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正宏
【摘 要】面對我國跨境電商的迅猛增加以及隨之而來的大量的高質量的專業人才需求,作為人才培養基地,高等學校亟須克服自身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適應新的市場形勢,需要建立符合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
【關鍵詞】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路徑分析
中圖分類號: F724.6;F75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5-0092-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5.042
1 跨境電子商務發展與人才需求狀況
跨境電商在推動經濟一體化、消除國家間壁壘,實現了貿易便利化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跨境電商迅猛發展的同時,面臨著日益嚴重的人才短缺,究其原因,在于高校的人才培養與市場的需求嚴重脫節。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高校應著眼于服務于“一帶一路”建設需求的跨境電商培養人才大局,適應市場發展需求,嘗試和開拓符合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就目前而言,我國大多數高等學校培養出的電子商務人才適應不了企業發展需要,表現為一方面學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企業相應電商人才短缺,故此必須建立一個適應企業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為跨境電商的發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
2 高等院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高等院校由于自身諸多條件限制,面對跨境電商的快速發展帶來的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理論創新不足,實踐教學則滯后于現實市場和企業的真實發展,產學脫節的現象比較嚴重,導致人才供給和市場需要很難對接。具體表現為:
2.1 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計不合理
面對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及其帶來的巨大的人才需求,我國很多高校紛紛開設電商專業或在專業下面開設跨境電商方向。由于缺乏對跨境電商概念、作用和定位深刻理解,很多高校在跨境電商專業設置、課程體系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國際商務、商務英語、國際貿易實務等課堂與其他專業雷同,不能體現根據跨境電商專業特色。跨境電商課程的開設隨意性很大,沒有根據企業實際需求開設,也沒有進行系統的、詳細的、準確的調研,結果學生只是簡單的了解了一些跨境電商的皮毛知識且還不是系統的,實操知識更是匱乏,其問題主要表現在:一是課程缺乏針對性,網絡、電子商務、國際貿易等課程簡單糅合,沒有將計算機網絡技術、軟件技術、電子商務知識和外貿知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系統;二是重理論輕實操,學生僅僅掌握了電商和外貿的理論知識,未能關注學生實戰技能的培養。
2.2 缺乏實力雄厚的“雙師型”教師團隊
目前,在我國高校,擔任跨境電商專業教學任務的老師大都從別的專業轉型而來,鮮有跨境電商企業工作經歷。針對這種情況,高校為了讓教師掌握跨境電商的流程等各種理論和實踐操作,選派教師到跨境電商企業掛職鍛煉,盡管教師在企業用心體驗,但是一個行業的各個環節不是掛職鍛煉就能掌握的,這種掛職的效果不盡如人意,教師對跨境電商的流程和操作技巧掌握不足夠,必然導致學生的理論知識不全面、不系統和操作技能水平過低。
2.3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實踐及實訓環節缺乏
跨境電商企業需要的人才要全面掌握電商和外貿的系統知識、營銷策略和談判技巧,并對英語水平和跨境電商平臺操作能力有較高要求,同時還要有良好的綜合職業素養,有一定的抗壓能力。然而現階段很多高校教師的授課形式仍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有效互動,重書本而輕實踐,特別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實踐能力很難有所提升。作為一個操作性和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跨境電商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實操培訓。 目前,很多學校建立了電子商務實驗室并配備了相關模擬軟件,然而由于操作性較強的實訓課程和校外理想的實訓基地的缺乏,學生不能學以致用,更缺乏跨境電子商務的實戰經驗。
3 高校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途徑
1)建立基于企業需求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教學體系
結合高校具體實際情況,以培養創新型跨境電商人才為目標,大力推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通過建立與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相適應的課程體系和培養機制、構建電子商務專業實驗室與實踐教學體系等措施,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結構,使其突出基礎性、應用性、綜合性和創新性,確保專業培養目標的實現,培養適合社會需要的跨境電子商務專業高級應用技術人才。
2)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實訓基地,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
跨境電子商務是一個知識面廣、實踐性強的專業,目前建立的實習基地已不能滿足對學生應用能力培養的要求。要培養知識系統、操作熟練、綜合職業素養高、創新能力強,能勝任當前跨境電子商務實際工作的專門人才,必須建立和完善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實踐實訓基地,完善跨境電子商務操作平臺,提升實踐教學在跨境電商教學中的作用。重視實踐實訓和專業實習工作,積極開展社會調查和暑期社會實踐等實踐性教學活動,增強學生對跨境電子商務實踐活動的了解,由有經驗的老師帶隊,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專業技能大賽,以賽促學,全方位提高學生實戰能力。
3)整合教師資源,打造教學團隊
現階段我國大多數高等院校擔任跨境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教師多是從其他專業如國際貿易、經濟學轉來,即便是電子商務專業畢業,同樣缺乏實戰經驗。如果教師沒有實際操作經驗,學生就更無法系統地掌握跨境電商知識了,所以整合教師資源,打造教學團隊勢在必行。途徑有兩個:一方面要從企業引入跨境電商實際操作能力較強的營銷專家或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定期給學生授課。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利用一切途徑和渠道對本校教師進行技能培訓和掛職鍛煉,提升教師的職業素養和實操能力,以學校為中心,以企業為依托,學校和企業通力協作,取長補短,打造多元化的教學團隊。
4)加強校企合作,共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基地
我國高校跨境電商培養的重點和難點就是跨境電商實際操作,這就需要進行校企合作,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引進來”是學校和企業合作,在學校教學過程中,學校提供實驗室,企業為學生提供實習平臺,讓學生將學到的系統知識轉化為實際項目具體進行實操操作,這樣能夠使學生提前進入到企業工作環境中,使學生所學知識能夠滿足企業需求,能夠讓學生畢業后和企業工作崗位無縫對接,既提高了人才的利用率又節約了企業成本同時還讓學生積累了實戰經驗。“走出去”是讓學生提前進入到企業擔任工作崗位,了解工作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使學生熟練掌握工作崗位所要求的崗位技能,實現學校和企業就業雙向選擇。
【參考文獻】
[1]胡蕾芳.跨境電商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綜述[J].人才培養,2017(2):58-59.
[2]王麗麗.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校企合作問題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6(6):98-99.
[3]李世紅.“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創新研究[J].港口經濟,2017(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