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湛明
摘? ? 要: 隨著我國國際社會影響力的擴大,來華留學生數量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縱觀現階段來華留學生管理狀況,主要存在觀念陳舊、制度滯后、隊伍落伍等問題,應當有針對性地完善管理觀念、制度、隊伍等方面建設,為我國深化開放和教育興盛、文化興國戰略提供保障。
關鍵詞: 來華留學生? ? 學生管理? ? 跨國交流
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文化教育的跨國交流呈現出質的飛躍。相對綜合國力的強盛,來華留學生的高速增長不僅是我國從留學“輸出國”到“目的國”的身份轉變的體現,更是對我國國際留學生教育與管理能力提高的考驗和機遇。
一、概念定義
(一)來華留學生管理
留學生(International mobile students)是指以求學為目的地離開原居住國家或地區,去到另一國家或地區短期學習生活的人。來華留學生即在我國境內學習生活的非中國公民,通過合法途徑進入我國境內,接受相關高等院校教育培訓,通常指接受我國高等教育的來華外籍學生。依照教育部相關規定,來華留學生可以劃分為學歷留學生和非學歷留學生兩大類,前者來華接受的教育培訓的目的是攻讀我國本(專)碩博等注冊學歷學位;后者則通常是接受一定期限的語言、技術等特定內容的培訓教育,包含來華訪問學者及這種研修生、進修生等。
來華留學生管理是圍繞來華留學生日常學習生活延伸的一系列管理活動的總稱,是高等院校或教育部門在實現留學生培養目標的全過程中,通過組織或協調各種教育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質資源,調動教育外化環境和留學生自身因素,以實現高標準、高效益的教育管理行為。通常而言,來華留學生管理主要包括招生管理、教學管理、教務后勤管理三大方面。招生和教學管理側重于留學教育內容和教學質量,而教務后勤管理則側重于留學生在華的生活、安全和活動教育管理。本文立足于留學生教務后勤管理,著眼于留學生在華的學習、生活全方位,分析近六七十年來我國在該方面的現狀和存在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建議。
(二)來華留學生管理歷程
1950年我國接收首批來華留學的外籍學生,距今已有七十年的歷史。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提高,來華留學生的數量和來源國已發生質的飛躍。據教育部相關統計,來華留學生已超五十萬人,國別遍及亞非歐美等各大洲的兩百個國家。回首這七十年的發展,我國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可以歸納為初期、起步和發展三大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至改革開放前夕是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的初期,這一時期的留學管理主要目的在于履行國家國際主義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百業待興,國家接收來華留學生的政策主要出于加強與社會主義國家友好合作關系考慮,生源國僅限于原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和亞非拉第三世界友好國家。
改革開放至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是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的起步階段。伴隨著改革開放號角的吹響,教育開放政策逐漸放寬,國家允許部分符合條件的高等院校接收自費留學生,這一階段來華的留學生成倍增長。但介于我國尚處于開放初期,經濟和教育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來華留學的政策限制和程序審批等受到相當的限制和要求,來華留學生的管理以政府行政管理為主。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至今是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的發展時期。二十世紀末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留學教育事業迎來空前發展時期,高等院校成為留學教育管理的主體。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深化,來華留學生數量激增,來華留學渠道和形式多樣化,生源地從少數國家擴展到英美、日韓等國家。
經歷三大階段七十年的發展,我國已基本形成來華留學生管理管理制度體系,但隨著我國社會全面轉型升級,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開始顯露。
二、管理現狀
目前,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主要可以細分為兩大層次:教育部統籌負責全國來華留學生的管理工作,具體包括留學政策制定和基本管理法律法規等宏觀政策的制定執行;由各接收留學生的高等院校具體負責來華留學生的具體教育和管理工作。歸因于開放初期的留學政策和各自差異化的留學門檻和管理限度,目前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主要存在以下一些問題。
(一)管理觀念滯后
觀念的正確、先進與否關系到管理效果的顯著與否。統觀全國各大高校院校和相關留學生管理單位,一些來華留學生管理理念和觀念存在滯后的問題。一方面,部分管理方對留學生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相較于“引進來”更側重于“走出去”,因而在相關管理政策和制度體系的關注和投入方面相對較弱。另一方面,受制于二十世紀管理理念的限制,部分管理觀念陳舊,不能適應我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發展的現狀。
(二)管理制度陳舊
目前,我國對來華留學生的一些管理仍停留在“雙標”獨立管理階段,與歐美發達國家留學教育市場化、產業化的發展管理模式相差甚遠,相應教育管理制度處于發展起步時期的陳舊階段。受限于改革開放初期將留學生視為外賓身份的歷史特點,現行管理模式仍將來華留學生視為特殊群體,并設置區別于國內生源的教學和管理制度,一些部門院校在留學生管理方面存在“寬進寬出”“特殊照顧”式的管理現象。
(三)管理隊伍落伍
來華留學生來源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有來自經濟發達的美國、英國、日本,亦有來源于經濟發展中的非洲國家等,他們有著各自不同甚至沖突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教育水平等,這些都成為管理差別迥異的留學生的難題。目前,我國尚未形成專門的來華留學生管理隊伍,主要管理工作人員要么是相關政府部門有著單一留學背景(有的甚至無留學背景)的公務人員,要么是高校具有一定英語水平的普通管理人員,既未形成專門的人才隊伍培訓機制,又未形成具有能夠代表我國大國形象的高素質、高水平的專業人才隊伍。
三、來華留學生管理的優化之策
隨著我國全面深化改革進程的推進,來華留學教育事業將是我國教育發展的新增長點和著力點,對我國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提出挑戰和發展機遇。針對我國目前存在的留學生管理困境,筆者提出如下優化之策。
(一)轉變管理理念
轉變管理觀念,即扭轉以往“行政范式”的管理理念,學習借鑒國外發達教育市場管理理念,樹立“以人為本”的留學管理理念。將“以人為本”引入來華留學生管理工作實踐,即改變以往物質有限管理的單一性,在尊重不同文化差異的基礎上,完善相應的管理政策和制度機制,增強留學生管理工作的人性化和服務性。這就要求相關管理工作人員尤其是管理干部擺正管理姿態,端正管理態度,樹立教育服務理念,做到以留學生為本,將大國情懷具化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二)健全管理制度
本著“以人為本、治學為主”的基本原則,逐步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趨同管理模式”制度,統一全國的留學生培養標準和管理機制。一,要制定適宜我國當前教育國情且與國際社會留學教育接軌的培養標準,統一全國各地各類高校相差甚遠的留學生培養標準和方案。既是確保我大國教育質量的必然要求,又是優化留學生管理的基礎。二,發揮留學生的自主力量,依靠留學生的語言資源等,引導其參與留學生管理工作中,發揮管理的基礎性和服從管理的自主性。三,要強化留學生學習我國法律法規、校規校紀和文化習俗的教育學習,定期開展留學生遵紀守法監督和培訓工作。四,要創新“柔性管理”模式,針對來華留學生在“文化碰撞期”等來華初期的過渡問題,設置專員輔導和幫助,給其以關愛和溫暖,針對遇到的不同問題靈活解決,如:留學生在化各類行政文件辦理、節日習俗、旅游參觀等。
(三)加強文化滋潤
對于來自五洲各國的來華留學生,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文化差異,加強我國文化的滋潤,這是我國文化強國和文化戰略的內涵之意。具體而言,一方面要構建和諧友愛包容的留學文化環境,開設中國傳統文化課程,并結合我國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主流價值理念,設置相關課程教案,并將這些文化理念融入留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細微之處,如開設“漢語角”“傳統節日體驗”“文化體驗之旅”等。另一方面要注重留學師資配備上的“夸文化交際性”,在授課方式和培養模式上靈活結合文化差異,促進文化交流。
(四)強化管理隊伍
管理隊伍的專業化建設是實現“趨同管理”和人性化培養的必要保障,有利于提高來華留學生管理的效率和留學生教育水平的提高。要求各大接收來華留學的高等院校,積極培養一批具備高素質、專業化,能夠體現我國國際形象的留學生管理人才隊伍,定期開展人才隊伍培訓教育常規工作。此外,國家還應積極促進留學生管理行業發展,推進行業協會的成立和行業標準、從業規范的建立。
參考文獻:
[1]孔雪晴.來華留學生教育培養模式探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35(04):38-41.
[2]向丹.來華留學生管理問題及策略探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8):197-198.
[3]方若雨.新時代背景下來華留學生在校管理的探究[J].智庫時代,2018(49):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