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廷偉
摘 要:校長的素養,涵蓋方方面面的內容,校長素養的提升與學校的特色發展,是教育史上一個永恒的話題。怎么樣做一個優秀的校長,多年的工作經驗表明,要經營好一所學校,必須從細微處著手,提升自己素養。
關鍵詞:學校管理;校長素養;提升;小事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和管理者。領導就是做正確的事,管理就是正確地做事。如果把一所學校比作一輛汽車,那么,校長就是信號燈、導航儀和發動機。正所謂“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
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怎么樣做一個優秀的校長,同仁們曾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形成了寶貴的經驗。無論是教育理想,還是愛校情懷,無論是儒雅氣質還是務實作風,都被公認為是好校長所必備的素養。多年在基層校長崗位上工作的經驗表明,要經營好一所學校,必須從細微處著手,提升自己素養。
一、校長要有傾聽的習慣
有人說,校長是老師的老師。校長只有不斷地深入一線,走進班級,躬身課堂,走進教研室,了解教情學情,傾聽教師呼聲,觀察萬千種教育現象,才能溝通和師生的情感,拉近與他們的距離,才能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并運用于實踐,為正確的決策獲取第一手資料。著名教育專家李鎮西曾經問上海建平中學程紅兵校長:“你當校長最多的時候是在做什么?”程校長說:“我相當多的時間都在聽老師們的訴說,雖然耗去我大量的時間,但我想,校長嘛,就是聽老師使喚的!”話雖樸素,卻是一語中的!我認為對一所學校來說,校長是魂,是教師的主心骨;教師是體,是校長實現教育理想的天使。校長如果高高在上,脫離教師,游離于教師之外,學校就會魂不附體。久而久之,百病纏身,面黃肌瘦,不堪一擊。反之,校長只有把自己真正地融入教師之中,工作才能得心應手,學校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二、校長要懂柔和的藝術
學校管理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在新的歷史時期,面對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人,我認為在學校,管理就是服務,管理就是溝通,管理就是引領。教師管學生,要做到愛而不縱,嚴而不兇。校長管教師,首先是理念的滲透,其次才是行政的推動。這就更要貼近實際,通過溝通、開導、引領,讓庸者在自責中奮起,讓能者在自信中超越。
例如關于教師的作用,多少人在討論、在研究,多少校長在大會小會地講。我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可以成就一個或一批學生。這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強詞奪理,事實勝于雄辯。1930年夏,聞一多先生受聘擔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這年暑期,青島大學招生時,單獨命題。語文題是兩篇作文(任選一題),一個是“我為什么要報考青島大學”,另一個是自命題抒發自己的感想。有一個考生把兩篇都寫了。第二篇寫了一首詩,題為《幻光》:“人生總在不斷地追尋著幻光,但是誰如果把幻光真的當作幻光,他便會沉入無底的苦海。”閱卷時,聞一多先生覺得這是一首難得的好詩,給打了一百分。可在登分時,發現這個考生的數學是零分,按照當時校方規定,考生有一門課成績為零者,不予錄取。聞先生認為這個考生在文學上,特別是詩歌創作上很有前途,他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了這名學生,后來的事實證明,聞一多先生的眼光確實高遠。這名考生就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有名的詩人臧克家。
一般說來,校長懂的道理,教師都懂。和顏悅色能說清的道理,為什么一定要暴跳如雷呢?作為一校之長,要懂得柔和的藝術。柔和有時比風暴更有力量。柔和是一種品質與風格,它不是喪失原則,而是一種更高境界的堅守,一種不曾劍拔弩張,依然扼守尊嚴的藝術。
我們的聲音柔和了,就更容易滲透到遼遠的空間。我們的目光柔和了,就更能輕靈地開起心扉的窗紗。我們的面龐柔和了,就更能流暢地傳達溫暖的誠意。我們的身體柔和了,就更能準確地表明與人平等的信念。
柔和是一種藝術,寬容是一種美德,這是一個優秀的校長所必備的心理素養。古人說:“天稱其高者,以無不覆;地稱其廣者,以無不載。”校長要用最美好的心態包容你的教師,讓教師以感恩的情懷去圓自己的夢!
三、校長要樹完美的形象
校長要充分發揮好非權力影響力,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教師。把自己最完美的形象,最精彩的一面呈現給教師。首先要大氣。大氣不是大手大腳。它是一種處事的態度,是人的綜合素質所散發的無形的力量。校長為人做事要大氣,體現在對人要寬容大度,對事要站的高遠。在實際工作中,抓大放小,原則不馬虎,小事不計較,學會迂回,立足長遠。如果事無巨細,婆婆媽媽,必將焦頭爛額,怎么能輕松瀟灑呢?其次要講正氣。校長是學校的靈魂,負責對學校精神的引領,必須通過制度建設弘揚正氣,抑制歪風邪氣,形成昂揚向上,風清氣正的學校人文環境。三是要有書卷氣。校長必須博覽群書,身上要有書卷氣。“腹有詩書氣自華”。只有多讀、勤思、善為,才能展現個人的魅力,才能樹立完美的形象,才能得到師生的尊重。
有位哲學家說過,凡是應該思考的,都是別人思考過的,我們所做的努力,就是重新地加以思考。校長的素養,涵蓋方方面面的內容,校長素養的提升與學校的特色發展,是教育史上一個永恒的話題,作為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立足當下,放眼未來,做教學思想的引領者,教育觀念的引路人。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讓想干事的人有機會,能干事的人有平臺,干成事的人有榮譽。在熟悉的校園里,且行且歌,用勤勞與智慧培養學生、成就教師、發展學校。在不斷地實踐與探索中體驗職業幸福。
編輯 馮志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