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月濃
摘 要:主要介紹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激勵法教學的必要性,并據此對激勵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應用方式進行了
研究。
關鍵詞:激勵法;初中數學;趣味教學;師生關系;求知欲
一、激勵式教學法的必要性
1.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及積極性
素質教育時代出現的激勵式教學法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及積極性有著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于初中生來說,更是十分符合他們特質的一種教學方式。對于剛步入初中的學生來說,他們活潑好動,剛從小學升到初中,學習模式瞬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加之學習難度對于小學來說加大了很多,數學又是各個學科中最難的一科,這就很容易給學生帶來很大的壓力,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甚至對數學產生排斥心理,十分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展。對于適應了初中生活、進入初三的學生來說,中考又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經過兩年的學習,學生的學習進度已經結束,大量知識點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在應付這么多科目的學習的同時,數學又是其中最難的一科,這就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消極情緒,對數學感到煩躁,沒辦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迎接中考。
2.有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利用激勵式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精神受到極大的鼓舞,老師對學生無盡的關懷、尊重、支持與理解,能夠更好地激勵學生朝著自己想要達到的理想目標前進,進而對老師產生好感和依賴,并懷著感激之情而更加有自信、努力地去學習。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充滿鼓舞的環境下學習是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只有不斷地激勵學生,將愛和鼓勵帶到教學當中去,帶到與學生相處的每一天當中去,才能真正地給學生帶來源源不斷的幫助,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足夠的動力,學習也自然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初中數學激勵式教學法的應用
1.利用好勝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初中生好動,往往沒有耐心去仔細鉆研課本,琢磨基本概念,這時候如果放任學生自己去學習,一定得不到很好的反饋。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課前做好充足的準備,讓學生在課前了解到課程目標,并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氛圍。
為了激勵學生的求知欲,可以先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好勝心驅使,學生想要學到更多的東西。而競賽是激起學生好勝心的有效方式之一。初中生正是處于你追我趕、互不相讓的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幾個小組,出一道能夠很好地體現本堂課知識點、又具備一定難度、可以開拓學生思維的數學題,給每個小組幾分鐘時間討論,然后每小組派一個學生上臺來解題,看誰能最快、最簡便地解對題目,即獲得勝利。這樣一來,既促進了學生的好勝心,又鍛煉了學生活躍思維的能力,檢驗了學生本課堂的學習效果,還能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也能讓學生對這一問題產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2.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也就是說,學生這堂課的學習成果在很大程度上會受到對任課老師的感情的影響。受歡迎的老師往往能夠帶給學生很多的正能量,讓學生對這門課程產生極大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不受歡迎的老師通常會使學生對上課產生排斥情緒,進而對數學產生厭惡,從而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帶來十分嚴重的影響。因此,要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數學科目的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應努力與學生建立和維持并推進自由、平等、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維持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活躍的課堂氣氛也會感染其他學生,讓他們也會勇于舉手、樂于發言、不怕犯錯,從而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產生一個良性循環。
3.趣味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趣味的方式順應了初中生愛玩的天性,讓學生在玩樂中學習,變學習的乏味為有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知識。比如,數學無處不在,在講解一個公式定理時,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并且讓學生自己也可以以此類推,積極發言,各抒己見,讓課堂充滿活力。
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建立課后學習微信公眾號,每次課前以及節假日,都能在群里發布一些有意思的視屏或者文章,一方面可以調節學生枯燥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對該數學定理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還能將數學的無處不在真正地體現出來,同學們各抒己見,在交流中學習。
如今,中國已經進入新時代,更加需要培養出全面發展、均衡成長的學生。而在新課改的大環境下,如何上好一節數學課,是一項艱巨而又漫長的任務和過程。這就需要每一位初中數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更好、更適合當代初中生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得到提高,成長為一個全面型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健輝.激勵式遞進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華夏教師,2017(19):71.
[2]肖金靜.激勵教學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英語教師,2015,15(13):126-128.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