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 本文針對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具體開展形式進行分析,提出校企聯合模式下高校內部就業指導課程的具體改革策略,在了解存在問題的基礎上找到最佳的改革路徑,為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順利開展做出貢獻,同時幫助學生選擇最適合的職業,進而為社會培養大批量專業型人才。
關鍵詞: 校企聯合? ? 高校就業指導? ? 課程改革
我國高校是進行高等教育的主要行動方,也是企業內部人才的主要來源。因此,要求高校在教育工作開展階段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特別是就業指導課程,更需要順應時代的腳步進行改革。本文提出在校企聯合模式下,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具體改革方式,希望優化課程教學現狀,增強課程教學效果,以此發揮這一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意義,為學生成長和進步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高校就業指導課程開設的意義和目的
(一)有利于學生了解當前就業形勢,做好就業準備。
高校就業指導是指學生在大學校園內的行動指導,安排合理的學習計劃、規劃自己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發展,是一門指導課程,對學生未來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不曾參加過工作,缺乏豐富的社會經驗,所以不習慣關注實時新聞,導致一些學生不了解我國社會目前的就業形勢,部分學生對于未來的發展形勢過于樂觀,或者部分學生對于就業過于悲觀。因此,在高校內部開展就業指導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目前社會發展的具體形式,以及就業工作的狀況,提前為畢業和就業做好準備,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保證未來擁有良好的發展形勢和就業走向。
(二)有利于學生做好學業規劃,順利完成學業。
教育部門規定,從2008年開始,在全國所有高中,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學生在校學習的必修課,可以接受就業指導教育,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了解目前的就業形勢,幫助學生進步。能夠看出,就業指導課程包含著對學生學業的指導,還有學生將來就業的指導。學業指導部分,主要針對剛入大學校園的學生,通過制定科學合理的計劃并進行學業指導,使學生總體把握自己在大學期間的學習生活,并為剛剛進入大學感到迷惘的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有效的指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樹立明確的目標,掌握科學的奮斗方向,合理地規劃自己的學習時間,落實自己的計劃。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課程重視程度不夠,課程設置形同虛設。
根據教育部門提出的要求,各個高校要按照自身的教學情況,制訂具體的課堂教學計劃,分年級設立相應的學分。但是,目前一些高校僅僅在大三或者大四年級開設這門課程,所占時間不到20個課時,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有一定的限制。除此之外,還有個別高校把就業指導課程作為公共課程、德育課程、學分管理課程等。其中的規劃內容不完善,沒有健全整體課堂教學工作考核體系,導致任課教師對于這門課程缺乏足夠的重視,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導致課堂教學工作缺乏相應的主動性、創新性,學生在課堂上很難打起精神。對于學生來說,把就業指導課程當作公共課,是普遍性的特點,所以在課堂上大多應付了事,缺乏學習主動性。一些學生曠課,影響學習狀況。由于各方面的影響,一些學生對于就業指導課程沒有足夠的重視,也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最終導致教學工作名存實亡,影響學生未來就業和學習。
(二)課程體系不完善,實用性不強。
目前,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處于初級階段,不斷地完善,部分高校缺乏內部非畢業班學生的就業指導,沒有就業指導就沒有職業生涯規劃,不能夠把學習和求職更好地銜接。教師的授課僅僅關注目前的就業形勢和政策的宣傳,一些教師進行簡歷設計、面試禮儀和技巧等方面知識的傳授,忽視校園生活和社會生活之間轉換的教學,這種課堂教學內容實用性并不強。對于即將畢業的學生來說,他們面臨的是實習、考研和求職等各種現實情況,這些不具有實用性的就業理論沒有很強的學習吸引力,難以引起學生對這一知識學習的關注,很難保證學生畢業之后快速地從學生的角色過渡到社會工作人員的角度。對于教學材料的選擇,每一個校園的選擇都是千差萬別的,再加上任課教師對于材料掌握程度的不同,導致教學水平參差不齊,很難解決畢業生就業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實際問題。
三、校企聯合培養背景下,就業指導課程改革路徑
(一)與企業共建學生的就業指導培訓模式。
要改革真正的教學課程,必須從根本上解決現有教學課程的一系列問題。首先,意識到教育指導課程對于學生未來學習生涯、就業及個人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另外,對提出的建議給予充分的重視。對教育團隊進行科學建設和培養,開展特殊訓練,選出優秀教師進入真正企業,了解并深刻學習當前社會就業情況。另外,有必要組織專門教師承擔就業指導課程的教育任務,保證教師在課堂上表現出專業性,結合本專業發展的具體特點、未來發展方向進行知識的講解,以及教學內容的傳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同時加大對這一課程的資金投入力度,完善相關工作人員的獎懲制度,以便于調動教師在這一課堂教學工作中的積極性,努力探索最新課程教學模式,提高課程教學質量。
(二)邀請企業技術員到校給學生開講座。
企業內部的技術人員要了解這一行業的前沿技術和發展方向,就要對企業有深入的研究,并且有切身的感受,把這些人員請到校園內部,給相應專業學生開展講座,讓學生學到最新的技術內容,提高自己的思想理念,保證學生在本專業學習過程中,通過專業人員的講解,了解到目前社會中崗位對于人才的需求情況,以及目前社會就業形勢。同時讓學生通過講座知識的學習,真正了解自己學習專業未來的具體發展方向,進而增強學生的學習效果。幫助學生了解本專業當前最新的技術,以及本專業所學習技術未來發展方向,不僅提高學生的就業規劃能力,而且讓學生制定未來職業生涯規劃,對培養這一行業頂尖人才有著重要的作用,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內容,以及專業知識研究的具體方向有所調整和掌握。
綜上所述,縱觀我國高校教學工作開展形式,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直接影響人才培養效果,同時直接關系到學生未來發展情況,以及社會的繁榮和振興現狀。因此,高校要意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有針對性地改革課堂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找到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形式,為人才的成長和進步做出一定的貢獻。本文針對高校內部就業指導課程的具體開展模式進行分析,了解教學工作開展現狀,以及其中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校企聯合模式下課程具體改革路徑,希望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學工作質量,增強就業指導課程教學效果,為學生未來良好發展和進步指明方向。
參考文獻:
[1]周任慧.現代學徒制下財經類專業“校企行職”多維協同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實踐[J].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9(02):22-25.
[2]何磊磊,楊航征,李家輝.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高校與企業人才供需合作路徑[J].決策與信息,2019(06):79-85.
[3]付玉梅.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問題及對策分析——以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為例[J].廣西質量監督導報,2018(12):18.
[4]龐馥珊.“校企合作”視域下高職院校就業指導課程“五位一體”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8,34(11):135-137.
[5]雷園園.獨立學院畢業生“慢就業”心態調查分析——以華南理工大學廣州學院為例[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17(21):118-119.
項目基金:本文系2019年河北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研究課題立項“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實踐研究(課題編號:JRS-2019-5098)。
課題成員:曹錦錦? 張? 偉? 張紅蕾? 祁卉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