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德梅
摘 要:“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韓愈在他的《師說》中對為人師這一角色的經典論述,也是從事教師工作多年以來從未改變過的座右銘。無論身邊的世界如何變幻,無論世人如何評說如今的教師行業,一直秉承著這一教育理念,全身心地熱愛這份神圣的工作,并在工作中用心書寫著“師者”這兩個字的深刻內涵。
關鍵詞:愛心;自信;成長
我所任教的初中生物學科知識豐富,但在中考中所占的分值較低,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這一學科有明顯的輕視心理,在課上學習過程中也常常有不盡如人意的表現,作為生物教師,每周的教學課時有限,如何提高學生對生物課的重視程度,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并且使學生喜歡上生物課,一直是我所思考的問題。這些年的教學過程中,我做過許多嘗試,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敗的,通過總結我得到了這樣的認識:無論是學科教學還是學生管理,給予學生愛心,學生也會用愛回報教師,有了愛,所有的問題都變得簡單了。下面分享幾個本人教學實踐中的小故事,一起感受一下愛心的力量。
故事一:愛孩子就讓他們感受快樂
都說“嚴師出高徒”,我卻正好反其道而行之。在學生的心目中,我這個老師和“嚴”字似乎沒什么聯系,我的生物課上更多的是笑聲和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與交流,這些都使學生對我的生物課堂產生了更大的興趣,更加積極主動地展開學習,因此,學生的成績也一直不錯,這就是我愛孩子的一種方式。記得一次講解《魚》這一節的內容,我先在上課之前為學生展示了網絡上一個流傳很廣的關于飛鳥與魚的故事,使學生沉浸在故事的氛圍之中,然后問學生:“如果讓你選擇自己的來生,你希望自己是一只鳥還是一條魚呢?”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在此基礎上我們一起展開了對課文內容的學習。由于之前的鋪墊,學生對魚的了解熱情一下子被激發出來,在進行后半部分教學時效率也很高。在教學的最后環節,我又問學生:“許多人都說,魚的記憶只有七秒,它是健忘的動物,你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嗎?請同學們課下查閱有關資料,對這個問題發表一下你的個人見解。”后來學生為此做了許多功課,我們將這個問題的答案進行了匯總。
故事二:愛孩子就給予他們更多自信
學困生是令所有老師感到頭疼的,在教學過程中,一些老師對學困生轉化無果,就選擇了放棄,不再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注,久而久之,學生喪失了對學習的熱情,所有的在校表現都不盡如人意,成為教育失敗的典型范例。在對待學困生問題上,我的態度是“一個也不能少”,孩子之所以成為學困生,都是有其原因的。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往往就能起到積極的轉化作用。七年級有個學生平時上課時態度不夠端正,那次在講解《人的生殖》一節時,正說到男女差異,突然聽到一聲竊笑,同學們的注意力都被笑聲吸引了。我循聲一看,正是這個叫小明的學生,發現老師和同學都在看他,小明馬上做出一種玩世不恭的表情,等待著我的批評。我緩和了一下情緒,對他說:“男女差異是個重要的生物問題,既然小明同學感興趣,我想問你一下,小明同學你是誰生的呢?”他一聽就不高興了,氣呼呼地說:“當然是我媽生的啦,老師你什么意思啊?”我和顏悅色地對他說:“是啊,我們都是媽媽生的,爸爸的生理特征是不具備生孩子的能力的,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課題,對于這個問題,你還有什么觀點和看法也可以說一說。”聽到我這么說,他不好意思地低下頭不說話了,我接著剛才的話題展開了對教學內容的講解。課下通過了解,我知道了小明的情況:留守兒童,家庭條件較差,爺爺奶奶年邁,對他疏于管教。這樣的孩子,應該是更渴望愛的,在以后的生物課上,我經常將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他回答,表現出自己對他的偏愛,漸漸地,他由被動回答問題變為主動積極地配合老師,學習成績也有了明顯的提高。這件事讓我深有感觸,很多時候就是教師一點微不足道的小心思,對于一個孩子的意義卻往往是重大的,那么,我們還有什么理由吝嗇自己的愛心呢?
故事三:愛孩子就與他們一起學習成長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我的課堂上,孔子的這句名言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貫徹,我從不避諱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有時甚至是故意暴露自己的問題,目的就是為學生提供更多表現的機會。在講解“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一節時,我對孩子們說:“動物的學習行為老師知道的不多,哪位同學能做老師的小老師,對老師指點一二啊?”伴隨著笑聲,同學們踴躍舉手,紛紛發表他們的看法。這節課的最后,我為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以小組為單位,每組選定一位“老師”,將動物的先天性行為的相關內容和自己補充的材料講解給大家聽,由老師和同學共同為這幾位“老師”的講解打分,作為小組的分數,優勝小組可以免除一周的作業。為了取得優勝,同學們都進行了精心的準備,課上的發揮更是令我刮目相看。愛孩子也要講究方法,孩子的成長需要老師正確的引領,很多時候,“示弱”的效果,更勝于“權威”,與孩子一起學習和成長,我們一直在路上。
這,就是一名普通的初中生物教師,與我的孩子們關于“愛”的故事。
參考文獻:
[1]顧若蕙.課堂教學離不開“關注學生的需要”[J].現代教學,2011(6).
[2]劉金水.用大愛良知和擔當精神呵護學生成長[A].國家教師科研基金十二五階段性成果集(華東卷)[C],20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