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晉梅
摘 要: 大學英語教學改革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和觀念,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能動性,對于學生整體語言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推進作用,而且隨著國際化的不斷發展,各國文化的滲透和交流不斷深入,大學英語在教學上采取多種形式,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能夠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本文在現代國際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對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作用和意義進行分析討論,并闡述在目前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其原因所在,并提出相應的策略,以提高學生的國際交流和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大學英語教學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 大學英語教學 文化融入 綜合素質培養提高
隨著各國的交流開放,國際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國家與國家的合作越來越多。英語作為一門重要的國際語言,在現代社會跨國交流溝通上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固有的傳統文化對于語言的學習有著直接的影響,關系到學生能否有效地掌握語言,能夠流利地使用語言,對于與不同國家和人群交流信息的傳遞具有關鍵作用。目前在我國,除了外語專業的學生外,大學英語作為一門通識課程供各個專業的學生學習,其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利于學生今后發展。近年來,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發展,大學教育不斷深化改革,大學英語教育水平不斷提高,符合人才培養模式,也符合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由于各國文化的相互交流滲透,學生英語水平全面提高的目標難以實現,影響跨國文化的順利交流,因此教育改革是必然趨勢,為我國提供培養復合型人才助力[1]。
1.語言與文化的關聯及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的作用
語言是一種工具,是人們思維表達的載體,也是相互理解和交流的工具,這是人類社會在進化過程中創造出的特有的交流方式,語言的發展反映人類社會歷史的進程,蘊含豐富的文化。而文化是一個群體一個社會的生活習慣和方式,涉及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各個方面,從簡單的衣食住行、生活風俗到人生觀、價值取向等,都是特有文化沉淀的反映。語言和文化之間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語言歸結到底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文華創造范疇,語言文化是一個扭在一起的結扣,互相襯托互相反映。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當利用這一點,讓學生了解英語的文化歷史,了解其文化基礎和思維方式,從邏輯上理解語言,才能更好地掌握并應用這種語言,促進學生的跨國際交流水平和能力。在實踐教學分析中發現,文化滲透對英語教學具有重要的作用,兩者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這種文化滲透的導向是教學設計和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依據。改變我國英語教學的現狀,傳統的教學以等級考試主要目標,注重單詞和語法的教學,不能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在現代化英語教學改革和要求下,應當結合文化學習,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全面地提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參與的主動性,提高大學生的跨國際交流和應對能力,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文化滲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發揮關鍵作用,必須高度重視,采取合理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習質量[2]。
2.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2.1觀念陳舊,重視不夠。
大學英語教學對象大多是非英語專業學生,一些教師對于學生素質的提高認識不足,同時教學手段和觀念陳舊,認為教學就是修學分,就是為了等級考試,沒有從本質上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更談不上文化滲透的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發展扮演著重要的作用,部分教師沒有認識到文化與語言的內在關系,使得文化滲透在英語教學中起的作用微乎其微,阻礙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及跨國際交流水平的提升,學生的發展不平衡[3]。
2.2沒有明確合理的教學目標。
大學英語教學要求規定,文化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別是在學生交際這一方面的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方向比較含糊,給英語教學帶來一些困惑。在涉及的文化交流部分,一些教師沒有深入地引導學生對文化的學習,一些教師意識不足,本身對國外文化的了解較少,所以沒有合理的教學目標,過于注重基本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英語水平實質上沒有提高,這是現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最大的弊端。
2.3文化滲透沒有實踐訓練相結合。
語言的掌握重點在于運用,目前一些大學教師教學中存在簡單的互動交流,但是教學手段過于傳統,學生沒有學習積極性,難以融入課堂,使得實踐訓練“名存實亡”,學生沒有體會文化的內涵,沒有掌握語言的本質和內在邏輯,長期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但是在聽說讀寫等環節都相對比較薄弱。一些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將文化融入實踐緊密結合,造成學生學習后在交流上依然有障礙,不能達到靈活運用的效果。
3.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融入
3.1從學習主題入手,進行文化融入。
大學英語在教材的設置上還是有一定的合理性,采用的文章都有一定程度反映國外的文化,每個單元都有相應的主題,教師可以從每個單元的主題入手,促進學生了解國外文化,了解他們的表達和交流方式,從而讓英語更專業更自然。例如在學習國外家庭的章節時,向學生介紹主要的兩種家庭模式,即extend family和nuclear family,介紹這兩種家庭的組成和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家庭,這與中國的區別在哪兒,讓學生從本質和源頭了解這種文化差異,還可以了解現在出現的一種新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通過對比,對國外的價值取向和文化觀都會有深刻的理解。在英語教材中,類似的章節有很多,教師如何深入展開教學,讓學生理解具有重要作用。文化的差異是導致交流習慣和方式不同的主要原因,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從歷史的發展中形成兩種特有的表達方式。這種本質的邏輯認識能夠讓學生掌握語言技巧[4]。
3.2聯系生活實際進行文化融入。
學習語言的目的在于進行跨文化交流,與世界各地的人們交流,教師需要抓住一切時機聯系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進行人文教育文化融入。例如,西方有很多傳統的節日,如圣誕節、感恩節等,與中國的傳統節日一樣,在節日中都有特有的問候方式,但是中西方由于文化差異,在問候上截然不同,有時候甚至是相反的[5]。此外,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生活場景,創設教學情境進行文化融入教學,例如用中文點餐很隨意,但是用英語點餐的時候可能會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出現笑話,所以教師可以設置這些生活場景,讓學生從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上了解英語環境下的文化交流和生活習慣,從最基礎開始。此外,中英之間最大的差別就是人與人的交際,國外比較熱情開放,中國文化含蓄內斂,所以在日常表達上具有一些差別,例如“give me five”,這句話單詞很簡單,但是絕不是表面的意思,而是擊掌的意思,教師可以針對這種表達進行專題教學,讓學生注重細節,提高交流水平。
3.3加強語言運用進行文化融入。
大學英語教學僅僅在課堂上是遠遠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的,不僅課堂時間有限,而且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教師應該積極爭取一些課外的途徑以提高學生的英語交流能力。長期以來,我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發展不平衡,教學注重語法詞匯,沒有時間應用,沒有理解語言,所以在聽力和說上一直以來是弱項。教師應當增加學生對話的環節,或者與學校的外教和留學生開展專題對話演講交流,在實際交流過程中學生、教師才能發現自身的不足,而且通過與外國人的交流可以提高學生口語和表達的專業性,對學生的提高具有顯著的作用。還可以通過外國人的講解和相關視頻音頻資料的試聽,了解國外的風土人情和歷史地理。此外,鼓勵學生閱讀英語原版書,也可以從一些簡單的名著小說入手,了解其習慣和比較專業的表達。還可以組織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例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電子海報制作、舉辦英語晚會等,讓學生深入英語的世界,激發學習和探求的欲望,提高學習水平。
總而言之,從大學英語文化融入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出,加強文化融入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現代社會,各國之間的國際交流越來越頻繁,是現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給文化融入提供了較多的機會,在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水平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為培養具有綜合素養的國際性人才發揮重要作用,推動我國人才素養持續提高,對英語教學改革發揮巨大作用,文化融入教學是不斷教學創新的主要手段。
參考文獻:
[1]莊新月.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融入[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5(5):15-16.
[2]呂東英,李楠.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融入的必要性及主要方法[J].科學技術創新,2011(22):199.
[3]魯楠,赫妍,王爽.淺談跨文化交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8,29(23):2894-2895.
[4]陳筱.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國外文化意識滲透的不足及其影響[J].教育教學論壇,2012(s3):126-128.
[5]劉巧香.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融入[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7,30(2):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