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傳軍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科技也在不斷進步,對于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要求,教育中對于人才的培養也有了新的標準。在此環境下,隨之而來的教育體系中教學模式的改革,其中初中教育階段的數學科目的課程模式也同樣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因為它關系到學生在步入高中階段的數學思維和功底,決定著學生的高考應試。那么對傳統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而言,又應該如何契合新時代的教育理念進行初中數學課堂模式的優化呢?結合多年的數學教學經驗,就初中數學課堂模式的優化進行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模式;思考
初中階段的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形式,是學生獲取信息、提高能力和養成一定思想觀念的主渠道,然而課堂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實現用最少的時間使學生獲得最大的進步和發展的效果。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應該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為落腳點和著眼點[1],有效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重要途徑。那么就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來談談如何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模式。
一、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學科興趣上比較感性,作為老師應該從新型的師生關系中受到啟發,與學生建立和諧民主的關系,這樣學生才會因為活躍的課堂氣氛喜歡上課程的學習。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我們不僅是學生的良師,也是學生的益友。
首先,我們在平時的課堂上,要溫柔對待學生,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也是我們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主要場所。所以作為教師,要主動積極去引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將傳授知識的一個課堂模式變為一個探討知識的課堂模式,這樣學生在探討過程中自然就和學生之間形成了新型的師生情感。而這種師生關系的確立,其實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主體角色的把握,很多老師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是以自身為教學行為的中心,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發展。
比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以初中的反比例函數章節教學為例,反比例函數是學生學習歷程中第一次接觸到曲線函數圖象,在學生的思維定式中,認為函數只有分段和一次函數,也即為直線函數,我在講解這一章節前,讓學生自己回去預習,然后在第二天上課中,我讓每個學生對于這個函數發表自己的見解,并且闡述應該如何去運用,對于這個函數有什么特別的性質發現,在學生的幾番闡述之后,我基本上可以把握出學生對于這章節的內容了解了多少,然后針對性進行他們易錯、遺漏的知識點進行鞏固,這樣就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這樣的教學過程中,效率之所以提高,是因為學生自主意見的表達,這樣避免了老師籠統全面概括,節約了時間。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要始終把握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角色關系。
二、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的定量性學科,但是其本質還是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中,回歸于生活是很有必要的,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情境的創設。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如何將一些數學定理通過生活的情境展現出來呢,同時還要培養學生獨特的數學思維呢?
在初中數學的相似形的章節中,我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來使得學生對于相似性的知識進行一個深度的了解。相似性的知識和全等形的知識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很多學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通常特殊情況特殊教學,在相似形章節,我一般都是對課本進行一個簡單的概述,然后就將課堂發展到課外,我當時在闡述這個章節時候,列舉的第一個例題就是如何測量旗桿的高度,很多學生打開腦洞,我在他們的一番討論之后,用多媒體展現出生活中旗桿的真實效果圖,我和他們說,旗桿在生活中肯定有投影圖,因為有太陽,根據這樣的投影圖,我們就能畫出相似性,從地面旗桿的投影,就可以計算出旗桿的高度,很多學生在這個時候又開始疑問了,這不滿足相似性的求解的基本條件,這個時候,我就進一步開始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可以直接測量的物品,根據它的投影長度,我們求解出,在當時環境下的比例系數,然后就可以間接求出旗桿的高度,簡單的相似形知識將比例、投影知識串聯在一起,課堂效率自然提高,將課本的公式定理轉化為生活實際,化無形為有形。
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
孔子曾經說過:“因材施教。”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要及時了解并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滿足多樣化的學習需要。教學中要鼓勵與提倡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尊重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所表現出的不同水平。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及時的關照與幫助,要鼓勵他們主動參與數學學習活動,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要及時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對出現的錯誤要耐心地引導他們分析其產生的原因,并鼓勵他們自己去改正,從而增強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
總而言之,要想更好地優化初中數學課堂模式,僅靠這些是不夠的,教師實施時不僅需要關注各方面的環境與條件是否適宜,同時也要自己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尋求更好的教學方式,從而不斷優化課堂教學。最后,教師要明白,優化課堂教學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長久的堅持,相信久而久之我們的課堂一定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張亞軍.優化初中數學教學,提高數學課堂實效[J].考試周刊,2016(30):58.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