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舒華
摘 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審美能力和審美意識逐漸形成的時期,他們很容易受到各種時尚潮流文化的影響,形成自己的審美觀念。美術教育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美術素養(yǎng),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所以,讓學生學會欣賞藝術作品,學會在藝術作品中感受美、發(fā)現(xiàn)美、領略美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改變自己的審美態(tài)度,從而提升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完美人格和魅力的人是美術教育的一個重要任務。
關鍵詞:美術欣賞;美術素養(yǎng);審美;初中生
什么是美術素養(yǎng)?美術素養(yǎng)指的是學生學習了美術課程以及相關的知識后,所形成的美術方面的感知、想象、思維、表達、設計、審美、評鑒,伴隨的情感和參與人際交流等方面的意識和能力,伴隨的情感、意志、態(tài)度等個性品質。在初中階段的美術課程中,分為四個領域的課程:造型與表現(xiàn)、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每一節(jié)課都會應用一些經(jīng)典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為欣賞引導,在學習欣賞課本作品的時候,我們遇到了幾個問題:(1)一節(jié)課除了讓學生動手制作和互動交流的時間外,大概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來學習和欣賞本課展示的藝術作品,內容涉及面廣,如課本會引用到一些美術史、美術經(jīng)典作品、著名畫家等,學習時間非常有限。(2)學生對課本有關美術史、名作名人等的了解程度參差不齊,甚至有些學生對這方面的知識是完全陌生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因為教材中的很多知識不理解,導致接下來美術欣賞的教學變得深奧枯燥,久而久之,對美術的學習興趣慢慢降低。所以,讓學生能夠在教材中有效地學習美學知識,教師的教學手段是可以靈活多變的。下面,我結合教學經(jīng)驗,談談我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體視頻、范畫展示,增強課堂視覺沖擊力,吸引學生的興趣
欣賞藝術作品前要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短而精甚至有音樂的視頻無疑是一種很好的方法。比如《喜慶吉祥的民間藝術》在欣賞傳統(tǒng)剪紙藝術之前,先以一個關于過年貼窗花喜慶的視頻,加上過年背景音樂,學生的興趣馬上就調動起來了,整個課堂馬上就洋溢著過年的氣氛,再來欣賞不同地方的剪紙藝術。再比如欣賞《清明上河圖》,很多學生因為不認識這張作品,覺得陌生,如果放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某地方將清明上河圖里面的人物、景物用泥塑1∶1的比例還原這張作品的場景,學生看了覺得很震撼,自然就有興趣來了解這張作品,這個時候老師再來介紹這樣作品的作者、背景等。要讓學生很好地去解讀一張藝術作品,首先要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主動思考,切勿讓學生被動地一張一張聽老師講述。
二、體驗式教學,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親自體驗審美的過程
新課程標準倡導課堂以學生為主,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讓教室成為舞臺,教師只起引導的作用。在欣賞教材中的藝術作品時,我們可以巧妙地換一種方式讓學生接受知識,例如游戲、問答比賽等。比如,《用畫筆觸摸細節(jié)》這一課中,教材展示了很多藝術作品,為了讓學生能夠更深刻地體會刻畫細節(jié)的魅力,可以先讓學生玩一個游戲,就是用袋子裝著不同材質的物品,如葉子、衣服、樹皮、玻璃等,讓學生蒙著眼睛用手觸摸物品,猜出物品的名稱。整個過程讓學生親身體驗不同材質給人的觸覺,再來對比欣賞藝術家表現(xiàn)細節(jié)的經(jīng)典作品,學生更能體會到畫家表現(xiàn)不同物體那種淋漓盡致的細節(jié),更有感悟。
三、教師要以幽默的語言、個性的教態(tài)、豐富的美學知識感染學生,讓學生發(fā)自內心對美產(chǎn)生共鳴
對于初中生而言,讓他們循規(guī)蹈矩地去學習美學知識是一件很枯燥沉悶的事。特別是對他們來說一些很陌生的美術專業(yè)詞匯,更是讓他們覺得深奧難懂。這個時候,教師可以換一種幽默輕松的語言與學生互動交流,比如《畫家筆下的色彩》中引用梵高的《向日葵》講述畫家用色彩來表現(xiàn)心情,這時可以展示《向日葵》和《星空》兩張作品,問學生:你們覺得梵高畫這兩張畫的心情是怎樣的?在這里可以簡短概況講述梵高的故事,避免用陌生的美術用語,可以用簡單輕松的語言給學生簡述,如梵高是一個天才畫家,非常癡狂畫畫,但是在當時人們覺得他畫得畫很怪,不被大家認可,所以梵高的一生比較悲慘,只賣出過一張作品,盡管這樣,梵高仍然堅持熱衷畫畫……再比如《喜慶吉祥的民間藝術》這一課中,介紹南北方流派剪紙的特點,北方剪紙粗獷豪放、南方剪紙精巧秀美,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問學生你是屬于豪放派還是屬于精致派呢?像講述中國剪紙、國畫、書法這些傳統(tǒng)的藝術時,教師的穿著打扮可以具有個性,例如可以穿具有中國風的衣服,甚至可以在課堂引用一些古詩句,讓課堂呈現(xiàn)一種中國風的氣氛。在有聲有色有形的環(huán)境氛圍里,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發(fā)自內心對美產(chǎn)生共鳴,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總之,美術欣賞的教學手段可以是多元化的,在教學過程中關心學生的發(fā)展情況和理解程度,以學生為主,尊重學生的語言和審美角度,多鼓勵學生,樹立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能夠有發(fā)自內心的領悟,作為美術教師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yǎng),要用自身的語言、教態(tài)、知識和各種形象手段,展現(xiàn)個人魅力感染學生,讓學生不是為了欣賞而欣賞,而是通過欣賞藝術作品讓學生有審美的體驗,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能夠對美的理解產(chǎn)生新的高度,從而提升個人自身的言行舉止、審美觀念、自身修養(yǎng),能夠在課堂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成為一個具有一定美術素養(yǎng)的人。
參考文獻:
[1]程明太.美術教育學[M].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00.
[2]徐芬,趙德成.教育研究與實踐[M].北京出版社,2001.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