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帥
(河南中油高速公路油品股份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0)
引言:離退休人員組織建設,是企業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重要部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逐步加強,企業黨建中離退休人員工作開展的社會關注度也在逐步提升。由此,總結當前企業黨建離退休人員隊伍建設中問題,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是企業黨建工作進一步落實的必然性選擇。
當前,國內企業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的實施,雖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新環境下企業內部變革工作的不斷更新,原有的離退休支部黨建方法中存在的問題逐步暴露出來。為進一步促進企業黨建工作的有序實施,就必須要對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筆者結合實際情況,將其其不足歸納為:
依據國內企業黨建工作管理部門提供資料顯示:國內76%-80%的企業只注重在職人員的黨建服務工作,忽視離退休人員的黨建服務。造成這一狀況中最大的原因是,退休基層人員不能再為企業創造直接價值,因而企業在黨建服務上逐步將退休人員服務邊緣化[1]。
即,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實施方式上,存在著離退休人員服務形式模式化問題。如,老年文化藝術服務中心。雖然初期建設這一服務渠道的目的,是服務離退休支部業余生活,但隨著后續工作開展次數逐步增加,原有的黨建實施策略逐步失去了最初存在的意義。
即,當前企業黨建工作實施過程中,不能很好的將離退休人員的醫療、養老等方面制度落實下去,致使一部分離退休支部群體缺少日常生活保障,自然也就降低了離退休支部群體對企業黨建工作的滿意度。
在新形勢下進一步彰顯黨建工作在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就必須要針對以上問題,提出有可靠的策略。
黨建工作開展的根本目的是為基層員工服務,進而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使基層員工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雖然離退休人員離開工作崗位后,不能為企業發展帶來更多的效益,但卻在企業成長中發揮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企業黨建人員應樹立正確的工作服務觀念,實現在崗和退休人員能力的平等對待,盡量避免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邊緣化的現象出現[2]。
如,河南高速公路發展公司開展基層黨建工作期間,企業黨建管理人員不僅充分做好在職人員的黨建活動開展計劃,也在原有離退休支部黨建內容基礎上,增加了文化娛樂、退休人員生活服務等實踐活動,深入加強對企業離退休支部黨建服務策略。同時,企業為了豐富離退休人員的業余生活,該采取了企業“返聘”崗位活動。即,為那些希望回到工作崗位上的退休員工提供如,安全教育宣傳、文藝匯演等崗位,增加離退休人員與企業當前發展之間的聯系,進一步彰顯老一代離退休支部人員的內在價值。
該企業所采取的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實踐策略中,不僅從這些特殊群體的日常生活層面做好黨建實施服務戰略;還從離退休支部人員的心理需求從層面入手,開展具有價值性的離退休支部黨建策略,這是樹立正確的、創新性企業黨建工作實施理念的體現。
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實施,與在崗人員的黨建工作一樣,也必須具有時代化、多樣化的實踐趨向,而不能一味的拘泥于單一的某種黨建方式。因而,解決當前離退休支部黨建實施方法枯燥問題,就要從日常生活、文化藝術、心理指導等多方面推行黨建工作開展策略。
如,河南高速公路發展公司進行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期間,為徹底打破當前離退休人員黨建活動參與度較低的問題,重新制定了企業離退休支部群體黨建體系。一方面,黨建在職人員對企業離退休群體進行問卷意反饋,了解該群體對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的要求和希望;另一方面,依據大部分群眾的要求,開展了日常生活服務和心理指導服務兩方面工作。每2周對離退休支部群體進行一次集體性活動,包括打太極、歌詠比賽、以及象棋比賽等活動,同時,成立專門的離退休支部群體心理服務指導團隊,這些離退休可隨時與心理服務人員進行溝通,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該企業所開展的這種多樣化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實施方法中,包括日常生活、心理輔導、娛樂項目引導等內容,豐富多樣的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實施方法,不僅有效的解決了當前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中的問題,也實現了企業黨建體系的自我完善與優化。
深入性推進離退休支部群體的黨建工作,需做好企業在職人員和離退休群體醫療、養老等方面的福利待遇管理,進一步實現企業離退休人員日常生活需求服務的系統性調節 。如,某企業進行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完善期間,企業黨建服務部門就結合離退休人員的檔案工作資料,進行離退休支部醫療、養老、住房、飲食等方面服務項目資料整合。將所有資料均建立對應電子檔案,并對資料不完整的離退休人員信息進行完善,優化離退休支部黨建信息管理體系。案例中所敘述的離退休支部黨建管理服務體制優化戰略的有序性開展,則是一種較好的資源歸納與探索方式。
結論:綜上所述,新形勢下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的問題及對策,是企業內部管理體系優化的要點歸納。在此基礎上,本文通過形成正確的黨建工作認知視角、構建多元的離退休支部黨建服務窗口、完善離退休支部群體的黨建服務體系,解決企業離退休支部黨建工作中的問題。因此,本篇文章的研究結果,將為現代企業深入性改革提供借鑒。