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銀德
【摘要】群文閱讀的出現有效改變了小學語文單篇文本閱讀活動的組織形式,為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指明了新的方向。然而,課文閱讀內容有限,文本數量較少,難以展開更大范圍內的群文閱讀活動。對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課外閱讀補充課文閱讀,由此擴充群文閱讀的文本結構,讓小學生接觸更多的同議題文本,全面豐富小學生的閱讀經驗。本文將從“根據課文主題匯總課外閱讀文本”、“ 將課文閱讀技巧延伸到課外群文閱讀活動之中”兩個角度分析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由課內走向課外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 ?群文閱讀 ?課內外閱讀整合 ?有效途徑
【課題項目】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小學高年級群文閱讀指導有效策略研究》( 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375)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47-0087-01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通常會在課堂閱讀活動中組織學生精讀、細讀課文文本,且不說耗時耗力,單純從課文閱讀的單一性與獨立性來說,小學生就難以形成完整認識,也就無法及時利用課文閱讀技巧來解釋新的文本信息。另外,由于小學語文教師長期存在功利性教學思想,很少展開課外閱讀指導,嚴重限制了小學生的閱讀經驗與閱讀思維,影響了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健康發展。針對這個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利用群文閱讀這一開放式閱讀模式來整合課內閱讀與課外閱讀,既可根據教材閱讀主題來深入挖掘文本信息,及時完成閱讀教學任務,也可有效補充課外閱讀資料,開拓小學生的閱讀視野,促使小學生在多文本閱讀活動中實現更好的閱讀成長。
一、根據課文主題匯總課外閱讀文本
1.根據課文主題教學需求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文本。
許多小學語文教師輕視課外閱讀輔導任務的根本原因是無法消除傳統的應試化教學思想,改革創新意識較差,過于看重教案規劃,認為只有在短期內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才是最直接、最現實的教學目的。但是,充足的課外閱讀活動不僅可以很好地補充小學生的閱讀經歷,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還可以有效補充小學生的寫作素材與人生認知,對小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提升有積極作用。因此,要想同時兼顧教學任務與拓展課外閱讀范圍的雙重任務,小學語文教師就應該根據課文主題教學需求選擇相應的課外閱讀文本,以便讓小學生更好完整地把握某一類文本的閱讀規律,有效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
就如《北京的春節》一文便是以北京地區的春節習俗與傳統慶祝方式為主題的,以通俗、直接的語言描述了老北京的風俗習慣。實際上,春節是我國最古老、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小學生也對春節有豐富的生活認識。如果利用《北京的春節》一文來組織群文閱讀活動,則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有可能促使小學生及時調動個人生活回憶來尋找文本共鳴,從而有效促進群文閱讀活動的有效發生。因此,我便以《北京的春節》一文為中心,以“春節”為群文閱讀議題,以《過年》《除夕》《童年的春節》《年意》《慶祝舊歷元旦》《湘西過年》《過去的年》這幾篇課外閱讀文本共同組建了群文閱讀結構,指導小學生整合這些文本中的“年味”、“年俗”與“年意”,從而加深學生對春節的認識與體會,落實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和審美情趣”這一理念。
2.圍繞課內閱讀的單元主題展開課外閱讀。
現行統編語文教材都由單元組成,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每個單元前都設置了精短導讀,明確了本單元的主題、作家作品及閱讀方法,目的是激起學生的閱讀期待與興趣。如果只孤零零地進行一篇又一篇的閱讀教學,就很難滿足學生強烈的閱讀欲望,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框架,而“群文閱讀”恰恰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失。我們圍繞主題,根據單篇課文學習的需要去選擇一組文章,用于引導孩子與文本進行閱讀對話,結合自己的經驗對文本做出自己的判斷、評價、反思。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在課前我就和學生一起查找了很多近代歷史資料,把這些資料文章編輯整理成“一群”一并推薦給學生在預習時完成閱讀,在閱讀過程中還讓學生在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圈點批注,寫上自己的感受,在學習課文時因為學生對中國近代史已有較多的了解,所以學生很快進入到學習狀態,在那段屈辱的歷史背景影響下,學生對英法聯軍的貪婪、殘暴極其痛恨,學生情緒很快與文本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學生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更是了解甚多,學習起課文來輕車熟路,收效明顯,學完課文后學生還主動找了相關的歷史書籍來看,可以說課外閱讀促進了課內閱讀,課內閱讀增強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濃厚興趣,他們交相輝映,相映成趣,互相促進,共同促進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將課文閱讀技巧延伸到課外群文閱讀活動之中
在群文閱讀教學改革中,最為常見的一種閱讀方式便是“一帶多”,即小學語文教師會重點引導小學生閱讀某一篇文本,歸納同類體裁的閱讀技巧與閱讀方法,然后再鼓勵小學生在群文閱讀活動中應用這些閱讀技巧,使其實現自主閱讀。在課內外閱讀整合進程中,課文無疑是最好的閱讀范例,而課外閱讀便是小學生應用閱讀技巧的“試驗品”,有利于綜合訓練小學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鼓勵小學生將課文閱讀所寫技巧應用到課外群文閱讀活動之中,引導小學生把握完善的閱讀規律。
就如在《賣火柴的小女孩》一課教學中,小學生能夠通過課文閱讀學習童話故事的基本閱讀技巧,把握童話故事的基本文學特質。根據課文閱讀,我鼓勵小學生從課文來源處——《安徒生童話》中選擇幾篇童話故事,感受童話故事所特有的想想、夸張、象征等多種寫作手法,然后在具體的課外閱讀活動中圈畫具體的修辭手法,歸納童話故事的故事情節與寫作結構。另外,在《賣火柴的小女孩》課文閱讀活動中,我還為學生講解了童話故事的寫作特點與類型,從擬人化通話、人物童話、超人化童話、知識童話四個角度介紹了不同類型童話文本的閱讀技巧與內容特征,利用《安徒生童話》中的具體文本做出了具體解釋,希望學生們可以將這些閱讀規律應用到課外閱讀活動之中。為了保證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有效性,雖然我允許學生自主選擇《安徒生童話》的相關文章,但是要求每個學生至少閱讀四篇童話故事,然后自主撰寫讀書筆記。學生練筆、寫讀書筆記的形式有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語句,可以寫出自己對文章的評價與感受,能長則長,不長也不要勉強,一句話、兩句話都可以,不強求學生要寫多少字,只要寫就好,從而歸納群文閱讀結論。
總而言之,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能夠有效解決單篇文本閱讀所存在的耗時耗力、思維片面、知識零碎等現實問題,以便教師及時改進閱讀教學方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整合課內外閱讀,以豐富、完善的課外閱讀資料拓展群文閱讀范圍,全面優化群文閱讀活動的實施質量,為小學生的健康成長與長遠發展做好充分準備。
參考文獻:
[1]董穎.小學群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8.
[2]趙清.“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