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梅
關鍵詞:小學數學;“活力課堂”;問題策略
在新課改背景下,在追求小學數學“活力課堂”教學中會發現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參與度低”“互動不理想”這三大問題,如何解決這些難題,這就需要數學老師做好應對策略:
一、“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許多父母在管理或教育子女的過程中都會遇到這個問題,事實上,教師在課堂上也會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筆者認為,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抓住孩子們的心,努力使學生“心動”,這項工作的突破口就是學生的興趣所在:
1.發現學生的興趣點
老師在工作中要經常觀察學生,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尋找亮點,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當你找到這個關鍵點,你會發現所有事情似乎都會變得簡單起來。當我們面對每個新學生的新面孔時,首先要做的是研究他,把發現每個學生的興趣所在作為第一階段的目標。另外,在課堂教學中,要經常觀察和不斷調整教學方法。根據學生在某一階段的心理特點,努力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激發學生的興趣
如果想讓學生喜歡你的課,就需要知道學生喜歡什么,所以在發現學生的興趣所在之后,需要思考如何將我們的課堂與學生的興趣聯系起來。例如,學生最近喜歡看的電視劇、最近流行的網絡詞匯、游戲、故事等,所有這些活動都要求教師能夠在平時做到與學生融為一體,真正理解學生在平時想要什么。同樣,這一系列的活動也呈現出一個特點,即學生愛上數學課的班級是接地氣的,是從班級生活中衍生出來的。只有把平常的數學學習與生活完美地結合起來,利用數學學科本身的科學特點,幫助學生正確理解數學,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取得好的教學效果。
3.尊重學生的興趣
雖然有些教師已經做到了前兩點,但由于教學任務的限制,往往選擇了忽視學生的興趣,這必然會帶來不良的結果。教師應在尊重學生課堂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引導,幫助學生學會欣賞數學的美,理解數學思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知識,還有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參與度低”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時常會發現小學生數學課堂參與程度較低,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在平時課堂上,老師要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到課后復習,這就是課堂教學的第二個關鍵方向——讓學生變“主動”。
1.主動做好課前預習
課前準備是學生學習新課最能出效的方式,引導學生能夠在上課前根據指導計劃主動預習。只有當他們在預習中發現問題,才能認真聽講并獲取知識。作為一名教師,預習作業的布置應該是經過綜合考慮決定的,而不是任意發布。此外,教師還應該親自參與學生的預習過程,以避免他們在預習過程中出現懶惰心理或發生重大失誤,從而保證預習效果。
2.主動在課堂上表達
學生在課堂上最需要的是積極思考,勇敢地表達自己的想法。過去,我們關注的是多個問題的一個解決方案,但在新的課程改革環境中,我們追求的是發散性思維。對于數學來說,所謂的發散思維就是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探索,努力實現一個問題的多解。教師要有耐心,激勵那些不想說話的學生,及時發現他們的困惑。只有從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學生做起,學生才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懷,并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3.主動進行課后復習
課前準備是學生學習的關鍵,課后復習是學生實現更高學習目標的基礎。只有在課后主動復習,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那些知識點,并將其應用到以后的練習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復習過程中,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在復習過程中積極總結,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建立錯誤問題體系,不斷反思和改進。
三、“互動不理想”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師生互動是過程教學中實現教學目標的直接手段。在核心素養教育的背景下,教師應將師生互動作為一種正常的教學活動,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1.生生之間的互動
目前,探究式合作學習已經受到小學課堂師生的青睞。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組織學生之間的互動,如讓兩個同學一人做老師,一人做學生,解釋某個問題,只要講者清楚,學者理解,這兩個人就完成了互動交流學習的目的。也可讓學生成為一名小設計師,通過團體合作,指導其互動與合作。簡言之,學生的互動意味著他們相互合作,逐步提高。
2.師生之間的互動
教師應該放棄傳統的教學觀,認為教師應該在講臺上講40分鐘,甚至認為他們可以通過拖堂來表現他們的奉獻精神。事實上,教師應及時有效地進行師生間互動,對學生進行恰當的評價,無論是表揚還是糾正錯誤,讓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例如,在復習的時候,學生可以是我們的“老師”,幫助回憶上一課學到的東西;例如,當學生遇到無法理解的問題時,可以先讓學生告訴我們,他們不能說明白的地方就是無法理解的地方,師生互動意味著師生合作、共同成長。
總之,小學數學“活力課堂”已經得到了廣大小學數學老師的認可,“活力課堂”在培養小學生的數學興趣方面有很大的作用,它能提升學生數學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