業方向、職業素養、職業理想等,讓他們有目的、有計劃地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其次,以“經管之星”系列活動為主,例如公益創業講座、創意策劃、HR面對面、創業計劃等大賽,根據學生特點開展個性化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就業分享會的舉辦,利用已就業的優秀大學生代表分享就業經歷,了解就業的形勢、政策、技巧等,讓大學生們做好就業準備。
小林對“專業夢想秀”表示很感興趣,將專業知識融入社團活動中,不僅滿足她的興趣,而且為未來的就業發展打下基礎。“專業夢想秀”,興趣與專業結合,專業與就業交纏,就業與機遇融合,小林參加完專業大講壇活動后,積極籌備并投入到經管之星的創業大賽,表現突出。在隨后的第三屆“白碟杯”全國大學生物流仿真設計大賽中獲得福建賽區三等獎,這更加激發她對未來大學生活和就業的信心。
四、案例點評
通過與小林同學的交流輔導中,我深刻認識到以下幾點:
第一,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助力校園文化。進入大學后,一些大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評價自己,是產生問題的原因之一。在學習和生活中,輔導員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意識,多關注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主動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自我定位。
第二,精簡強化學生社團活動,引領校園文化。新時代過多的學生活動已經淪為學生眼中“舉辦活動的機器”,我們應當根據學生的主流需求進行活動編排。隨著越來越多的學生追求于就業的質量,怎么結合學生的需求將學生活動和未來就業緊密聯系?這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創造點。“專業夢想秀”,融合專業與就業特點,為大學生提供機會平臺。
參考文獻:
[1]張淑蘭.淺談高校學生社團概況及今后發展趨勢[J].遼寧財專學報,2001(06).
[2]曾淋.高校校園文化與大學生就業創業探述[J].科學咨詢,20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