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玲 楊猛
【摘 要】校企合作是目前將學校、企業和學生聯系起來,培養出應用型專業化人才的最有效模式,本文以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校企協同培養模式的重要性為研究基礎,對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制藥相關人才的模式建設進行了細致的探索,并提出了具體的建設方案以及促進方案有效實施和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校企合作;制藥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 TQ460.1-4;G642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6-007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6.036
制藥工程專業是一門綜合性與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學科,但是目前高校的制藥工程學科依然固守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學習和實踐結合不緊密,這種學習模式往往會出現兩種發展方向,一種是理論性較強但缺乏具體實踐能力的學科型人才,另一種是實踐能力較強但缺乏理論指導的技術型人才,卻沒有理論與實踐完美結合的“雙向型”綜合人才[1]?;谶@種培養弊端,應用型人才校企協同培養模式注重將企業、學校、個人三者的發展要求與能力有效結合起來,充分考慮企業的人才建設需要,學校根據企業的發展要求制定專業化的培養方案,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可以到企業中去進行具體的實踐, 實現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的完美融合。
1 校企合作培養制藥工程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
1.1 緊跟行業發展,避免教學內容的滯后性
現代制藥技術發展迅速,設備更新速度加快,行業企業標準也在不斷更替,高校作為傳授知識和培養實踐技能的場所也需要與時俱進,因此,高校教師必須走出校園走進企業,才能及時了解到行業發展的最新動態,并根據現實情況將最新的技術、設備和行業標準融入到教學中。但是只有建立長效的校企合作關系,教師才能深入企業,了解企業的運營機制和崗位需求,并獲取最新的行業發展信息,從而有效的避免教學過程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滯后性,促進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完善和更新,保證高校教學質量的不斷的提高,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的制藥專業人才[2]。
1.2 校企共同培養,減少人才培養成本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加劇,對藥品的需求不斷加大,我國制藥市場的規模也逐漸擴大,這就導致制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的提高,而企業的人力資源是有限的,高校則是人才的聚集地,通過校企合作關系的建立,校企雙方共建實訓基地,一方面為高校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場所,豐富了學生對制藥各個環節的認知,提高了學生對制藥過程中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讓企業參與到學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使得學生一畢業即能符合企業的崗位需求,避免了就業后的二次培訓,實現畢業于就業之間的無縫對接,降低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3]。
1.3 了解崗位需求,增加學生工作經驗
建立校企合作關系后,學生走進企業可以對制藥企業有切實的了解和認知,明確自己喜歡并合適的崗位,合理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并且現在多數企業招聘時偏向具有一定工作年限或工作經驗的求職者,高校應屆畢業生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而且這一現狀在短期內無法改變,學生只有通過校企合作的關系,在校期間就參與到制藥企業的實際工作中去,獲取一定的工作經驗,彌補自身的這一短板,有效的在應聘時增加競爭力。
2 校企合作培養制藥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模式
2.1 制藥實踐環節企業負責制模式
制藥工程專業是一門理論性強、實踐操作要求高的專業,因此要培養應用型的人才,不僅要具備過硬的基礎理論知識,了解行業前沿新興的設備、科技和技術等,還要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而學校的實驗實訓產地較小、設備數量少、型號較為落后,通常僅能滿足于基礎實驗的要求,并不能滿足企業的實際研發和生產需求,因此通過校企合作的方式,將制藥相關的實踐環節,包括認識實習、課程實習和畢業實習等交給企業人員負責,打破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的界限,針對制藥專業特點,將孤立、分散的基礎實驗(例如基礎化學等)和專業實驗(例如藥物化學、藥物分析等)的內容相結合,實現基礎實驗和專業實驗的一體化,使學生畢業后能夠快速熟悉企業的生產流程,并掌握具體的操作技能,實現從學校到企業的“零適應”[4]。
2.2 “三層次、四段式”的培養模式
“三層次”是指在實驗和實訓教學過程中按基本實驗、專業實踐、綜合設計三個層次設計實驗項目,合理分布實驗內容。“四段式”是指通過“基礎實訓-認識實習-仿真訓練-頂崗實習”這4個階段的操作訓練形成完整的生產實踐培訓鏈,提高學生的技術應用實踐能力,滿足其由學校到企業的轉型發展需求[5]。為保證該培養模式的正常的開展和實施,校企雙方必須建立長效的深度合作機制,為學生的實驗實訓設立開放的實驗室,確保有合適的場所和實驗設備滿足學生完成實驗課程、科研課題課題、各項大學生技能競賽等,最終達到全面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創新精神的目的。
2.3 訂單式培養模式
傳統的訂單培養模式是學校和企業共同承擔學生的培養成本,根據企業的需求設定專業和班級,因此學生在入學之初,就已經確定好專業以及入職的企業和崗位,中途不能退出企業,不能更換專業和未來就業崗位,形式不夠靈活。現在的訂單班傾向于定向培養,校企合作建立后,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培養計劃,確定培養目標,由學校進行具體的培養過程,最后在即將參加畢業頂崗實習的學生中,挑選有意向的學生組成訂單班,進行集中的定向培訓,培訓結束后,由企業進行考核并確定進入企業正式工作的學生名單,形成了“人才共育、就業共擔”的教育共同體[6]。
3 校企合作培養制藥工程應用型人才的有效舉措
3.1 校企共建實訓基地
校企合作的內涵是將學校和企業的資源高度融合,培養出滿足企業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而二者共同構建的實訓基地是既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學生實踐演練的的訓練場,也是企業獲得對口人才的孵化器,同時也彌補了學校實驗室設備更新換代不足的缺點。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制藥工程專業,為有效避免資源浪費,學校要通過校園招聘會、企業專場講座等進行調研,深入的了解和探究企業的發展,在空缺人才以及專業化人才培養等方面加深合作力度[7]。
3.2 仿真訓練和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
仿真訓練平臺采用真實的、等比縮小的實際裝置為操作環境,其廠房布局、工藝流程、重要參數等由相應的行業企業提供[5]。學生通過仿真實訓,可深入到企業的各個廠房和實驗室,熟悉制藥企業廠房和車間布局,掌握藥物制備的工藝流程、控制系統、崗位規程、管理規范等,大大提升了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應變能力和職業素養[8]。
3.3 培養高素質的雙師教學團隊
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保證,要求教師不但要具備完備的專業基礎知識,還要有過硬的實踐技術能力。因此,要鼓勵教師深入企業進行具體的實踐與探索,定期對教師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同時通過校企合作讓校內專業教師和企業導師組成指導教師團隊,建立健全師資隊伍建設政策措施和考核評價辦法,不斷增強教師的薄弱技能,為校企協同人才培養模式開發穩定的后備資源[9]。
4 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重培養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各大高校要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本文闡述了培養制藥工程專業人才的重要性,同時探討了目前針對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校企合作培養應用型的制藥工程人才是當今高校人才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學校、企業、學生”三者的不斷融合實現最終的培養目標是高校發展的必由之路[10]。因此,我們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探索校企協同人才培養的新理念、新方法,從而培養出高質量的應用型制藥人才。
【參考文獻】
[1]左慧琴.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9(06):103-104.
[2]祝媛媛,詹婧嫻,吳紹艷,等.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77):1-3.
[3]李華,胡國勤,梁政勇,等.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11,28(4):24-31.
[4]賀克強,程弘夏,吳謙,等.制藥工程專業產學結合“3+1”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9,6.
[5]翁德會,程弘夏,許臘英.培養應用技術型制藥工程人才內涵建設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山東化工.2017,46(24):160-161.
[6]郭艷,王敏,周浩.關于制藥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11(4):72-74.
[7]孟凡欣,吳麗艷,趙成國等,藥學學科校企協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改革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8(5):91-92.
[8]汪朝旭,鄭柏樹,申少華等,制藥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廣州化工,2017,45(1):169-171.
[9]郭艷,王敏,周浩.關于制藥工程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中國輕工教育,2011,4:72-74.
[10]王曉季,呂常山,鄭鵬武,等.制藥工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教論壇,2010(15):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