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峰
摘 要 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越來越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新媒體行業得到迅速發展。文章以今日頭條為例,對我國新媒體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并針對我國新媒體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現狀;問題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8)18-0083-02
近年來,隨著我國互聯網覆蓋率的不斷提高、互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產生活同互聯網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不可分,特別是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便攜式移動智能終端在我國的大規模普及,便攜式移動智能終端成為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獲取信息、表達訴求、溝通交流的首要渠道,截至2018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7.88億,智能手機普及率和手機網民規模均位居全球第一。
基于智能手機的高普及率和高滲透率,我國傳統的媒體市場也在悄然發生著變革,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媒體形式因其傳播滯后性、缺乏互動性、形式單一性等不足,日漸被新媒體替代了部分功能。特別是十九大以來,我國進入了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以今日頭條、微博、微信為代表的新媒體依托移動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為現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媒體形式。
1 新媒體的定義及特點
新媒體的定義分為廣義上的新媒體和狹義上的新媒體。廣義上來說,新媒體是一種環境,是一種內容傳播形態,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狹義上來說,新媒體是利用互聯網技術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媒體形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新媒體的定義:“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新傳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斌認為:“新媒體是以數字信息技術為基礎,以互動傳播為特點、具有創新形態的媒體。”相對傳統媒體而言,新媒體被稱為“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具體表現在3個方面:一是傳播方向不同。傳統媒體是單向傳播,而新媒體是多向的。傳統媒體是由專業人士進行采編內容、分析報道和傳播信息,受眾被動地接收信息。新媒體在傳播方向上是多向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記者”,通過新媒體發布信息;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新媒體看到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并發表自己的看法。二是傳播渠道不同。傳統媒體主要依靠紙張、電視、電波等渠道,存在傳播渠道單一、閱讀時間受限等不足。新媒體在傳播渠道上更加注重依托于互聯網、依靠智能手機,可以隨時發布信息。三是互動方式不同。相比較傳統媒體 “我說你聽”的互動方式,新媒體的雙向互動方式是區別于傳統媒體的重要特征。新媒體形勢下,用戶可以在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下,評論信息內容和評價其他用戶的評論,達到雙向互動的效果。
2 新媒體行業發展的現狀
新媒體行業的興起,是社會發展和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必然結果。新媒體的傳播以互聯網為載體,我國的技術已經十分成熟,特別是在通訊領域,已經與世界水平持平甚至領先世界水平。新媒體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媒體機構,每個人都是移動媒體,個人可以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因地制宜地創造自己信息發布與傳播的新平臺。因而新媒體產業的發展非常迅速且影響力極大,勢必引領媒體產業潮流。
目前影響力較大的今日頭條通過個性化的內容推薦、多樣性的內容集合,在短時間內獲取了大量活躍用戶,從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包圍”下脫穎而出。截至2018年6月,今日頭條平均日度活躍用戶為1.07億人,用戶單日使用時長達到73.45分鐘,今日頭條已經成為當下最具代表性的新媒體之一。因此,通過對今日頭條App的研究剖析,對研判新媒體行業發展趨勢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1)主體多元化。在互聯網時代,借助于便攜式移動智能終端的普及和新媒體行業的興起,相比傳統媒體降低了內容創作主體的門檻,讓社會上每一個人都能成為內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讓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群都能參與進來。不管演員、農民、學生還是商人,通過今日頭條這類平臺,都可以把想要展示的內容宣傳出來。
2)產品融合化。今日頭條旗下包括有: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搞笑囧圖、創意家居、精辟語錄、內涵漫畫、早晚必讀的話、好看圖片、今晚必看視頻等十余款App,內容涵蓋了現場直播、知識問答、新聞咨詢、生活休閑和短視頻等,通過內嵌引流,實現了流量接口的無縫對接,增強了用戶黏性,提高了用戶體驗。
3)內容碎片化。隨著人們工作與生活節奏的加快,休閑時間呈現出碎片化傾向,許多新媒體都在探索適應這種碎片化時間的內容推送。今日頭條中的視頻和文字內容都比較短,呈現碎片化的特點,極力迎合人們休閑娛樂時間分散、短暫的需求,同時滿足用戶隨時隨地進行互動、娛樂的需求。
3 新媒體行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新技術為新媒體行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和行業活力,但同時新媒體自身的發展也顯現出了愈來愈多的問題,面臨著許多困境,我們必須正視當下新媒體行業存在的問題。
1)內容同質化嚴重,優質內容相對匱乏。新媒體平臺初期野蠻化生長,為提高內容發布規模,發布內容偽原創、獵奇、低俗問題比較嚴重。例如,今日頭條2016年開始,降低了頭條號的注冊門檻,每一位用戶都可以借助平臺變身成為新媒體行業中的一員,在內容質量要求上沒有限定,從而涌入大量的內容發布者,造成平臺內容質量參差不齊。
2)評論內容魚龍混雜,容易催生網絡暴力。新媒體為用戶提供了一個言論自由的平臺,但不對用戶的評論加以審核監管,真實性卻越來越難以考證,人們在暢所欲言的同時也很容易形成網絡暴力,部分用戶借道德、正義的名義對網絡上的一些人和事件進行不法侵害。
3)新媒體的娛樂化傾向,容易“麻醉”群眾。新媒體平臺為用戶提供了海量信息,這些信息大多以短文章和小視頻的形態呈現,具有獵奇性和刺激性,引人們去點擊閱讀,大量占用用戶的時間,侵蝕他們的學習和思考能力;用戶熱衷于低俗的八卦娛樂消息之中,再加上網民非理性的輿論引導,很容易使人們跟風、失去判斷和思考的能力;新媒體平臺上煽情、庸俗化的內容展示一定程度上拉低了用戶的審美水平,例如社會普遍擔心的男子“娘”化現象,新媒體的視頻傳播起到了非常惡劣的引導作用。
4 對新媒體行業發展的建議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新媒體的發展帶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隱藏著傳播網絡暴力和社會不良風氣的風險。因此,解決目前這些問題,維護新媒體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筆者認為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措施進行解決。
1)加強政府管控,健全輿論監管機制。一方面,加強政府引導的力量。面對復雜的新媒體信息傳播,政府要切實加強網上輿論引導,才能使新媒體真正成為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嶄新陣地,才能切實解決新媒體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在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相關的法律法規有一定的滯后性,許多法律法規有待完善。國家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建立健全網絡規范與監督,使新媒體用戶明確自己的義務,明確法律禁止的邊緣,遏止為了追求個人利益侵害他人權益的現象,逐步形成規范的使用秩序。
2)提高媒體人職業素養,營造良好發展氛圍。一方面,提高媒體人準入門檻,鼓勵優秀的媒體人進行創作,提高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質量,提高整個新媒體行業的水準,從而起到傳播先進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提高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在利益誘惑面前,堅守媒體從業者客觀公正的態度,不造謠、不傳謠,促進積極信息的傳播,使新媒體用戶擁有一個健康陽光的網絡環境。
3)提高網民素質,凈化網絡環境。網絡的虛擬性使得一些新媒體的用戶認為自己可以擺脫法律的規范而不負責任地發表言論,通過提高新媒體用戶的素質,培養他們的理性思考和辨析謠言的能力,規范他們的行為,積極推行實名制認證,可以有效避免新媒體平臺上不良信息的傳播,凈化網絡環境。
參考文獻
[1]CNNIC.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18-08-20].http://www.cac.gov.cn/2018-08/20/c_1123296882.htm.
[2]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2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3]石磊.新媒體概論[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9.
[4]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M].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85.
[5]童清艷.中國媒體未來發展趨勢與改革策略[N].人民論壇,2016-08-25.
[6]劉偉,鄒開超.新媒體環境下輿論引導問題及對策探析[J].新媒體研究,2017(2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