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慧
摘 要:小學數學是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的重要學科,數學本以抽象知識為主,小學生由于年齡和認知原因,對抽象事物的理解還是有困難,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學中采用生活體驗式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體驗式教學法;實踐策略
新課標要求小學生要“理解數的意義,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實質”,倡導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進行解釋與應用”,通過“生活化的場景,讓小學生來體驗、探究數學的學習”。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與興趣的關系最為密切,尤其低年級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不強,對事物的感性認知較強,對有興趣的事物有強烈的求知欲,所以數學老師要采用生活體驗式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而創設情境是生活體驗式教學方法的最主要特征,情境是引發學生興趣的關鍵,創設好的教學情境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情感體驗。
一、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境
數學本來起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新課標要求教學回歸生活,數學教學中要將學習內容與生活緊密結合,學生才能更容易地接受數學知識,提升數學學習的興趣。在創設情境時,老師要深入挖掘教材中與生活相關的元素,力求是學生熟悉并能體驗的生活場景,只有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小學生數學教學更要注意他們的生活體驗,結合學生的生活體驗創設的情境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
比如在學習“認識人民幣”一節內容時,老師在課堂上可引進學生熟悉的購物場景:
導入新課:
同學們,你們平時在買文具時需要給售貨員什么東西呢?(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錢)那你們知道你們用的錢叫什么嗎?(部分學生回答:人民幣)本節內容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些小面值的人民幣。
探究新知:認識人民幣。
我手中的這些人民幣是我國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同學們仔細看看,你們都認識嗎?
老師在學生的認知活動中,讓學生明白了人民幣的單位是“元、角、分”,并知道了它們之間的換算關系,1元=10角,1角=10分。
實踐活動:購買文具。
文具盒的價格是3元5角,那么用5元錢買一個文具盒還剩余多少錢呢?
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老師請學生到教室前面演示用人民幣購物的情景,通過購物的過程來尋找答案。
學生1:文具盒是3元5角,單位不同,先要把單位換算成一樣,再計算。因為1元=10角,所以5元=50角,50-35=15角,15角=1元5角。
學生討論后分別用不同的方法進行計算,得出了相同的結果,實現了教學目標。本節課能夠引發學生討論興趣的是換算的生活場景,老師設置了學生的親身體驗活動,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是與生活緊密相關的,認識了人民幣的功能,培養了節約用錢的習慣。
二、結合游戲創設情境
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老師需要引入一些趣味性強的教學內容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小孩子天性愛玩,游戲是他們的最愛,在數學教學中,可通過游戲的方法來激發學生的興趣,陶冶他們的情操,讓他們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比如“噸的認識”一節內容,可進行如下的情境設置:
教學的主題:“背、背、背。”(老師了解后找來一位體重25千克的學生)
游戲要求:將學生分成四個小組,每組派兩個代表,1人背25千克體重的學生,從教室前面到教室后面為一次,背到你背不動為止,可以讓1人來背,1人進行計算,把背下的次數寫在黑板上,四個小組先背夠10次為贏。
老師:同學們觀察背了10次的同學前后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累。
老師:那么,請同學們想想,一次背25千克,2次呢?4次呢?40次呢?
(學生依次算出結果來。)
老師:同學們,背40次才是一噸,1噸=1000千克。
……
這節課老師結合課標理念進行了生活體驗的設計,主要表現在,創設了十分有趣的游戲比賽場景,讓學生參與其中,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游戲設計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將學生自然吸引到新知的探究中來,給學生提供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機會。孩子們在做游戲的過程中,認識了噸的概念,可以說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課堂上出現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都十分快樂地參與到學習中來,能夠踴躍回答老師的問題。這里看出游戲的教學效果要優于常規的教學方法,這也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通過學習,學生對質量單位有了全面認識,并能熟練運用到計算中去,培養了學生對物體質量的估測意識和計算能力,培養了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游戲創設情境的方法多樣,老師在設置中要和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比如小學生的乘法表學習。對于這些數字的背誦可能是小學生最頭痛的,要完成記憶有一定的困難,而且識記也不牢固。可是如果把它設計成合唱的方式,學習時就非常有趣,學生可跟著指揮的節拍達到記憶的效果,這種方式不但能使學生更快地接受數學知識,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總之,生活體驗式教學方法十分符合小學生的心理和學習特點,在數學教學中運用該方法可以培養起學生良好的數學興趣,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葉仁波.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實性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