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
關鍵詞:小學數學;分數教學;數學基本思想
在小學階段,分數的教學內容占比很大,分布在小學的三、五、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并且分數的內容和其他數學知識聯系也很緊密,因此,分數是小學數學教學中很重要的內容,而且分數在小學數學知識中是一塊相當復雜的內容,所以在小學分數教學中滲透數學基本思想作用很大。
一、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新課標強調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數學模型思想的內涵就是在具體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數學問題,是一個從“特殊”到“一般”的過程。但是在教學中,老師創設情境時要注意連續性,只有通過連續的情境才能讓學生把新知與舊知聯結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積極性。一般來說,數學教學中,導入新課時老師常常會創設與生活相關的情境,以促進學生對分數學習內容的理解,讓學生在一種熟悉的氛圍中解決數學問題,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比如,在學習“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創設“分東西”的生活情境,但是該情境卻不具備連續性,讓學生對新舊知之間的聯結不明顯,對新知處于一種模糊的狀態,因此在分數教學中創設情境時,一定要注意情境的連續性,讓學生在連續的情境中走進問題、理解問題。
在創設情境時,老師還要注意情境的合理性,不能讓學生在毫無意義的活動中進行探究。對于許多數學老師來說,新授課時往往不能創設出連續的情境來,經常會設置一個簡單的情境來導入新課,然后就單純地開始講授新知,沒有注意到連續情境的重要性。在分數教學中創設情境時,可用具體生活情境引入新知,也可由舊知的復習導入到新知的學習中來,這兩種方式都能快速地切入教學的內容中,為以后的探究活動留下時間。但是這類情境的創設由于缺乏連續性,導致學生對知識產生跳躍感,不利于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建構起分數教學模型,加強分數概念之間的聯系
在小學每個階段學習中,由于學生的認知經驗的差異性,所以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也就有了階段性,不同年級滲透的數學基本思想和重點是不同的。在分數教學中,數學老師多采用實物模型來幫助學生對分數概念的理解,而較為抽象的圖形模型和表征模型卻很少用,這是因為這兩種模型不好操作,所以,數學老師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好經驗的積累。
比如,在“分數與除法”內容中,老師就要重視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在分數教學模型選擇上使用多樣化的教學模型,向小學生滲透數學抽象思想。因為分數抽象模型不可能一次建立,需要經過多次的概念的建立,同時還要考慮小學生的心理接受能力,認知水平的差異等,只有這樣才能培養起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但是在傳統應試教學背景下,許多老師注重的是知識獲取的結果,而不看重過程,使用單一模型,導致學生的單一理解,難以把分數的各個概念進行聯結。老師平常不注重使用多樣化的模型,學生自然對各概念的聯系理解不深刻,所以在新課程背景下的分數教學中,老師要開放學生的思維,建立學生有興趣的數學模型,比如借助媒體、軟件進行動態演示,這樣就能極大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建立模型時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深入其中,主動探究各概念之間的聯結。比如,在進行“分數除法”教學時,可以引進分數乘法的知識,因為分數的乘法是分數除法的逆運算,這樣在進一步學習的過程中,加深了學生對新舊知識之間的遞進與轉化,深化了對內容的理解,從而更好地掌握了新知。所以,在分數教學中,老師一定要擴大分數的教學模型建立,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感受數學基本思想,在教學中要做好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把數學知識與數學基本思想聯結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對數學基本思想進行研究。
三、重視學生的活動體驗,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在分數內容學習中,學生可通過綜合實踐、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等方式獲得解決分數問題的體驗,進而在活動中感受數學基本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取基本的活動經驗。
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平時老師在教學時還以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種學習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在解決分數問題中,可采用小組合作的探究方式,讓學生親自體驗、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數學基本思想。新課標明確倡導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也是提高分數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所以在數學學習中一定要讓學生經歷過程。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培養他們良好的思維習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在實際學習中,對小組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有規范的要求,這樣才能提高學習效率,規范他們的習慣。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老師一定要做好數學基本思想的滲透,重視學生解決分數問題的活動體驗,營造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
參考文獻:
[1]李星云.論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10(3).
[2]鄭毓信.分數的教學與數學思維[J].小學教學(數學版),2010(5):4-6.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