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俠
摘 要: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在單位時間內最大程度地獲取知識、形成言語應用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要調動一切智力和非智力因素,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大力提高學生習得言語的興趣,讓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過程中達成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
關鍵詞:高效課堂;自主學習;獲取知識;言語應用能力
如何指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下自主快樂地學習語文,打造高效課堂,提高學習效率呢?
一、巧用多媒體資源,打造高效課堂
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機整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因為多媒體信息技術不但可以快速地呈現問題,節省板書時間,還能豐富多彩地呈現文本背景資源,給學生帶來試聽等感官上的沖擊和享受,同時也能把靜態的文字動態化,抽象的文字符號形象化。巧用多媒體資源是打造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1.穿越時空,呈現文本背景資源
在教學一些寫景的課文時,由于受條件限制,很多學生對祖國的風景名勝、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沒有接觸過,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開闊學生視野,課堂上我們可以巧用多媒體資源,再現情景畫面。如在教學《廬山的云霧》一課時,我把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廬山云霧的圖片通過PPT的形式播放出來,優美的背景音樂、千姿百態的云霧,給學生帶來了視覺上的沖擊和享受,學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快就進入了文本世界;在教學《煙臺的海》一文時,由于有很多學生沒有見過大海,為了讓學生對大海有一個感性的認識,在課堂上我不失時機地播放春、夏、秋、冬四季煙臺海的不同景觀,給學生帶來直觀的感受,為學生進一步理解煙臺海冬日的凝重、春日的輕盈、夏日的浪漫、秋日的致遠打下了基礎。另外在教學中還發現,課文中許多詞語如“扁擔”“草鞋”“屐齒”“裹足”“梨、靶、鋤”等詞語所涉及的實物或歷史文化背景,與我們現代的社會相去甚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這時我們也可巧用多媒體,再現實物圖片,以及相關歷史文化背景知識,以此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2.讓課堂教學圖文并茂,節省板書時間,提高課堂效率
高效的課堂,教師事先要把教學流程制作成PPT,這樣做不僅能節省板書時間,還可以突出重點,增強視覺效果,提高學生有效注意力,提高課堂效率。如對于一些句子和詞語的理解,要求背誦的課外內容以及片段,我們可以使用不同的顏色加以標注,使學生看了一目了然;對于一些課堂練習檢測,也可事先準備好,在當堂檢測階段隨時呈現,這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高效的課堂,應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
無論是“學講”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還是當下推行的新教育理念模式下的課堂教學,都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學習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真正做到,解放學生的頭腦,使他們有時間去思考;解放學生的雙手,使他們能去積極參與語文實踐;解放學生的眼睛,使他們能去觀察,抓住事物的特點;解放學生的嘴,使他們能去表達。道理似乎大家都懂,關鍵是看你是否真正去落實。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課堂教學往往走向兩個極端:一種是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還是充當主體角色,傳授的成分較多;另一種是“放”的幅度較大,課堂教學隨意性較強,漫無目的,教學目標和任務無法有效達成,課堂教學完全失控。那么如何正確地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高效學習,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為要做到三個到位,即“先進的教學理念”要到位;“科學的指導方法”要到位;“教師的角色轉換”要到位。
1.“先進的教學理念”要到位
理論來源于實踐,理論對實踐又具有正確的指導作用。教育教學也是這樣,高效的課堂離不開教師先進扎實的專業素養,離不開教師的教學機智,離不開教師駕馭課堂的實踐能力等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隨時寫好教后感,多讀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書籍,從中不斷汲取營養。特別要多看一些教學實錄,因為教學實錄往往是一些教育專家的經典之作,這些教學實錄內涵豐富,包括教師規范的課堂語言、循循善誘的啟發,不斷生成的課堂精彩、流暢的課堂流程、教師的教學機智、先進的教學理念等因素。這些都是我們學習的典范。雖然我們不能完全照搬照套,但我們可以取其中的一個環節加以學習運用。
2.“科學的指導方法”要到位
教師課堂教學放不開,或者漫無目的,課堂教學失控的原因不是教師的教學理論不新穎,關鍵是教師的指導方法不到位。而科學的方法來源于教師課前精心的預設。正所謂“功在課前,力在課中,心在課后”。為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在進行《煙臺的海》第一課時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導學案的: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順句子。接著我設計了“我會讀”,讓學生讀準以下字詞:石凳、過濾、恬靜、湛藍、愜意、蔚藍、嬉戲;緊接著是“我能理解”,讓學生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詞語的意思:凝重、輕盈、浪漫、鍥而不舍、如癡如醉、崇山峻嶺;再接著是“我會填”,主要是考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情況,為此我設計這樣的練習:這篇課文是按( )順序描寫了煙臺的海上景觀。煙臺的海冬天( ),春天( ),夏天( ),秋天( );最后一個練習是:通過對這篇課文的學習,你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問題,請寫下來。這是引導學生學會質疑的練習環節,最能引起學生的共鳴,最能引起學生合作探究的欲望。在這樣的練習框架內,學生學習目標到位,任務明確,他們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學習的氛圍中,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就會不斷增強。教學過程好操作,可控制。
3.“教師的角色轉換”要到位
高效的課堂,教師應處于主導地位,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學生是課堂舞臺的主演,教師應是一名導演。要切實做到教師角色的轉變,我認為教師課堂要“懶一點”,課前課后要“勤一點”。教師的功夫應花在課前,在課前要認真鉆研教材,要根據班情、學情,以及教材的特點設計導學案,為學生自主學習搭建平臺。課堂上教師的主要任務是點撥和調控。
當然,打造高效課堂的策略還不止于此,這就要求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積極總結教學經驗,不斷改進和調整教學策略,想盡一切辦法打造高效課堂,讓學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上盡情地展示和張揚。
參考文獻:
朱家瓏.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案例式解讀[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03.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