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由于新課改的推進,小學素質教育工作進展得如火如荼,小學藝術教育也隨之不斷發展,特別是在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方面取得了較大的進展。然而,小學藝術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問題。對此,本文著重分析小學美育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的不足與解決方法等,以促進小學藝術教育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小學;藝術教育;現狀;對策
1 小學藝術教育的重要性
現代社會的不斷進步為小學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學的課程結構也突破了基礎文化課程,越來越多的學校都逐步增加了藝術教育,提升學生的藝術水平可以使他們的精神更加豐富、多元化。在教育部制定的各文件中,“核心素養”是備受關注的熱門概念。核心素養也就是個體生命發展所必需的積極能力與正面人格,是個體生命想要取得成績所必不可少的根本要素。其中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審美情趣,也就是藝術涵養、技巧等元素的持續增加,這對學生的藝術教育至關重要。
學校課程設置中的藝術課程對推動學校的素質教育以及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它能夠幫助學生完成對個體的全面認知,發展他們的個性與人格。其次,它能夠促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多元性,開闊學生的眼界,發展學生的世界觀。小學藝術教育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大地推動了學生的全方位成長。[1]
眾所周知,小學時期標志著學習生活的開始,所以需要在這個時期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石,從而使個體的全面發展得以循序漸進。學生在新知識、新原理的學習與吸收方面具備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在小學時期開展藝術教育就起著關鍵性的決定影響。在全面發展學生整體素養的前提下,藝術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品位,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還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藝術教育長期的發展繁榮。
2 小學藝術教育的實施現狀分析
小學藝術教育教師方面的現狀:
第一,小學藝術教師專業水平不高,學校支持力度也較小。教師的專業能力從根本上決定著教學的實際質量,我們必須特別關注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能力,這是制約教學水平的根本原因。教師必須具備完善的知識素養,才能支持更加高水平、更有趣味的課堂教學?,F階段的高等教育課程基本上全部設置了音樂、美術等基本課程,但這不足以鍛煉出高水平的藝術教師。特別是現在的專業劃分太細,學生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花費過多精力,而忽略了相關領域,而這就導致剛剛入職的藝術教師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此外,藝術類學生大多傾向于選擇去大城市打拼,只有很少的畢業生選擇去經濟較為落后的農村學校,這就導致很多專業水平較低的學生流向農村學校,無法勝任相關工作。
學校對藝術課程的支持力度也不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對藝術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特別是在農村地區,藝術老師在數量上也是非常短缺的,大部分老師都兼任不同的科目,這就使得老師在缺乏藝術領域相關知識的情況下展開教學,導致教師機械授課、學生機械聽講的局面,根本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展。[2]此外,這還加重了藝術教師的教學任務,降低了他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削弱了老師本身的教學主動性,破壞教學質量。
第二,小學藝術課程內容與方式設置單一。學校開展藝術教育的目標在于培養更完善的個體,假如缺乏高水平的藝術教育,就難以完成這個任務。藝術教育要求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幫助學生獲取更多元的藝術知識。藝術教育涵蓋了講授課程,離不開多種多樣的課外內容;必須把理論講解和藝術實踐相聯系,才可以幫助學生真正得到審美上的滿足與提升,循序漸進地有所發展。然而,現階段的小學藝術課程在授課內容與授課方式等方面仍過于機械單一,特別是缺乏足夠的師資力量與資金投入開展高質量的課外實踐。這就使得學生難以產生學習主動性,更難以取得長遠的進步。
第三,家長不夠重視藝術教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較低?,F階段,很多家長特別是經濟落后區域的家長缺乏教育領域的相關知識,家長們片面強調文化課的成績,忽略了孩子們藝術領域的進步和能力。家長期待孩子獲取更高的考試成績,考上重點中學、重點大學,并不關注孩子的全面發展和長期發展。而那些關注孩子藝術教育的家長們大部分也寄希望于通過藝術的途徑規避文化課考試,或者希望孩子成為明星掙大錢。家長們的盲目觀念影響著孩子們的想法。
小學時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起點,所以這個階段也是培養學習興趣、塑造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學習習慣都還沒定型,所以這時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兩個方面的培養。但是,現階段,學校的不重視、藝術課程的單調乏味以及家長的錯誤思想,都使得學生無法產生足夠的興趣與學習的積極性,這就使得藝術教育難以順利進行。
3 應對小學藝術教育現狀的對策
3.1 充實小學藝術教育師資,提升教師專業能力
教學水平提升的根源在于教師,要發展小學藝術教育就必須從數量與質量上保證藝術教師的水平與質量。國家教育機構必須按照有關規定,為各個學校配置足夠的具備專業知識與能力的音美教師,并且根據有關制度,引導更多更優秀的城市教師流向經濟教育都比較落后的農村地區,從而從整體上提升教育的品質。此外,堅決抵制教師包班制,必須確保小學各個學科都儲備相關專業的教師,防止教師兼任多個科目的情況,減輕教師負擔,提升教師的備課質量。
學校要更加重視對音美教師的專業培養,對藝術與各門文化課程一視同仁,適量增加學校的音樂、美術等藝術類科目的課時,增加藝術課程在整個學習計劃中的比例;帶頭重塑藝術教師在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形象,創造出更加和諧穩定的藝術學習環境與氛圍,使藝術教師們更加愉悅、主動地開展教學。此外,加強對藝術教師的培訓,使他們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更新知識,發現并糾正日常教學中的問題,激發自身的教育激情以及更多的新觀念,通過更飽滿的教育激情與更豐富多彩的教學理念去切實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與知識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為了提升教育培訓的質量,使教師們真正學有所得、學有所思,學校必須提升培訓內容的質量,并采取多樣化的途徑去引起教師們的關注。校本課程必須利用本地的特色藝術資源,使所有的學生都可以在藝術學習中領悟到大自然的美和人工藝術品的美,幫助學生了解民間文化、了解人民群眾的審美趣味,真正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學校的藝術教育更具針對性和獨特性。這有助于發揚本土藝術文化,推動藝術教育的發展。針對教師專業素質,學校要定期開展業務考核,杜絕藝術教師不求上進的情況出現,優化整合小學藝術教師隊伍。[3]
3.2 確保小學藝術教育的課程數量與質量
學生擁有受教育權,學校必須切實減少藝術課被占課的狀況,確保學生能夠享受到更全面的、更高水平的素質教育。然而現階段,城市小學與農村小學的藝術課程設置仍存在明顯的差距。農村小學的藝術類課程設置嚴重不足,而且被各考試科目嚴重占課。在學校師生的心目中,除了考試科目外,其余課程都是可有可無的,而且藝術教育無益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師生片面注重考試成績,忽略了素質教育。因此,政府相關部分必須制定出有關規定來減少課程設置數量上的問題,建立起多樣化的監督管理制度,一旦出現明顯的課程設置問題,就即刻進行處罰,借助完善的管理機制確保學校藝術教育的課程數量,推動藝術教學的穩定開展。
為了真正推動藝術教育的高水平發展,必須堅持充實藝術課程的授課內容,并采取更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其趣味性。藝術教師應該堅持學習,并且運用多種途徑引導學生把課本內容與生活內容結合起來,使學生真正做到快樂學習。特別是農村小學,有著得天獨厚的鄉村資源。不同的時節,農村具備各不相同的自然風光和民風民俗,學校應善于發掘自身的環境資源,拓展自然大課堂,突破既有的理論講授模式,使孩子們真正走入大自然、靠近人們的生活,培養藝術感受力和對美好事物的熱愛。大自然是人們最好的老師,美術課上,教師帶著學生去室外寫生,觀察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用耳朵用心靈去聆聽大自然的鳥語蟲鳴,使他們自由發揮想象力,去創作、去書寫。音樂課上,教師帶著學生在曠野中、在樹林中歌唱,在天地萬物中抒發內心的萬千感情。
學校還必須根據國家的相關規范去完善藝術教學,從數量和質量上為藝術教學保駕護航。學校還需要針對藝術課程設置行之有效的測評機制,從而使藝術課程不斷優化提升。現階段,大部分學校的藝術課程考試仍比較簡單片面,缺乏長期發展的衡量標準,學校應該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課程測評機制,使學生的藝術素養真正有所提升,使學生真正發揮想象力去創造,使學生在自由自在中實現全面發展。
3.3 建立對小學藝術教育的正確認知
現階段,整個社會忽略了藝術教育的重要價值,片面重視考試成績,片面地將孩子的一生與考試成績掛鉤。家長和孩子都認為只有具備了高學歷、高文憑才能在社會中謀求更好的工作,掙得更高的工資,而除了學歷之外的東西都只是一種無關重要的裝飾品而已。正是因為這種錯誤的認識,使得人們對藝術教育置之不理,家長永遠站在現實的功利角度去取舍教育內容。特別是農村,在家庭并不富裕的情況下,只有成績才是孩子將來出人頭地、擺脫貧窮的渠道,因此他們只關注分數,而無暇顧及藝術教育。
鑒于此,首先,必須加大整個社會對藝術教育的宣傳力度,引導社會轉變錯誤的觀念,幫助人們真正地認識和了解藝術教育的重要價值,使孩子們在藝術教育中獲得心靈的慰藉和歡樂,使家長和孩子在藝術學習中感受生活之美與自然之美。
其次,要真正地轉變藝術教育不被重視的現狀,就必須先要轉變藝術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途徑,扭轉藝術教師的傳統理念,更加關注整體的人的可持續發展。教師必須擺脫機械教學的傳統灌輸式教育模式,創新教育機制,針對教學內容與上課形式展開一系列循序漸進的優化提升。教師必須轉變功利的教育觀念,學生不是他們實驗的對象,而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樹立起健康的、積極的審美觀。學校應全力創建出有利于師生間平等溝通的多種渠道,建構起城鄉教師之間交流經驗、互進互促的溝通平臺,從而更好地解決教學過程中遇到的難題,交換彼此教學的成功經驗,幫助教師們更好地實現人生價值,真正實現教學相長。
最后,學校和老師都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轉變他們的藝術觀。眾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家庭教育的目標在于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性格。而家長更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對孩子的習慣、性格等都產生潛移默化的決定性影響,也會影響孩子的未來規劃。因此,學校必須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家長認識到藝術教育并非玩樂,而是一種熏陶、一種學習,孩子一旦在藝術領域取得了相當的進步,就會隨之在各個方面都有所發展。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學校和教師應通過家長會的方式幫助家庭認識到藝術教育不但能使孩子提升藝術素養,而且有助于孩子的智力發展和學習成績的提升。學校也可以舉辦與藝術相關的展示,邀請各位家長出席,使他們親身體會藝術教育對學生的積極作用與影響,幫助他們認識到在經濟發達的城市教育中,藝術教育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這就使農村地區的家長真心地想要接近城市教育,真正地去提升農村孩子的藝術教育水平。學校還可以邀請一些民間藝術家來為家長們講授藝術的價值,幫助他們認識到學校教育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塑造自我,而且有利于發展本土文化,并推動本土經濟的迅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洪毅然.關于小學藝術教育的幾點意見[J].江蘇教育,1988(Z1).
[2] 黃鵬.對西部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現狀的思考與對策[J].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07,23(S1):284-285.
[3] 楊伊,智亞卿.農村小學藝術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其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7,9(9):70-74.
作者簡介:王軍(1977—),男,四川威遠人,專科,威遠縣山王鎮中心學校二級教師,主要從事小學教學與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