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思政課大班額教學仍十分普遍,大班額存在著學生數量多、差異大、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對當代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邏輯理性思維能力等要求極高。如何讓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打造高效課堂。本文試圖探索在“學習共同體”的視野下把思維導圖引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轉變教學思路,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時效和提升大學生學習效率。
【關鍵詞】高校 ?思政課 ?學習共同體 ?思維導圖 ?研究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武漢輕工大學校級教學研究項目成果,項目名稱:《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大班額混合班“學習共同體”視野下應用思維導圖優化教學效果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XM201801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056-02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思政課大班額教學仍十分普遍,大班額存在著學生數量多、差異大、教學效率不高等問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抽象與具體、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學科,對當代大學生的思辨能力、邏輯理性思維能力等要求極高。如何讓課堂煥發生機與活力,打造高效課堂,實現大學生“愛學”、“樂學”、“真學”、“真會”、“真懂”、“真用”的教學目標,眾多專家和老師進行了不懈的探索。在“學習共同體”的視野下把思維導圖引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轉變教學思路,能將抽象的晦澀的理論知識轉變為直觀的圖解,便于學生理解其內在的邏輯性,尋找到知識點的內在聯系,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一、思維導圖簡述
思維導圖(Mindmap)于1971年由英國學者托尼·博贊創設,它是一種圖像式思維的工具以及一種利用圖像式思考輔助的工具,它用一個中央關鍵詞或想法以輻射線形連接所有的代表字詞、任務或其它關聯項目的圖解方式,是一種有效的思維模式,應用于記憶、學習、思考等思維的“地圖”。至創始之日起,思維導圖已經在全球范圍得到廣泛應用,新加坡教育部將思維導圖列為小學必修科目,大量的500強企業也在學習思維導圖。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思維導圖傳入中國內地。最初是用來幫助“學習困難學生”克服學習障礙的,后來主要被工商界(特別是企業培訓領域)用來提升個人及組織的學習效能及創新思維能力,在學科教學方面,沒在學校廣泛應用,后經思維可視化研究團隊把概念圖(由美國康奈爾大學的諾瓦克博士提出)、知識樹、問題樹等圖示方法的優勢特性嫁接過來,同時將結構化思考、邏輯思考、辯證思考、追問意識等思維方式融合進來,把思維導圖轉化為學科思維導圖,就是將學科內容的結構化思考、邏輯思考、辯證思考、追問意識等思維方式融入學科知識內容建構學科策略思維導圖并將思維視覺化表現出來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將顏色、符號、線條等要素作為連接,運用于連接、創建、記錄、思考和創作學科知識點,最終實現知識點的邏輯化、直觀化呈現。目前,學科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基于系統思考的知識建構策略”已被全國五百多所課題實驗學校引入應用。
二、“學習共同體”視野下思維導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教學中的意義
1.“學習共同體”簡要。“學習共同體”一詞最早見于1995年博耶爾(Ernest L Boyer)《基礎學校:學習共同體》的報告。東京大學佐藤學首先倡導“學習共同體”學校改革并于1998年在茅崎市的濱之鄉小學建立了研究試驗基地學校。研究者一般認為,學校班級學習共同體是由學生和教師共同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學習任務為載體,以促進成員全面成長為目的,強調在學習過程中以相互作用式的學習觀作指導,通過人際溝通、交流和分享各種學習資源而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基層學習集體。它與傳統教學班和教學組織的主要區別在于強調人際心理相容與溝通,在學習中發揮群體動力作用。
2.“學習共同體”視野下思維導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教學中的意義。將思維導圖運用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教學,不僅是對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思路、教學邏輯結構、板書制作的革新,也是對于學生課堂學習方式方法、接受知識的方式理念、消化知識方式的革新,更是對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的革新。一是能夠在教師與學生之間大“學習共同體”下整體把握知識框架,理清課堂教學思路,達成教與學的互動融合。二是能夠在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共同體”下構建高效課堂和知識內容,從宏觀上整體把握混合大額課堂不同層次的學生。三是可以有效解決教學中出現的“碎片化”現象,全面協調大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推動思政課學科核心素養的整體發展。圍繞教學目的和要求以及重難點把教材或生活中零散的材料與所傳授的知識形成有機融合,創造性開發,促使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積極分析知識內在聯系,激發學生的辯證思維和積極價值取向的構建,這樣深度融合、內外聯系,通過教學的主體內容的微建構,既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完整掌握,又培養和鍛煉了能力。例如唯物辯證法中聯系的原理,讓學生掌握聯系的含義、特點、方法論意義,通過聯系原理我國社會主義發展的縱橫脈絡,從而全面地了解我國改革開放的偉大基本國策,學會用辯證、發展的眼光看待中國內部聯系以及中外關系。
三、“學習共同體”視野下思維導圖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根據“學習共同體”內容和形式,合理、科學取舍教學內容。根據大班額特點和滿足學生多元需求,通過觀察、課堂提問、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方法對大班額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能力水平、性格特征進行評估,依據學習方法、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學習風格等組建多元化課堂學習小組。同時組建道德自律共同體、心理輔導共同體、志愿者共同體等課外學習共同體以及網絡學習共同體。教師要依據多種多樣的學習共同體,立足教材整體知識結構進行重難點梳理和系統調整,把整個教材邏輯知識框架體系進行一個較為宏觀的角度組織教學,使課程內容更為豐富,更為系統,更為條理化,滿足大班額大學生多樣化的發展需要。
2.根據“學習共同體”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的特點,把握思維導圖制作設計的原則。一是依據“學習共同體”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理論性較強的特點,科學合理、取舍適當的規劃課堂主體教學內容。堅持課堂主體教學內容與教材學習內容有機結合;做到: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切實讓學生真學到知識、真學會知識、真懂知識、真會用知識。二是把握思維導圖設計的原則,提高其運用效率。首先,找到關鍵詞,進行內容填充,做到簡潔。教師在組織制作思維導圖過程中要率先選擇合適的關鍵詞并以簡短詞匯的形式進行填充。其次,要清晰。清晰是思維導圖達到效果的基礎。如果思維導圖過于繁瑣復雜,或是文字繁多、或是線條密集,不僅難以達到教學效果,還會增加教學難度,影響到學生對信息的接收。再次,明了。如唯物論僅僅有幾條線條、三個框架組成,簡潔清晰明了傳遞了教學內容。
3.思維導圖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施。思維導圖是表達發散性思維的有效的革命性的圖形思維工具,它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對接起來。一是引入正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課堂引導,并將其融入教學中。在傳遞給學生知識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到高校思政課強大的思維邏輯性,對學生而言,思維導圖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明確學習目標、學習方向、學習重難點,了解到知識間的相關性,逐漸養成邏輯習慣,促使學生整體把握知識、分析知識內在聯系,激發學生主動性探索、自覺性學習、探究性研究,提高課堂的教學實效。二是引入章節復習和課程總復習教學過程中。在教學復習備考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思維導圖建立學生該學科知識數據庫,提高記憶能力和建構生成知識網絡,改變過去學生單線思維的狀態,增強學生的思維能力,啟發學生的聯想力和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的效率。
作者簡介:
史要防,曾用名史鎧逢,男,漢族,河南濮陽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共黨史(黨建)、中國近現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