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丕祿
摘 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在小學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在小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為學生的綜合性學習提供指導作用,因此班主任在進行管理的過程中,應當實施具體的管理策略,引導學生更好的發展。與初中高中學生相比,小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正處于發展的階段,學生的思想與行為不受到任何的限制,這就要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更好地應用管理策略,守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關鍵詞:以人為本;小學班主任;管理工作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學校的教育理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那么小學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也應當順應時代的發展,更好地落實管理策略,如果說學校是一個整體的話,那么班級就是組成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小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班級中活躍,再加上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大部分事情的認知是模糊的,這就需要班主任發揮管理作用,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為學生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并維護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班主任管理現狀
1.班主任對學生區別看待,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當下,很多班主任依然以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等級,并根據學習成績安排學生的座位,如果教師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學生其他方面發展的話,就會造成學生出現“高分低能”的現象,阻礙學生的健康成長,導致學生會被未來社會所淘汰。
2.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實施“獨裁統治”
要想有效管理好班級工作,不僅需要班主任的管理,同時也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但是在實際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安排學生如何做,學生就完全地按照班主任的要求去完成,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導致學生對于班級管理工作沒有任何的發言權,促使學生失去了班級管理的主人翁意識。
二、以人為本理念在小學班主任管理中的應用策略
要想真正地落實以人為本的班級管理理念,意味著教師應當提升教學理念,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班主任在進行具體的管理中,應當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摸索適合學生個性化的管理策略,更好地實現學生的綜合發展。
1.教師為學生樹立榜樣,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思想發育不成熟,因此學生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嚴重的話會影響學生的人格品質。如果在班級中有的學生出現了思想偏差,教師不要一味地責怪學生,這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班主任不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了解學生出現這一思想的主要原因,從根上入手,并以朋友的身份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讓學生相信教師是真正為他們好的人,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應當為學生樹立榜樣,將學生引到正確的發展道路上,真正地實現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同時也幫助學生明辨是非,樹立正誤觀念。
2.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正確學習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有著屬于自己的個性特點,同時小學生的思想還不夠成熟,學生的認知還處于萌芽階段,因此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非常容易出現偏差,在這個過程中,需要班主任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教師深入其中,了解學生對于有的學科不喜歡的原因,觀察學生的學習現狀,并針對學生的現狀提出有效的解決策略,促使學生的學習取得明顯的進步,如果學生確實存在智力方面的障礙,教師應當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一起探究更好的解決方法,讓學生擁有更好的學習環境,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
3.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促使學生健康成長
家庭是學生成長最佳環境,班主任除了關注學生的學校生活,還應當了解學生的家庭環境,與學生的家長及時取得聯系,和家長共同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從電視上了解到很多的留守兒童之所以會出現一些問題,最大的原因在于家長沒有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因此班主任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還應當關注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的家庭生活環境,與家長進行積極的溝通,與家長合力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讓家長更多地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多多與學生溝通交流,關注學生的需求,同時在學校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之間團結互助,讓每一位學生在陽光下健康成長。
綜上所述,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守護人,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的言行舉止會對學生產生非常深刻的影響,因此班主任在以后的教學管理中,努力地提升自我修養,為學生樹立榜樣,同時對學生進行深入的調查分析,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校園環境與班級環境,并和家長攜手,共同為學生創造溫馨的家庭環境,從而更好地落實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全面實現班級管理效率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海艷.論以人為本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才智,2018(23).
[2]吳振生.基于“以人為本”理念的班級管理對策研究[J].中國教師,2018(S1).
[3]齊光宏.以人為本理論在小學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甘肅教育,2017(20).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