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安
摘 要:在新課標的理念指引下,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學目標的要求,這需要教師重新審視和思考原有的語文教學。并且新課標也為教師提供了自由發展的平臺,語文教學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煥發了新的活力。結合教學經驗,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的教學方式進行思考。
關鍵詞:小學教育;新課標;語文;課堂教學
語言和文字是人們日常用來交際的工具,是文化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將其工具性與人文性進行巧妙結合,是語文這門學科的特征。鑒于新課標的新語文學科,需要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觀等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與無窮魅力,是語文最基本的面貌,對新課標教學的思考,提升整體教學能力,更好地開展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一、結合學生學情,創設語文情境
1.激發學習興趣,鼓勵學生質疑、解疑
小學階段的學生有好奇心強的特點,并喜歡提出質疑。做學問重要的一點就是敢于提出疑問,教學的意義在于激勵、激發。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敢于提問和質疑,并主動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進行問題的解答。例如《少年閏土》這一課中,有學生會質疑:“跳魚兒為何會像青蛙一樣有兩只腳?”教師便可以引導:“老師也不知道,但是閏土知道,可以看到他的社會知識是很豐富的。同學們,你們可以下課后查查跳魚兒的資料,豐富自己的知識面。”再到《草原》一課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疑問是否可以將“高歌一曲”與“低吟小詩”換個位置,教師通過合理引導,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設置語文情景,讓學生仿佛置身草原之中,心情舒暢之下放聲高歌,在欣賞草原美景之后,心中感慨之下輕聲低吟。讓學生將課堂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
2.聯系其他學科,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材文本帶給學生的知識是包括很多其他學科知識的,包羅萬象。語文學科中用以教學的文本,往往會包括有社會、思想品德、數學等學科的知識。新課標的要求是將學科之間的關系充分利用,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語文教學也需要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例如聽讀寫都需要特別訓練。讓學生記每天各學科的學習情況,數學方面就可以將今天學會的新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記錄下來,自然學科就可以記錄實驗發現到的現象以及具體的實驗過程等。教師在講述與風景名勝有關的課文時,可以讓學生做模擬導游,模擬實際帶隊旅游時對景點如何進行描述和背景拓展。這樣,學生不僅在學習中感受到了樂趣,也能很好地理解課文中描述的美好風景。
教師也可以將語文學科與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學科如音樂、美術、體育進行聯系,可以創設好的情境導入教學,提供給學生想象理解的空間。例如,教師在創設情境時,可以播放一段音樂,或者讓學生畫出自己理解的課文中的某個場景,學生在進行學習觀察后寫一段感悟,有利于各種感官的調動與培養。
3.提供交流平臺,合作學習
交流平臺的類型有很多,例如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布置小組任務,學生合作交流進行任務的完成,教師適時切入引導。在此過程可以增進師生、生生間的溝通與交流,可以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再如,可以利用班級中的黑板報資源,定期更換學生摘抄好的文段、名句、歷史故事,甚至可以是一些腦筋急轉彎,促進學生的發展。
4.走出空間有限的班級,學會觀察生活
實際生活中有很多值得學生觀察學習的素材,學生觀察、關注自然的能力需要教師的重視及培養。例如可以通過當下發達的媒體技術了解社會,關心時事,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查閱資料或者進行實際調查。教師可以安排定期的交流會,讓學生把自己的新發現進行分享和交流,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并增強學生的社會意識。
二、提供給學生表現的機會,優化語文學習的環境
第一,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生動、栩栩如生的畫面描寫,教師通過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鼓勵學生將自己感受到的用繪畫的方式表現出來。例如《趙州橋》一課,教師可以發放一些積木材料,讓學生感受趙州橋的形態進行自由搭建,并繪畫出趙州橋的模型。第二,讓學生通過表演的方式,重現文本內容。《伏爾加河上的纖夫》這一課中,可以嘗試讓學生做講解員進行油畫的描述,學生在思考如何講解的過程中,可以調動其學習的動力和欲望。第三,在當今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時代,各種信息化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掌握這些工具的使用技能,例如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可以更好地創設情境,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因此,在語文的實際教學中,需要在原本的語言、文字教學的基礎上重視語文學科人文性的挖掘。教學形式多元化,以及對語言文字進行深層次的理解,欣賞優美文段并獨立思考分析其內涵,增強學生對于語文的理解感悟能力,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才能真正實現語文學科的理想目標。
參考文獻:
[1]刁麗華.淺析小學語文新課標背景下的新教學模式[J].新課程·小學,2017(4):85.
[2]王秀云.小學語文新課標教學思考[J].軟件(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5(3):119.
[3]秦敏茶.走向小學語文新課標讓小學語文課“有滋有味”[J].商情,2010(24):79.
[4]陳少弟.關注學生主體性,落實小學語文新課標思想[J].新課程(上旬),2017(1):19.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