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梅
【摘要】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化學教學發展基石,更是應對單一化教學模式、低效課堂等問題的一劑良方。那如何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實驗教學,就需要廣大一線化學教師積極順應新課改新要求積極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并創設多元教學方法,旨在有效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同時培養學生多方面能力。為此,本文就自身教學實踐,提出了以下幾方面教學策略,權作引玉之論。
【關鍵詞】核心素養 ?初中化學 ?實驗教學
【課題】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061)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51-0168-01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學生理解化學概念及掌握化學規律有重要意義。然而,經調查得知,當前初中化學教學效果不容客觀,不僅無法激發學生良好學習興趣,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學生整體化學學習效率的提升。鑒于此,本文就初中化學實驗教學,談談如何提高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效率,提升學生綜合素養,讓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并為相關教學提供可參考價值。
一、制定三維目標,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正所謂“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備教材,同時還要備學生、備方法,進而確定三維教學目標,保證學生更好的投入到化學學習之中。簡單來說,初中化學教師要想上好一節實驗課,就要在課前備好課,其主要包括知識與技能教學目標,完成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
以初中化學“氧氣”教學為例,我會立足教材內容并結合學生學情制定三維教學目標。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一是讓學生了解催化劑和催化反應,二是讓學生理解分解反應的概念,三是掌握氧氣的實驗制法與原理。其次,過程與能力目標:一方面,讓學生邊進行實驗邊進行討論,這樣既能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還能讓學生在歡樂的學習氛圍中自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讓學生學會運用觀察及實驗等方法來獲取相關化學實驗信息,旨在有效培養學生對化學實驗分析及思考能力。最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一是借助實驗裝置進行美育教育,二是激發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興趣,三是讓學生認識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由此,通過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為接下來的課堂學習打好堅實基礎。
二、立足實驗教材,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需要利用大量的化學實驗來驗證課本中的理論知識,以增強學生認知,鞏固學生學習成效。為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帶領學生親身實踐,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化學,了解化學實驗現象。所以,在化學教學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并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增強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為今后學習奠定堅實基礎。
以初中化學“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學為例,為有效調動學生實驗參與積極性,讓學生以飽滿的情緒投身于實驗活動中,并在無形中增強學生化學學習自信心,我在探究所用藥品時,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開展實驗。如某小組先將碳酸鈉與稀鹽酸進行反應,迅速產生了大量氣泡的現象。隨后,再讓碳酸鈉與稀硫酸進行反應,也迅速產生了大量氣泡。最后再讓石灰石與稀鹽酸和稀硫酸分別進行反應,觀察產生現象卻不同:與稀鹽酸進行反應,有氣泡產生,并且速度適中,而與稀硫酸進行反應,剛開始是有氣泡產生,但隨著反應進行氣泡逐漸停止。由此,通過各小組的親身實踐,課堂氛圍極好,不僅激發了學生動手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同時得出結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選擇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增強了學生學習自信心。
三、創設實驗情境,養成良好探究意識
創設實驗情境,就是從學生原有的認知水平切入化學教學,讓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理解化學規律,消除疑惑。鑒于此,在日常教學中,除了要樹立學生主體地位之外,還要學會借助化學實驗來創設教學情境,旨在將較為抽象、枯燥乏味的理論知識通過轉化變成直觀、具體形象的演示,激發學生科學思維,促使學生養成探究意識,讓學生更好的學習與進步。
以初中化學“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教學為例,為讓學生有效掌握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去除的實驗步驟,并學會蒸發操作,培養學生養成耐心、細致探究意識與習慣,我便在講完基礎知識后,創設了這樣一個實驗情境:用托盤天平稱取5.0g粗鹽,并將粗鹽放到盛有5ml水的燒杯里,一遍又一遍攪拌,直到粗鹽不再溶解。此時,希望學生觀察食鹽水中存在渾濁現象,并計算一下5ml的水溶解了多少克粗鹽。隨后,各小組便紛紛投入實驗中。首先,組裝好過濾裝置,并在過濾食鹽水過程中觀察濾紙上濾液顏色。其次,將所得澄清濾液倒入蒸發皿,并用酒精燈加熱,直到濾液蒸干,觀察其食鹽外觀。最后,再用玻璃棒將固體轉移到紙上,將提純后的氯化鈉與粗鹽作比較,并計算精鹽產率。由此,通過一環扣一環的實驗,既培養了學生團結一致能力,還在無形中養成了學生良好探究意識,繼而實現一舉多贏教學效果。
四、借助信息技術,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技術已逐漸滲透到學校教學的方方面面,并為教師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具體而言,在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能夠將復雜、抽象的化學知識變得形象化、具體化,以讓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化學現象帶來的情感體驗,優化課堂教學效率。
以初中化學“燃燒與滅火”教學為例,為加深學生對燃燒與滅火原理的認識,并激發學生熱愛生活之情,提升學生社會責任感,我便在講完基礎知識后,讓學生提出自身還有哪些不了解之處。如有的學生認為由于鎂條燃燒速度較快,很難清楚觀察到具體的燃燒過程。這時,我就借助多媒體視頻播放功能,讓學生更加直觀的看到鎂條燃燒實驗細節,并認識到實驗過程中鎂條是如何發光發熱的。由此,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由于場地、實驗器材條件的限制以及處于學生安全的考慮,課本中一些帶有危險性、高難度的化學實驗往往無法在課堂上展示,這時就需要教師借助信息技術幫助自身更好的進行課堂教學,進而讓學生學習更直觀化,讓學生化學實驗思維得到良好提升,促使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綜上所述,基于核心素養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有效課堂構建,無論對學生學習還是教師的教學均有重要促進作用。為此,本文就主要從以上幾方面展開的探究分析,期望通過以上所述讓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讓整個化學實驗課堂充滿激情,讓學生學習真正發生。但初中化學實驗有效課堂構建并非在短時間內就能實現,還需要廣大教師順應新課改摸索探究,進而創設多種教學方法,讓課堂學習有趣、形象生動,讓學生學習更上一層樓。
參考文獻:
[1]莫江麗.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探究性實驗教學摭探[J].成才之路,2019(08):31.
[2]孫力.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化學實驗教學探討[J].成才之路,2019(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